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法华经》的角度解读莫高窟第285窟

2019-05-18张元林

敦煌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解读

张元林

内容摘要:在前期系列研究的基础上,从《法华经》的角度出发,对莫高窟第285窟壁画内容做了系统的解读,认为它们的思想基础就是《法华经》的“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观和“佛寿久远”“佛身久远”的佛身观,而它们的功能就是为了营造“法华三昧禅”的禅修氛围。

关键词:《法华经》;解读;莫高窟第285窟

中图分类号:K879.21;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2-0009-07

Interpreting Mogao Cave 285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tus Sutra

ZHANG Yuanlin

(Information Center of Dunhuang Studies,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

Abstract: Based on a previous series of research,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ystematically interpret the murals in Mogao Cave 285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tus Sutra,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images is the idea of Buddhas nature, specifically the claim in the Lotus Sutra that all human beings can attain Buddhahood and the Buddhakaya. These murals served the practical purpose of creating the meditation ambience required for Fahua samādhi dhyana as well.

Keywords: Lotus Sutra; interpret; Mogao cave 285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一 问题的提出

莫高窟第285窟完工于西魏大统五年(539)左右,主室为覆斗顶窟,平面呈方形。正壁三龛间壁面绘有源自印度教三大神的毗瑟纽天、摩醯首罗天及其眷属、四大天王等佛教护法神形象;南、北壁两壁下部各开四个小禅窟(图1)。南壁四个禅窟上方壁面通壁绘《五百强盗因缘》和一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禅窟间壁面依次画四幅佛教故事画;北壁四个禅窟上方壁面通壁绘七铺佛说法图。其中西起第一铺说法图与南壁“二佛并坐”相对,说法图中的二佛分别坐于两个须弥座上,共有一对胁侍菩萨。东壁门两侧各画一铺形制完全相同的大型说法图。

对莫高窟第285窟丰富的壁画内容的解读,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笔者亦曾先后撰文,认为本窟的壁画内容与《法华经》信仰密切相关?譹?訛[1]。在此期间,也有学者陆续对笔者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本文即是笔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就第285窟壁画整体内容与《法华经》关系所做的进一步的说明。

二 《法华经》佛性观的形象诠释——

南壁“二佛并坐”与故事画的组合

莫高窟第285窟南壁自上而下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上部为一排共十一身手持乐器的伎乐飞天,中部自东向西通壁绘横卷式连环画《五百强盗因缘》故事画,西端绘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一铺;下部开四个小禅窟,禅窟间的壁面上,自东向西依次绘有纵卷式连環画《化跋提长者姊缘》《佛度水牛缘》《沙弥守戒自杀缘》和《婆罗门闻偈本生》等四幅故事画。这五幅故事画的构图既有长卷横卷式连环画形式,亦有单幅画形式,其中,《五百强盗因缘》为通壁所绘,是整个南壁画面的中心,其余四幅绘于南壁下部四个小禅窟之间壁画上的故事画相对处于次要地位(图2)。

关于这五幅故事画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的思想意涵,在笔者之前,有多种不同解读。笔者于2004年发表的《〈法华经〉佛性观的形象诠释——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故事画的思想意涵》一文中,首次把它们作为一个组合来加以解读,认为这五幅分别出自四部不同经典的故事画之所以绘于同一壁面,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即《法华经》“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观;同时,也形象地表达了《法华经》“持戒”“舍身闻偈”的修行观[2]。拙文发表后,一些学者也陆续表达了商榷意见。如赵晓星认为应该从这些故事画所依据的佛经原典去判定它们在洞窟中要表达的思想,她仍然认为这些故事画主要在于强调佛教的“戒律”,完整地展示了从五戒、沙弥戒、比丘戒到菩萨戒,乃至于到如来行的完整的佛教戒律的范畴。对于南壁西端的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她认为既是持戒的目的,也是遵守戒律后的成就证明[3]。因未见对这一推论的进一步论证,亦未见其他旁证材料,故笔者不敢苟同。又如李银广仅通过分析第285窟南壁《五百强盗因缘》和《沙弥守戒自杀》两幅故事画的画面表现特色及服饰变化后就认为南壁这五幅故事画是表现“弥勒三会”思想的观点,因为他对故事画面情节的识读,笔者亦难认同?譹?訛[4]。我们知道,在《法华经》中,久远过去已经涅槃的多宝佛出现,以及释迦入塔与多宝佛“共坐说法”的目的是为了证明释迦所说《法华经》的“真实”和“佛身久远实成”的。在南北朝时期,法华经变这种艺术形式尚未出现,因此在佛教石窟和造像碑上,都以“二佛并坐”作为《法华经》的象征。笔者仍然认为,这五幅分别出自四部不同经典的故事画绘于同一壁面,实际上是围绕南壁西端所绘的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来展开的,其要表达的正是《法华经》的佛性观层面和修行观层面的两大主旨。

猜你喜欢

解读
超越生死的爱恋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毛姆名篇《江之歌》的再解读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从文学空间视角解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