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精症男性不育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探讨
2019-05-18王伟光
王伟光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男科门诊治疗3室,广东 珠海 519000)
由弱精症导致的男性不孕临床较为常见,具体指男性精液参数中向前运动精子数量低于32%,也可通过a级运动精子评估,通常不足25%可诊断为此病症。患者多承受生理、心理和社会巨大压力,且患者自身行为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日渐重视生殖相关知识教育,以此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进而提高受孕率[1]。本文对健康教育在弱精症男性不育患者中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收治的弱精症男性不育患者60例,选取时段2017年1月-2018年10月,分组原则以护理方式差异性为主,分为对照组(n=30)、试验组(n=30)。对照组年龄24岁-39岁,平均(31.23±3.21)岁,不孕时间:1年-10年,平均(5.12±1.44)年,教育程度:小学6例,中学12例,大专以上12例;试验组年龄23岁-39岁,平均(30.82±3.18)岁,不孕时间:1年-12年,平均(6.02±1.87)年,教育程度:小学7例,中学11例,大专以上12例。排除配偶不孕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可比较(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向患者说明不孕诱发因,指导患者合理规范夫妻生活。试验组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主治医师和资深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调阅以往病历资料,综合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找出疾病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健康宣教手册,发放给患者,指导患者学习,并且举行健康讲座,重点向患者接受影响生育能力的不良习惯和职业等信息;一对一指导,护理人员在为其治疗的同时进行一对一指导活动,每例患者20 min-30 min左右,做好隐私保护工作,对患者自身情况予以分析解答,帮助患者制定生活行为调整计划,定期了解执行情况,根据变化调整方案内容;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向患者推送健康知识,患者可自行查阅,也可通过后台提问,实现线上交流,实时向医护人员反映自身情况。
表1 生殖知识知晓情况比较(Mean±SD,n=30)
1.3 观察指标 生殖知识知晓情况评估,使用本科室自制知识知晓情况评估问卷,包括:男性解剖生理、常用助孕方式、影响生育能力环境、对生育能力具有危害的职业等内容,满分60分,分值越高提示知识知晓状况越佳[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4.0软件,以P<0.05为有差异。
2 结果
试验组护理前1周生殖知识知晓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8周两组上述评分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弱精症男性不育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夫妻生活,患者承受巨大心理和社会压力,同时临床治疗过程较长,患者病情好转情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需结合患者具体状况,对其进行行为干预,提高其依从性,纠正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进而促使患者病情恢复,其中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价值较高[3]。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护理后生殖知识知晓情况优于对照组。针对弱精症男性不育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影响较大,常规护理仅对患者进行口头叮嘱,患者依从性不佳,护理效果不尽理想,而系统性健康教育则专门成立护理小组,制定健康手册,向患者传授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同时配合开展健康讲座和一对一指导,在保证患者隐私的同时,强化了知识传导,利于强化患者知识知晓程度,并且配合使用微信平台,保证知识传输的实时性,及时更新患者知识体系,纠正其不良性行为。
综上,在弱精症男性不育患者护理中,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利于改善患者知识知晓情况,提高其性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