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校本教研转型升级的路径探寻

2019-05-20王应标庄卫军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

王应标 庄卫军

摘要:2017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校本教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表述,这就要求各地各校通过完善现有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校本教研文化建设、创新校本教研方式方法,推进新形势下校本教研转型升级。继承是发展和创新的基本前提,发展和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总结以往校本教研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是推进校本教研轉型升级的重要保证。与时俱进抓住教学研究共同体建设、学科教研组文化建设、名师个人工作室和教师研修工作坊建设,是推进校本教研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

关键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校本教研;教研转型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A-0048-04

一、新形势下校本教研表述变化的解读

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2003版”),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明确提出要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这对浓郁校本教研氛围,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面对十余年来我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高中教育基本普及等新形势,2003版关于校本教研的阐述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终于出台,其中对校本教研的表述,和2003版相比,有一些新的变化(见表1)。

2003版和2017版的实践过程,是各地各校校本教研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如果说2003版是1.0版,2017版就是2.0版,其“升级”主要表现在:

1.制度建设:从初步建立到健全完善。从2003版提出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到2017版提出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一方面体现了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对实现校本教研高质量发展的殷切希望。

2.教师成长:从个体努力到整体提升。2003版鼓励教师从一线教学实际出发,实实在在开展教学研究,比较重视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修为。2017版则明确提出要建立教学研究共同体,这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与提升。

3.研修观念: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2003版比较重视创造外部条件、营造外围环境,突出专业引领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自主发展重视有所不足,2017版则尤为关注教师积极主动开展教学方式改革实验,充分尊重教师自身在专业成长中的主体地位。

4.教学风格:从共性传承到个性张扬。2003版对于校本教研的要求面向全体、笼统宽泛,着眼于让教师掌握系统的方法,对教师个性化发展研究和关注不够。2017版则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进行教改探索,大胆改变教学方式,体现了对教师个性发展的尊重和重视。

5.氛围营造:从环境优化到文化熏陶。2003版提出要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以调动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7版则从文化的高度,提出要建设民主、开放、共享的教学研究文化,更加明晰了校本教研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新形势下校本教研转型升级的路径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推进校本教研转型升级,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总结以往成功经验,是转型升级的基本前提;抓住关键少数环节,是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江苏省清江中学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学校,是江苏省首批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在实践2003版的历程中,我们坚持增强科研意识求发展、营造科研氛围求提高、开展课题研究求升华、推进课程改革求突破。

1.教科研工作制度化、全员化

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教科研制度,如《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方案》《教科研课题管理条例》《教科研能力评价办法》《先进教研组评比条例》《教研组长竞聘方案》等,并编入学校《管理手册》,为校本教研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专门建设了现代化的教研中心,总面积818.38平方米,有7间活动室,每个活动室均配有一体机,能无线上网,不仅为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提供软、硬件支持,也可为大型培训活动分组研修提供便利。对教研组长实行定期竞聘上岗,并努力把教研组长打造为学科中的首席。各教研组能认真制定落实教研组工作计划,定期进行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全员参与,围绕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并及时总结教研工作经验,反思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教科研工作实现多层次的网络化管理体系,极大便利了上传下达、交流研讨、资源共享,不仅节约资源、畅通联系,更提高了管理效益和教科研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书香校园建设,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淮安市首届“十大书香校园”。学校大力实施“1116全员阅读工程”(即每人每月读一本、全校每月六千本”), 发挥教师在读书活动中的表率作用。成立“清心致远”教师读书会,举行读书汇报会和报告会,交流读书心得,并评比奖励。邀请康维铎、胡建等教授来校,为教师读书会开设专题讲座,指导教师阅读与写作。邀请曹文轩、叶兆言、祁智、敬一丹等知名作家、主持人来校为全体师生开设讲座。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在抓好教师日常自主研修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专家在教师成长中的引领作用。每年举行5次左右全校性科研专题讲座,特别是暑期全员培训,邀请成尚荣、杨九俊、倪娟、张新平、孙绍振等省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科研能力和学术品位。

2.课题研究系列化、常态化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具体体现。学校充分发挥名师众多的优势,多层次、多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备课活动、主题沙龙、专家引领等各种形式,对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研究。取得突破以后,有计划地提升为课题研究,力求学校和主要学科有省级课题、各教研组有市级课题、各备课组有校级课题。

目前,学校已形成“金字塔”式课题体系,已有国家级、省级课题十多个,市级课题数十个,校级课题上百个。“十二五”期间,完成了5个省级、22个市级规划或教研课题研究。“十三五”以来,完成国家级课题(作为实验学校参与)1个、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14个。目前学校在研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1个、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1个,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2個,其他省市级课题36个,校微型课题39个。

“新课程背景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是学校省级“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该课题从2006年2月开始申报,同年12月批准立项,2009年12月通过省专家组验收,顺利结题。2009年12月,《新课程背景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该课题顺利结题后,学校的研究并没有止步,而是以此为新的起点,通过再实践和再研究,不断发掘课题研究的后发效益,对进一步构建特色学科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浓厚学科课题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研究水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加强校本课程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内涵,产生了深远影响。

“E学习环境下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是学校省级“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该课题从2013年2月开始申报,同年11月批准立项,2015年12月通过省专家组验收,顺利结题。该课题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学习日益普及而提出的。全校教师广泛参与该课题的研究,通过转变教学模式、适当翻转课堂、录制各学科系列微课、实现网上流通共享,使学生自主学习、选择学习成为现实。通过微课整合共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实现提质减负。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微课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教师努力成长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3]。

3.教科研成果数量多、层次高

陈欣校长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主持制定校“十三五”规划,并提出建设高品质学校的策略和路径,系统思考、科学规划教科研工作,以引领学校未来发展。陈欣校长本人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在高端论坛、专题研讨、网络研修、校长培训等省级学术活动中作高质量报告、开设专题讲座,为“学在淮安”品牌的打造献计献策。

在校领导的率先垂范和积极引领下,广大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学校近50%的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过论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有2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有10余篇,荣获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一等奖的论文近10篇。

2015年,学校被江苏省教科院吸纳为科研基地学校。成为基地学校后,学校积极参加基地联盟校各类学术活动,承办了省教科院普通高中基地学校小组科研活动现场会暨教育部重点课题“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定位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推进会,多次参与其他课题实验学校举行的课题推进会,撰写了“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现状研究报告”,面向全省开设了多节研究观摩课,有的学术论文获江苏省“师陶杯”一等奖,有的在多种学术期刊发表,有的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为课题的顺利结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4.教改实验有计划、重实效

学校积极进行教改实验,除了加强各级课题的规范管理和过程研究以外,还依托教研活动、学术沙龙、社团活动等平台,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提炼、规划、实验。如2015年12月17日,学校举行“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自主建构”为主题的专题教研活动,邀请省、市教研室各学科专家莅临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和互动探讨,有效提升学科教研品位。

依托省规划课题“E学习环境下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各学科组进行系列微课制作、微课应用实践探究等。同时,学校积极开展课程基地建设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2015年1月6日,成功举办淮安市高中英语课程基地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推动全市高中英语教学的优质发展。

新课改以来,学校还不断进行选修跑班的探索与实践,如:体育课一直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自主选择的分项教学;依托教师自主编制的108本校本课程,在高一年级课程设置中规定一定的选修系列学分要求,并进行学生自主选修跑班上课,还自主研发了网上选课系统。这些课改实验,多次在公开课、省市级研讨会或培训会上展示交流,并被省内外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2010年4月,“新课程背景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被评为淮安市“十大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市推广。董林老师编写的校本课程《淮安历史人物评说》于2013年4月获江苏省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刘金龙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命题的实践研究”成果被评为2013年度淮安市十大精品教育科研课题培育项目第一名。

三、新形势下校本教研实施的着力点

在传承2003版成果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实践2017版,实现校本教研的转型升级,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

1.教学研究共同体建设

“十三五”时期,学校有两个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区域推进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实践研究”,1个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探索”,1个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小水珠大情怀精准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在建英语、国防教育两个省课程基地。我们将以这些高端课题(项目)、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精心整合学校各方力量,扎扎实实抓好教学研究共同体建设,努力实现校本教研质量的重大飞跃。

2.学科教研组文化建设

教研组是学校教科研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石,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优秀的教研组文化可以强化理想信念,激发教育情怀,凝聚群体智慧,促进个性养成,从而引领教师实现健康的、优质的专业成长,进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则又能推动教研组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们将把教研组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学校教研组文化,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境界与高度。

3.名师个人工作室和教师研修工作坊建设

名师个人工作室和教师研修工作坊不仅可以展示教师个性化发展的积极成果,也可以为更多的有个性、有思想的校教坛新秀、校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等提供借鉴。我们将在学校“淮安市王应标特级教师工作室”“淮安市乔中云特级教师工作室”“黄江书法工作室”“陈玲美术工作室”“教师‘议题式教学研修工作坊”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校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努力为培养更多的名师、优秀团队创造条件,探索出一条教师个性化发展和整体性跨越的独特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12.

[3]陈欣,乔中云.论E学习环境下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5(10A):29-32.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基于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黑龙江省教研工作重构初探
利用网络教研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当前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实验模式探析
以校本教研为支点,合理开展初中语文教研组建设
好剧本还需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