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

2019-05-20聂煜涛

经营者 2019年7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聂煜涛

摘 要 经济责任审计是企业较常运用的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借助审计工作,還能够对于企业内部存在客观因素的漏洞进行防范,避免内部风险出现。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论述与分析,着重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与相关的防范措施做探讨。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责任风险 风险

一、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际上就是对于经济责任关系主体履行相关的监管、审查的工作,基于不同特性目的的角度出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可以具体的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和破产经济责任审计,事前、事中、事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同审计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最终目的不同,本文将以企业为主,围绕企业展开相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论述。

二、风险内容分析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或带有风险性内容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错误审计工作带来的风险、内控风险、审计自身存在的风险以及自身审计过程中漏洞风险。

(一)错误审计

本文中所指的错误审计,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识别时,产生的错误判断,错误审计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而同时错误审计工作的出现又是常见的,由于审计工作本身涵盖的内容多,细节多,因此工作量大且烦琐,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很容易产纰漏和疏忽,引发错误审计问题出现。

(二)内控风险

内控风险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风险,内控风险主要是指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当中,并不能有效处理或没有处理一些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一般都是内部员工为谋取私利所致的,即建立在个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出现的。对于这一点,应当首先对于违纪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与处理,坚决消灭这种不良风气和嚣张气焰。[1]但是实际情况中,由于内部管理机制可能本身存在一些漏洞或问题,导致审计人员并没有及时的发现或没有发现这类情况,进而导致了企业内控风险的出现,长期发展可能逐步损害企业的个性化发展,导致企业无法健康的发展。

(三)自身缺陷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很多企业自身的相关工作制度本身就不够完善,甚至相关的领导阶层或审计责任人本身就有存在诸如徇私舞弊的情况,这就从根本上导致审计工作开展艰难,这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内部发展存在的个性问题,需要企业自身对于管理机制体制做把控与完善。如果企业始终没有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知并进行改善,那么这类风险将会始终伴随着企业。

(四)审计缺陷

除了企业自身存在缺陷外,审计工作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错误审计不同,审计缺陷的出现与审计工作本身关系紧密,在上文中也提到,审计工作往往十分烦琐,审计人员精力有限,在开展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往往会着重对于一些可能存在风险的部分进行强调,进而导致其他方面的一些细节处存在纰漏。除此之外,关于审计工作本身审计人员个人的专业素养或者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处理能力,也会对于审计工作的风险系数存在一定的影响。

三、风险的具体分析

基于对于风险内容的分析,可以具体将风险分为两大类,即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也可以简单将其定义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但是根据实际的企业发展状况。所有的可控风险中,都可能存在不可控因素。

(一)内部因素

在企业经济责任风险中,内部原因一般分为两点,首先是审计人员自身的问题。我国相关的审计工作开展实际上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考察机制,一部分审计人员本身并不具备相关的审计工作的资质,在审计工作中,漏洞百出。另外,还有部分审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但是缺乏主动性和经验,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够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2]除此之外,对于审计人员专业素养的个体要求,除了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工作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诸如心理学在内的其他的相关专业性知识,如经济理论知识等,才能够确保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其次审计部门的相关问题,审计部门存在两个方面的共性问题,首先是相关管理机制比较陈旧,缺乏创新与改善,很多企业所使用的审计方法也比较落后,对于现在的企业发展而言,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这显然加大的风险出现的系数,同时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是审计部门对于人员管理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客观性漏洞,很多审计部门都没有意识到应当对于审计人员展开定期、定点、定时、定量的培训工作,导致很多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观念陈旧落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基于审计单位与政府之间关系,审计单位的本身要对政府负责,因此在立场上存在不公正性,且很多企业自身存在侥幸心理,在审计期间,借助委托代理的方式,逃避法人责任,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给企业违纪行为的出现创造了“便利条件”如计算机自身的局限性及黑客袭击网络网站,篡改、破坏审计数据乃至整个系统,使经营者蒙受巨大损失,也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增添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除此之外,法人的变更、企业的非正常运营等都会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正常的开展。

四、基于上述风险分析提出的措施探讨

基于风险内容的具体分析,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完善,首先是从责任体系入手,健全责任审计体系,其次加强企业管理及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再次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最后是加强关于企业内部的基本管理机制。

(一)健全体系

健全责任体系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于审计人员的管理体系,审计部门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制度,不断培养专业化审计人员,并积极组织学习工作,不断进步,进而便于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汇报问题、解决问题。[3]其次是关于审计标准的完善,基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审计标准要进行定义与考核,抛开传统审计工作中陈旧的标准,对于企业当下发展现状制定全新的标准体系,包括经济考核、人员考核、日常出勤、账目考核等等方方面面在内,不断对体系进行更新与完善。

(二)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的加强非常重要,在上文关于风险内容的具体分析中,一般基于内部风险的主要因素,都是由于企业领导层的道德意识没落,产生了违纪违法的行为,基于个人利益需求,不断利用企业为个人敛财,枉顾企业的发展,这会导致企业逐渐僵化,最终被市场淘汰。因此首先要从道德素质入手,加强企业道德规范工作,不断提升关于企业管理层与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促使审计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主要由审计人员所体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道德素养与专业能力,才能够体现在审计工作当中呈现出较高的审计质量,因此审计人员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学习计划与能力,定时参与学习培训,不断地提升自己,进而更好的工作。其次,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所有工作,并根据工作记录查漏补缺,确保不存在纰漏,避免内部问题诱发的风险因素出现,继而实现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4]最后,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当严格且坚定的依据规章制度执行相关工作,不因为一些个人因素或利益因素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只有从个人开始规范,才能够实现对于违规现象的整体规范。

(四)内部治理

内部风险的有效避免还要从内部治理开始入手,内部治理往往是企业抛弃传统、老旧观念进步的开始,首先要体现在制度的治理上,依据企业当下的发展现状,重新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发现问题,寻找根源进行解决。其次,建立其事前、事中、事后的责任体系,充分对于不同阶段的资金及运行情况做基本掌握,进而避免或降低内部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最后要有针对性的,对于内部人员进行审查,一方面,通过日常的审查工作,提升审计人员的经验,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于风险及风险内容做了详细分析,并围绕风险展开论述相关的解决策略,其中,对于道德素质与审计管理制度,做了重点强调。作为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手段,审计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望广大相关工作者继续深入探究,提出更多策略性建议与意见,围绕关于把控企业内部及外部风险,为企业审计工作的进步努力。

(作者单位为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阎薇.浅析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6):76-77.

[2] 陳晨.浅谈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与防范[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02):16.

[3] 张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与防范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0):36.

[4] 张仁东.煤炭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与防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35-37+45.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