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病案室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9-05-20林苏谢冬珠
林苏,谢冬珠
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福建福州 350014)
病案是对患者病情诊断、变化、治疗、护理过程的准确记录,病案的临床作用较大,不仅可作为医学教学资料,也可作为医疗纠纷发生时的重要依据,对于处理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作用[1-2]。传统病案管理方法存在诸多问题,降低了病案的完整性,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病案室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12月采用常规管理的2 000例病案作为对照组,2018年1—7月采用精细化管理的2 000例病案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840例,女1 160例;年龄8~90岁,平均(49.52±5.14)岁;病案类型,肿瘤内科460例,肿瘤外科380例,肿瘤妇科520例,放疗科640例。对照组男880例,女1 120例;年龄9~90岁,平均(49.67±5.17)岁;病案类型,肿瘤内科440例,肿瘤外科420例,肿瘤妇科500例,放疗科6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病案管理,即病案室管理人员做好收集、管理、储存病案工作,定期对病案进行维护和检查,避免病案破损。
观察组采取精细化管理。(1)加强患者资料收集:单位首页患者基本信息从住院处直接提取,具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等,确保患者信息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最终将信息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永久性保存。(2)回收、归档病案:患者出院后7 d内由病案室工作人员收回病案室储存保管。病案室应加强对病案按时归档工作的宣传,建立奖惩机制,将病案的归档情况与医护人员奖金等挂钩,督促医护人员及早归档病案。(3)提高病案准确度、完整性:病案室应建立完善的病案管理机制,贯彻落实病案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医护人员的敬业意识,要求医护人员规范填写病案,加强病案监督,病案填写质量责任到人,切实提高病案的准确度、完整性。(4)完善病案归档制度:加强完善病案借阅制度及防鼠、防潮、防火制度,病案室配备可控湿度和温度的专用空调,定期检查相关设备。
1.3 临床评价
对比两组病案破损率、管理质量。管理质量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由病案室工作人员填写,从首页填写、出院24 h回收、复印病案时间、病案服务能力4方面填写评估管理质量,均以百分制计分,分值越高,管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病案破损率比较
观察组病案破损20例,破损率为1.00%;对照组病案破损82例,破损率为4.10%;观察组病案破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首页填写、出院1周回收、复印病案时间、病案服务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病案管理工作属于医院的一种信息管理工作,是法律、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重要资料。病案主要记录了患者住院治疗情况,内容包括临床诊断、各项检查单、临床治疗情况、护理工作记录等相关文件。病案的主要书写者是临床医师,也有部分涉及护理的内容是护理人员填写的[3-4]。病案管理工作是面向全院的一项管理工作,具有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及专业技术,是医院信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常医院在信息科或者信息中心下设置病案室[5-6]。病案是医护人员动态、及时、全面了解患者治疗情况的有效载体,可以保证临床诊疗工作的连贯性、完整性,有助于医护人员的协调与合作;病案也是科研、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临床资料;由此可知,提高病案室管理质量对于医院管理质量影响极大[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案破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页填写、出院1周回收、复印病案时间、病案服务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叶细珍[6]研究结果相似,说明精细化管理在病案管理中的可靠性、有效性,可作为病案室理想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新型、全面的管理方法,加强了对病案工作的管理,提高了病案的有效性、完整性,建立健全网络监控机制,提升了医院的病案管理水平,差错定位管理病案,同时对病案进行定期盘查,避免病案丢失或者破损。病案是判断相关医护人员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因此,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病案室病案管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率。
总之,精细化管理可提升病案室管理质量,降低病案破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