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05-21胡紫容
李 丽, 胡紫容
(北京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 北京 100048)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成本较高、效率低、技术水平落后[1]。农产品流通体系连接生产和消费,其运行效率的提高对稳定农产品的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04—2016年,中央连续13年对“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如,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产品冷链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提出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等标准体系。2018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随着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到快速实施阶段。2016年,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工作要点》等有关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提出要增强区域协同发展能力,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尤其是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发展农产品的全层冷连运输。2017年,京津冀发布的《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规划》中指出,要建设“一核双层、五通道、多中心”的环首都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这些措施的出台和规划的实施促进了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的发展,但目前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仍存在短板。如区域协同发展不足;河北省的鲜活农产品生产量已经达到8 000万吨,但河北省供应京津市场只占到整体市场的3成~5成;流通主体以个体农户形式存在较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小,跨区域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流通客体方面,由于消费需求改变和消费质量的提高使得对农产品的标准化、质量和规模等方面要求更高;流通载体方面,基础设施布局仍不合理、冷链物流应用率低、批发市场基础设施简陋等;现代流通模式发展滞后;流通环境方面信息化程度不高等。上述问题降低了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提高了运行成本,因此深入研究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对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许春华、金虹[2]提出构建农产品市场体系、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政策法规体系,从而与国际接轨。李志萌[3]指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包括规范和健全的市场体系、形式多样的市场主体、现代的流通网络信息体系和现代管理机制。常剑[4]认为农产品流通体系由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市场环节组成,三种环节的联结构成农产品流通渠道,活跃在流通渠道上的买卖双方是广义上的农产品流通者,由此构成农产品流通体系。王家旭[5]指出农产品流通体系由流通主体、流通客体、流通载体、流通环境、流通模式五大类要素构成。刘依林[6]认为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流通组织和流通渠道的总称。本文比较倾向于王家旭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界定,农产品流通体系包括流通主体、流通客体、流通载体、流通环境、流通模式五大类要素,这个界定比较全面。
关于于流通效率的评价方面,李骏阳、余鹏[7]指出,商品流通效率主要表现在商品流通各环节中所耗费的流通资源和所花费的流通时间上,包括流通的速度和流通所耗费的成本两个方面;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周转率、效益和规模等三个方面的10个指标。孙剑[8]认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农产品流通速度指标、效益指标和规模指标。张磊等[9]主要对宏观层面流通效率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其中的投入主要指流通过程中所耗费的交易费用和流通费用,产出主要指流通各环节中所实现的附加价值的总和。郭守亭、俞彤晖[10]认为,流通效率表现为流通体系的综合效率,主要包含企业效率、资本效率、市场效率和人员效率。陈宇晗[11]主要对微观层面的流通主体进行了流通效率的评价研究,其中投入指标主要由成本指标、时间指标和人力资源指标构成,产出指标主要由柔性指标、财务状况指标和服务水平指标所构成,进而构建了农产品零售终端的效率评价体系。雷蕾[12]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Malmquist 指数分析方法对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零售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变化。
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徐振宇[13]借鉴国外经验指出,自愿联合的农民合作组织和完善的流通基础设施等是提升流通效率的关键因素。欧阳小迅、黄福华[14]指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农村劳动力素质、信息化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效率具有重大影响。 任兴洲[15]认为,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公共投资和服务的供给相对不足等影响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郭艳等[16]指出,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支持、相关流通资本、相关从业人员资源的投入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正向作用。金赛美[17]指出,交通运输、仓储条件、交易市场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正向影响。柳思维、周洪洋[18]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本省份流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对相邻省份流通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抑制效应, 研发强度和连锁化程度的提升对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非常明显,但产业政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比较小。
总体上看,学者在农产品流通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对于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和影响因素的研究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且大部分从国家层面开展研究,区域性的研究较少且研究得不够深入。本文拟在总结梳理农产品流通体系相关文献基础上,从流通主体、流通客体、流通载体、流通环境和流通模式等方面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本分析框架,测评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深入分析影响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并从流通主体、流通客体、流通载体、流通环境等方面提出提升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对策建议。
二、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评价
(一)研究方法
常用的效率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参数方法如SFA,即采用先验的生产函数对参数进行估计,再通过把生产函数中的误差项分为随机误差和无效率两部分确定效率;另一种是非参数方法如DEA,即通过投入产出数据生成生产前沿,再依据决策单元与生产前沿的距离确定该决策单元的效率。DEA方法不需要知道具体的函数形式,可以进行多投入多产出分析,权重由模型依据最优原则计算得出,并不是人为主观决定,不受计量单位影响。Fare et al.[19]在固定规模报酬假设下,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并指出在可变规模报酬假设下,技术效率变化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Malmqusit指数能反映动态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所以本文采用的是以DEA方法为基础的Malmqusit指数分析法对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进行动态的评价研究,并对京津冀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二)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指标选择主要依据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是影响产出最主要的因素,但技术在现实中很难测算,因此剔除技术因素,并借鉴俞彤晖[20]等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要素分析,同时也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科学性。
投入指标主要从资本和劳动力两个方面进行选取。资本投入指标选取流通业中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批发零售业行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乘以最终消费率,再乘以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最后乘以恩格尔系数来近似代替;劳动力投入指标选取农产品流通人力资本投入指标,用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总人数乘以最终消费率,再乘以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最后乘以恩格尔系数,估算出流通业从业人员中与居民最终农产品消费匹配的部分,近似测算出农产品流通从业人员数量。
产出指标,一是农产品流通总量,用各地区农村居民平均出售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粮、油、蔬菜和水果,乘以各地区农村人口总数来表示。二是农产品流通总产值,即流通业中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批发零售业行业的总产值乘以最终消费率,再乘以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最后乘以恩格尔系数来近似替代。关于农产品的分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分类和定义,农产品包括粮、棉(麻)、油、糖、茶、(瓜)果、蔬菜、猪牛羊肉、水产品等9大类。本文主要是选取了粮、油、蔬菜和水果4类有代表性的农产品进行分析,粮油是典型的大宗农产品,蔬菜和水果代表了鲜活农产品。
本文选取的是2007—2016年京津冀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和《河北经济年鉴》。
(三)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
运用DEAP 2.1可以得到京津冀2007—201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07—2016年,大多数年份京津冀的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这一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05,表明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在11年间增长了0.5%,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缓慢提高。在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之后,可以看出,技术效率变化在此期间的均值为1.019,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技术进步在此期间的均值为0.998,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说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抑制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主要原因。
从表2可以看出,京津冀2007—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最高的是北京,其次是天津,最后是河北省。由此可以看出,抑制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提高的为河北省,北京和天津都对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表1 2007—2016年京津冀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
表2 2007—2016年京津冀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及其分解结果
北京地区2007—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64,表示北京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在不断提高。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变化为1.042,技术效率变化为1.041。说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对现有技术的有效利用是促进北京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重要原因。其中技术效率提高主要因为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效率变化较小,说明北京地区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不是促进北京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天津地区2007—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12,说明天津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也在提高。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看出,天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创新能力和对现有技术的有效利用是促进天津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提高的共同因素。其中技术效率变化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的变化,说明天津具有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来拉动本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潜力。
从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对现有技术的有效利用都是影响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重要因素。河北省2007—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941,说明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对河北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为0.941,技术效率变化为1.000。说明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为了更好地分析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下面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分解,结果如表3~表5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值一直在1上下波动,近两年出现下滑趋势,2015年11个地级市中有7个全要素生产率小于1,2016年中有6个全要素生产率小于1。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10年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值小于1的年份数最少的是秦皇岛和邢台,其次是张家口、承德、唐山、邯郸、沧州、石家庄、保定、廊坊、衡水。河北省内部11个地级市之间农产品流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秦皇岛地区10年中仅有1年全要素生产率值小于1,衡水地区10年中有6年全要素生产率值小于1,且与1差距较大,是影响河北省整体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地区。
表3 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
表4 河北省11个地级市技术进步情况
结合表3和表4来看,技术创新是影响河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因素。河北省11个地级市在农产品流通中非常缺乏对新技术的运用,尤其是保定市、廊坊市和衡水市,影响了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
表5说明,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联性不是很强,即对现有技术的有效利用程度并没有对河北省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产生重大影响。11个地级市对现有技术的有效利用程度较低,2007—2011年对现有技术的有效利用程度逐渐增加,2012年以后开始逐渐降低。
三、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投入和产出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最早由Hotelling[21]于1936年提出,其研究思路是先在每组变量中找到具有最大相关性的变量之间的线性组合,然后再找到与第一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第二对线性组合,并且其本身也具有最大相关性,一直做下去,直到两组变量间相关性被提取完为止。
表5 河北省11个地级市技术效率情况
(二)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因素,产出指标用农产品流通总值(Y1)和农产品流通总量(Y2)来表示。投入指标选取时借鉴范孟会[22]、张亮亮[23]的研究成果,并按照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础构成要素和数据的可得性选取指标,指标包括:流通主体类要素、流通载体类要素、流通环境类要素。具体指标如表6所示。
表6 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影响因素指标
(三)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两组典型变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63,相关程度高,并且通过伴随概率可以得出,两组变量在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然后通过标准化典型系数分析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表8为两组典型变量的标准化系数。根据典型冗余分析,第一组典型变量相较于第二组典型变量的解释能力更强,所以依据第一组典型变量结果进行分析。
表7 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两组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性
表8 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两组典型变量的标准化系数
从表8可知,产出指标的第一典型变量V=-0.967Y1-0.282Y2;投入指标的第一典型变量U=-0.361X1+0.387X2+0.703X3-0.135X4-0.007CX5+1.116X6-1.511X7。
由表8可以看出,影响产出指标的因素中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相关的财政支出(X7)、信息化水平(X6)、农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度(X3)、劳动力素质(X2)、农产品流通劳动力投入(X1)、基础设施(X4)和农产品流通资本投入(X5)。其中,与产出指标正相关的投入指标有:农产品流通劳动力投入(X1)、基础设施(X4)、农产品流通资本投入(X5)和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相关的财政支出(X7);与产出指标负相关的投入指标有劳动力素质(X2)、农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度(X3)和信息化水平(X6)。
从流通主体来看,农产品流通劳动力投入(X1)是正相关指标,说明流通劳动力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产品流通产出增加。农产品中间机构、农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和网上电商等流通主体的增加,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规模效应,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农产品生产到消费之间的供应链连接,拓宽消费渠道,有利于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
从流通载体来看,基础设施(X4)为正相关指标,说明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能够提高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只有建立京津冀互通互联的基础设施,才能有效提高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农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度(X3)为负相关指标,说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对农产品流通产出增加有反向作用,也说明流通渠道和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农产品不仅仅通过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流通。
从流通环境来看,农产品流通资本投入(X5)、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相关的财政支出(X7)为正相关指标,说明农产品流通资本投入的提高和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财政支持能够提高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相关的财政支出是影响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政府需要加大对在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引导和支持。信息化水平(X6)为负相关指标,说明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中对于信息化水平的利用程度还不够高。
(四)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低下主要受衡水市、廊坊市和保定市影响。为探究原因,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两组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性
从表9可以看出,两组典型变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和0.887,相关程度高,但是通过伴随概率可以得出,只有第一组典型变量在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所以选择第一组典型变量进行分析。
表10为两组典型变量的标准化系数。由此可知,影响河北省农产品流通运行效率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信息化水平(X6)、农产品流通资本投入(X5)、农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度(X3)、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相关的财政支出(X7)、基础设施(X4)、农产品流通劳动力投入(X1)和劳动力素质(X2)。其中,负相关指标有农产品流通劳动力投入(X1)、农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度(X3)和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相关的财政支出(X7),正相关指标有劳动力素质(X2)、基础设施(X4)、农产品流通资本投入(X5)和信息化水平(X6)。
表10 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两组典型变量的标准化系数
影响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信息化水平,农产品资本投入和农产品市场集中度也是影响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对京津冀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进行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评价分析,然后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京津冀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
(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抑制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北京和天津都对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起到促进作用,河北省拉低了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
(2)河北省流通体系效率一直处于波动中,最近有下滑趋势。河北省11个地级市之间农产品流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较低主要受衡水市、廊坊市和保定市影响。在农产品流通中缺乏对新技术的运用,影响了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相关的财政支出、信息化水平和农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度。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中对于信息化水平的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影响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主要因素是信息化水平、农产品资本投入和农产品市场集中度。
(二)政策建议
(1)提高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中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农产品流通中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可有效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尤其是要提高绿色技术的创新能力,加强对关键的绿色技术——冷链技术、农产品安全可追溯技术的应用,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污染和浪费,加强农产品的安全保障。河北省要加强对农产品流通中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流通效率。
(2)促进流通主体发展。促进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河北省大型龙头企业较少,要不断促进龙头企业建设,龙头企业一般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如企业资金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能够及时获取市场最新行情从而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促进产销对接,以市场需求指导生产,保证农产品生产的销售条件,减少农产品过剩等损害农民利益和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另外,要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农业合作组织能够保证农民利益,合作组织在议价权等方面相较于农户个体而言有很大的有利条件。
(3)加强流通载体建设。一是要加快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规划》为指导,特别是针对农产品流通的公路、铁路、水路等各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强覆盖京津冀农产品流通圈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不断完善进京公路与铁路路线的整体布局,加快以北京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的运输通道建设。二是要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河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基础设施简陋、结算手段落后、交易方式单一等问题,大大影响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批发市场应该从场地规模、硬件设施、业态、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要不断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互联网、物联网的总体布局,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专业化和创新发展。三是要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通过政策支持,促进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发展,制定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的服务标准,推动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行业资源配置和整合。
(4)优化流通环境。要打造京津冀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河北省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与京津的信息沟通,打造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交易、配送等全方位为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服务促进京津冀农产品流通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
(5)河北省各地区要协调发展,缩小河北省与京津发展差距。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天津和河北省协同发展的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天津应积极发挥作为港口城市和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打造京津冀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大型农产品购销基地和集散中心。河北省加快农产品交易中心、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等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地区的农产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