B超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9-05-21张晓芳谢莉莉
杨 敏 张 恒 刘 慧 张晓芳 谢莉莉
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广东广州 510050
近些年,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进一步上升,而且得到社会各界关注。甲状腺癌在早期症状不明显,病理进程较为隐秘和缓慢,并且缺乏专业影像学设备检查,无法根据甲状腺癌的特异性改变而诊断,导致临床误诊率居高不下[1]。当患者患有甲状腺癌时,甲状腺结节会出现钙化,也是甲状腺癌发展中的主要表现[2]。而甲状腺结节主要是指发生在人体甲状腺中的肿块组织,临床采用吞咽进行初步诊断,但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包含良恶性不同类型,因此在治疗前需要合理的诊断措施,以保证准确有效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3]。目前超声技术在甲状腺疾病检查中起到关键作用,各种超声技术均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本文通过将B超鉴别诊断纳入研究中,为临床后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部2016年5月~2018年5月中收治的94例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颈部不适感与吞咽障碍等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无显著临床特征表现,将94例患者按照术前检查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22~74岁,平均(43.1±5.1)岁,其中单发结节20 例,多发结节27例;单侧25例,双侧22例;研究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22~74岁,平均(42.6±5.1)岁,其中单发结节23例,多发结节24例;单侧24例,双侧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确诊;(2)年龄18岁及以上,能坚持完成本研究者;(3)知晓文研究并愿意参加。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2)意识障碍,既往或有家族遗传病史;(3)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患者;(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5)病例资料不全患者。
表1 记录研究组B超在不同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情况(n=47)
表2 记录对照组ECT检查不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情况(n=47)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ECT检查,选择菲利普公司IU22型ECT进行扫描,显影剂选用剂量均为185mBq的99TcmO4-,低于该周围的正常组织结节就是凉结节,与周围组织相等为温结节;结节内摄取99TcmO4-缺损为冷结节,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为热结节。
研究组选择B超检查,选择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将甲状腺区域充分暴露。将探头频率设置为6~10MHz,并将超声探头放在甲状腺区域进行多次检查。观察甲状腺结节的形状,大小和内部回声。
所有患者检查结果需要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诊断,而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需要将所有手术切除的标本,经过固定、脱水、切片等处理后,在光镜下进行观察,确定患者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类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进行B超与ECT检查,观察甲状腺的性质、大小,记录其诊断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94例患者中,甲状腺腺瘤55例(58.51%),甲状腺癌15例(15.96%),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12.77%),甲状腺囊肿8例(8.51%),甲状腺炎例4(4.26)。
2.2 B超在各型甲状腺结节中诊断的准确率
B超诊断结节性甲状腺主要为囊性肿块及其他实性肿块,在诊断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上诸位为囊性肿块,甲状腺炎、甲状腺癌主要以实性肿块与混合性肿块为主,见表1。
2.3 ECT检查在各型甲状腺结节中诊断的准确率
ECT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主要为温暖的结节和热结节,甲状腺囊肿主要为冷结节,甲状腺腺瘤主要为冷结节和冷结节,甲状腺癌主要是冷结节,甲状腺炎主要是暖结节,见表2。
2.4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两种诊断方式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在甲状腺癌85.71%、甲状腺炎100.00%在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研究组50.0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n=47,n(%)]
3 讨论
临床内分泌疾病中,甲状腺疾病占有较高的比例,严重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容易出现甲亢等合并疾病,促进癌症的病变,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中多种多样,既包括外科疾病也包括内科疾病,绝大部分疾病均能够通过B超进行诊断,虽然超声显像结果可能会出现差异,但都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帮助[5]。由于甲状腺疾病占比很高,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已达到5%,一般恶化程度较低。 该病的最初原因是患者缺碘,导致甲状腺内病变,不均匀的物质增生,最后成为结节[6]。超声技术的诊断提供了组织硬度图像,即提供关于病变组织实际信息,但有研究指出对甲状腺癌诊断时,不够准确,延误后期治疗,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甲状腺结节主要包括腺瘤、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五大类疾病,对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疗,明确结节的类型才是关键问题[7]。当前临床上较为公认的诊断方式为细针抽吸活检,在检测准确率上较为可靠,但由于操作水平较高,临床未得到大量推广。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B超与ECT这类无创检查技术已经在不断的应用,其中B超不仅能够检测甲状腺结节的数量、大小,更能够通过回声判断其为混合性还是囊性,并通过周围组织关系判断是否为恶性[8]。ECT主要通过同位素在病变区域的浓集程度,判断病变的性质,对于诊断结节具有更好的价值,但CT检查患者会受到辐射的危害,部分患者会出现抵触情绪[9]。由于不同类型的超声影像特征较为类似,导致B超诊断存在复杂的情况;同时甲状腺病变较为复杂,部分恶性病灶的情况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使得诊断出现一定困难。因此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评估患者病灶钙化情况,明确不同病变的特征,防止漏诊误诊的情况,避免后续治疗出现不良影响[10]。本文通过将B超诊断纳入其中,经本文结果显示,B超诊断并没有ECT准确高,而且CT对甲状腺肿瘤压迫器官的关系诊断没有CT高。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含碘量较高,血流也较为丰富,而CT检查呈现高密度,强化明显[11]。当甲状腺含碘下降,组织的密度会降低,也就是甲状腺组织内纤维组织进行性增大,形成结节。随着现在医学技术的进展,B超与CT的检查已经在不断普及,诊断的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有利于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12]。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变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中,诊断结果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案。B超检查具有高效、无创的优点,由于B超检查难以观察恶性肿块内部的微小钙化灶,对于恶性结节的血流信号降低,肿块内部的血流信号辨识度较低,导致B超诊断准确率不断降低[13]。临床研究发现甲状腺结节钙化是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患者出现微小钙化,很大程度上决定患者患有甲状腺恶性肿瘤。但是由于微小钙化在B超检查中不易被全部察觉,故而可能会造成诊断差错[14]。总而言之,B超诊断在辅助检查甲状腺结节时,整体临床诊断效果较好,主要是由于其对肿块的形态及血流状态监测具有一定独特作用,能够及时诊断肿块的恶性程度,对临床治疗拟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使用B超显示甲状腺内钙化检测方法时,对于发现甲状腺结节粗大钙化患者,但没有微钙化患者,需要进行穿刺活检以确保不会发生误诊或漏诊[15]。随着科技的发展,B超和CT检查已经普及,且诊断准确率和分辨率均得到提高,有利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发现和诊断。B超和CT都能较准确地诊断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各有优势但又各有不足,将两者进行联合,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由于CT检查准确率更高,临床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经济能力较差的患者,根据疾病种类也可选择B超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中,能够有效分辨良、恶性,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具有方便经济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但是本次实验纳入研究对象较少,需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数量和范围,增加对患者后期治疗的随访,保证临床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