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生活教育模式:特征、流程与形态
2019-05-20李国平
李国平
摘要:当前,课堂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研究学校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拓展延伸,密切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核心素养,推进课堂革命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建构课堂教学的生活教育模式,成为课程改革校本实施的重要课题。生活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具有求真、活动、质朴、快乐的特征,其基本流程为:情境体验导入,问题探究推进,实践活动深入,巩固迁移拓展,并呈现出从生活内容中归纳知识,由生活情境体验感悟知识,从生活实践习得中获得知识技能,对生活问题探究生成知识这四种形态。
关键词:生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A-0014-04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整合课内外资源,建构紧密联系生活的课堂教学,是当今课程改革校本化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走生活化的道路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与自然,认识和参与生活来获得体验、感悟与技能,这是以社会为学校的大课堂教学;二是在学校小课堂学习中引入生活情境,提出联系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陶行知先生对这两种形式的教育都有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学校小课堂的学习是需要的,但他更主张以生活为中心,以社会为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构建一所开放的大学校,教育学生:学会生存,有生活力;强身健体,有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他反对读死书、读书死,在“劳力上劳心”的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真”“活”“新”的知识。
在当前还是以学校小课堂为主要学习场所的教育条件下,研究学校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的拓展延伸,密切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高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核心素养,推进课堂革命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一、生活教育模式课堂教学的特征
生活教育模式课堂教学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求真。“教人求真”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目标的一个阐释。据此,生活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应该以“真”为灵魂。“求真”包括四个要义:真知、真能、真情、真效。真知,就是选择学生生命成长真正需要的知识;真能,就是提升学生主动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情,就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真效,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效率。
2.活动。生活教育模式的课堂教学,应该按照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和“行知行”的原则,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活动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人类过去经历过的,或者是现在正面对的和将来或许会有的生活。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课程知识,提高学科素养。活动是学生获得“真”知识、“活”知识、“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学习活动虽然大多是老师预设的,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方式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当然,老师并不是活动的旁观者,老师既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还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老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活动过程中的启发、点拨和评价上,尤其能及时地发现和抓住有价值的东西生成新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3.质朴。陶行知先生亲力亲为的办学实践是其教育思想和道德人格的体现。虽然,当下已经不再是陶行知先生当年办学的困难环境和条件,但是,反映生活的本质、体现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素养,永远是教育的内容和追求。因此,教育仍然应该像行知先生所做的那样具有质朴的特质。质朴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不能掺杂任何虚假和伪装的教育。所以,教育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简洁的。
4.快乐。陶行知先生对学生倾注爱心,对犯错误的学生循循善诱,主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反对毁灭学生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考试制度,等等。这体现了教育的初心和核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天性,使教育不再是痛苦的、烦恼的。生活教育模式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自觉努力、勤奋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把笑声带进课堂,把自信带给学生,用方法引领学生,让题海远离学生。
二、生活教育模式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每一种教育模式都有体现其教育理念的教学流程,生活教育理论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其基本流程,包括:情境体验导入,问题探究推进,实践活动深入,巩固迁移拓展。
1.情境体验导入。情境,指的是有具体生活内容的情境,包括学生的、家庭的、社会的生活现象,是学生观察到的,或者是亲身体验过的,或者虽未观察到和亲身参与过,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由这些生活现象的呈现和讨论,引出学习的课题和内容。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切入教学,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问题探究推进。导入教学,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习活动,特别要注意让学生发现生活现象和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或合作的探究活动,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
3.实践活动深入。实践活动,指的是动口、动手、动脑,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让学生在“做”的实践中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地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这个层面的学习,常常是和“問题探究推进”同步的,交融在一起的。
4.巩固迁移拓展。学生对所学知识当堂及时巩固,是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巩固,可以用反思的方法,或者总结学习的收获,提出还存在的疑惑;或者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梳理认知过程中哪里遇到了障碍甚至发生了错误,是怎么解决的,从而获得学习经验。巩固,可以与迁移一起进行,教师提出其他生活现象或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加以解决。学生通过迁移来运用知识,解决新的生活问题,这样的巩固能使知识内化为能力。
三、生活教育模式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
1.从生活内容中归纳知识的课堂教学形态
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主体就是生活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从中归纳学科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能真实地认识生活的本质和知识产生的奥秘。语文、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教学都可以构建这样的课堂形态。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徐国荣老师在全国生活作文研讨会上执教《热新闻·微评论》写作指导课,充分展现了这种课堂形态的特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对两条“微新闻”的讨论:一条是“女研究生摆摊卖烤脑花,你怎么看?”另一条是“春游时,三年级学生为女班主任老师打伞遮阳。”课前,教师把第一条新闻发到了执教班级学生的微信群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取舍,并确定微新闻评论写作要点,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上课开始,学生们先讨论第一条,对“女研究生应该不应该摆摊卖烤脑花”展开激烈的辩论。老师针对学生的表达,适时肯定,加以商榷、纠正、引导,逐条呈现微新闻的写作要点:观点鲜明、理据充分、表达清楚。这节课的第二部分是学生在三个写作要素指导下当堂对“学生为班主任老师打伞遮阳”的网络新闻的进行微评论写作,教师通过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组织讨论,生成第四个微评论写作要素:文明理智。
从语文学科写作教学的角度看,这节课体现了写作服务于生活、写作就是生活的理念。叶圣陶先生指出“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这节课将学生眼中的生活作为写作的对象和内容,体现了生活作文的题材选择以“我”为中心的原則,即“我手写我事”“我手写我情”“我手写我思”。从生活作文模式的课堂形态看,教师选择了网络上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两个热点话题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评论,学生不受任何约束地畅谈自己真诚的思考和真实的观点。同时,学生也从这两个学习活动中十分自然地领悟了写作的知识和方法。
2.由生活情境体验感悟知识的课堂教学形态
教学活动可从生活情境导入,在生活情景中展开,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品生(社)、英语、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适宜采用这样的课堂教学形态。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陈小英老师在吴江区“生活数学”教学研讨会上,执教五年级数学课《数列》。老师先设置了一个现实场景引导学生理解“数列”:五(1)班的同学们正在上课,他们的座位排得整整齐齐。这里坐着一位同学,他叫“小军”。他的座位可以怎么说呢?这个情景首先是引出“行”与“列”两个概念,为下面进一步明确“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做铺垫。在理解和掌握“数对”及其表示方法之后,教师又设置了一个生活情景:家里厨房墙壁瓷砖的排列,要求运用“数对”的方法表示4块装饰用的瓷砖的位置。
这节课通过两个生活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一个是学生学习的场境,一个是学生家庭生活的场境,讨论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两个生活情境的作用为:第一个起导入和引出学习内容以及为下面的深入学习铺垫的作用;第二个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起巩固和迁移的作用。
3.从生活实践习得中获得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形态
这是一种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情,先学后教,选择教与不教,详教与略教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几乎所有的学科教学都可以采用。
例如,一位老师教小学四年级的《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用带有长度刻度的红、黄、绿三根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深入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整堂课三个环节都离不开这三根小棒的操作。第一个环节:老师给一位学生三根小棒,要求围成一个三角形。因为没有围成,老师建议学生:改动其中一根小棒的长度,看能否围成。结果围成了,学生得出结论: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与小棒的长短有关。第二个环节:学生每人手里有红、黄、绿三根小棒(有长度刻度,其中红色都是6厘米,黄色都是3厘米,绿色长度不一)。老师要求将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看能否围成。学生讨论三根小棒的长度变化:三根小棒中,绿色小棒的长度有变化,而红、黄两棒的长度没有变,因而可推断红、黄两棒长度之和也没有变。进一步讨论:为什么绿色小棒的长度小于或等于9厘米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得出结论:红、黄两棒的长度之和比绿色小棒大时,可以围成三角形。于是,学生发现了三角形的一个规律: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三个环节:老师再请学生操作能够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让学生领悟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最快捷、方便的方法——只要计算三角形两条短边之和是不是大于长边。
这节课的教学形态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的自主操作、自主估猜、自主验证、自主探索、自主归纳,是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老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实施启发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和“行知行”的理念。
4.对生活问题探究并生成知识的课堂教学形态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的,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对生活现象和生活问题的探究是各科教学的重点,也是保持学生好奇心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策略。
例如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科学课教师张萍颖,善于从教材中发掘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努力构建求真探究式课堂教学。她在教《我们先看到了根》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树的根系并思考:为什么一棵树有这么多的大大小小的根?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树长高、长粗不会倒下来靠的就是根牢牢地抓住了土壤,所以,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研究,拿出两块土,一块有草皮,一块没有,然后用水冲,让学生观察土块被冲洗的过程和结果。最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块土被水冲走了,另一块有草皮的土没有全部冲掉?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明白了根能牢牢抓住土壤的另一个作用:保护土壤,避免土壤流失。学生由此知道保护自然、保护地球,就应该大力提倡绿化、保护绿化的道理。
当今我国的基础教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的小课堂里进行的,这种教室授课的形式,客观上给教育以社会为学校、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带来一定的限制。因此,学校教育更要探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要研究生活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生活教育模式课堂教学的操作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与张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科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