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系膜脂膜炎的CT诊断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2019-05-20张天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膜炎肠系膜纤维化

张天宇

(昆山市千灯(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昆山 215341)

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肠系膜脂肪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机制与病理基础,通常与患者受到外伤、感染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系膜损伤后非特异性反应有关[1]。肠系膜脂膜炎作为一种特殊的良性类瘤样病变,常见的病理表现为慢性炎症炎症细胞浸润、脂肪纤维化以及坏死等,螺旋CT诊断肠系膜脂膜炎是最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可重复、经济、便捷等多方面优点[2],本研究通过对20例肠系膜脂膜炎CT影像进行分析,并总结CT影像学表现与特征,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脂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0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影像学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为(52)岁,病程时间为0.5~1年,平均病程时间(3.8±0.5)个月,发病前出现腹胀、腹痛症状者12例,消瘦、纳差5例,发热3例。

1.2 研究方法

20例患者均接受腹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我院联影16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管电流为210mA、管电压为120kV,层厚为5.0mm,层距为1.0mm,螺距为1.0,重建层厚为1.5mm;增强扫描为采用80ml碘伏醇(300mgI/ml)造影剂经高压注射器注入患者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5ml/s,注入25~35s、60~70s时行动脉期、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获取原始影像资料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

2 结果

CT诊断肠系膜脂膜炎影像中炎性渗出型9例,纤维化型6例,脂肪坏死型5例;CT影像学特征总结中发现,患者病变部位均为始于肠系膜根部的小肠系膜,并沿着肠系膜血管向腹部延伸呈片状、块状影,CT值约为-80~-19Hu,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表现,可见结节影与假包膜、明显的脂环征。具体CT影像特征分布见表1。

表1 肠系膜脂膜炎的CT影像特征分布情况

3 讨论

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以肠系膜增厚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是一种良性类瘤样病变,也可与部分恶性疾病伴随出现,因此需引起临床重视,需早诊断与及时治疗[3]。肠系膜脂膜炎的主要临床病理类型为炎性渗出型、脂肪坏死型以及纤维化型,结合CT影像学表现分析认为,影像表现与病理类型判断正确率较高。分析认为,肠系膜脂膜炎初期一般为炎性渗出病变,病理改变以炎性细胞浸润与渗出为主,螺旋CT扫描可见病变部位的肠系膜脂肪密度明显升高,并且呈现出磨玻璃样、雾样改变;肠系膜脂膜炎中期变现为肠系膜营养不良、脂肪细胞液化、坏死,病灶周围、内部存在少许的纤维条索,存在完整或不完整的假包膜,而假包膜的存在是将炎症组织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分隔,其表明发生炎症自限性反应[4];晚期进展为纤维化型,病灶出现典型的纤维化与肉芽组织,因而CT影像可见纤维化浸润、软组织结节、肿块,部分肠系膜的血管还会因栓塞、静脉曲张等原因产生侧支循环[5]。

综上所述,螺旋CT可薄层、多方位重建、选用合适的窗宽窗位可细致显示肠系膜脂膜炎影像学改变,CT征象表现为肠系膜增厚、磨玻璃、云雾状密度增高,可见脂肪环征、假包膜,晚期可见纤维化、软组织结节、肿块,成假肿瘤样改变,病灶内密度不均,可见纤维索条、低密度脂肪或囊变、中心可有钙化;病灶可围绕肠系膜血管但两者分界清,增强造影病灶无强化,边缘肠管呈推移、变形改变。螺旋CT可以明确推断其病理分型及病变阶段,根据特征可快速、准确诊断,具有无创性检查、敏感性、准确性高的优点,对于部分缺乏CT特征表现难以鉴别的患者,还需结合临床症状以及手术、穿刺病理进行诊断。

猜你喜欢

膜炎肠系膜纤维化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脚跟疼”小心足底筋膜炎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