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临床研究
2019-05-18温一奇黄楚涛李素美魏小兵
温一奇,黄楚涛,李素美,魏小兵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2)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属于假性动脉瘤,血管壁仅仅由外膜和纤维组织覆盖,缺乏内膜、弹力层、中层以及囊状动脉瘤的胶原组织,具有小且宽颈或无颈的特点,非常容易发生破裂出血[1]。据有关统计[2],颅内动脉瘤中BBA的发病率约占0.3%-1.0%,颅内破裂动脉瘤中BBA的发病率约占0.9%-6.5%。目前,对BBA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3],自2013年11月以来,我院共采用显微手术治疗11例BBA患者,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3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8例女性,3例男性;年龄介于21岁-66岁之间,平均(43.75±6.56)岁;从发病至入院治疗所用时间为1.5 h-3 d,平均(23.47±2.69)h;病变位置在左侧的有6例,左侧的有5例。对患者均进行DSA检查,8例患者进行CTA检查,3例患者进行MRA检查,结果示上段前壁者3例,前内侧壁者8例,且起始部未见血管分支。详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其中7例患者开颅夹闭前于腰大池部位进行引流,缓慢引流血性脑脊液以降低患者颅内压,1例患者行同侧的颈动脉外置术,且在必要时对其颈总动脉阻断,以减少瘤动脉的血液供应。所有患者均选择翼点作为切点,于额下入路,暴露近端载瘤动脉,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分离患者的蛛网膜,暴露动脉瘤。其中4例患者在靠近瘤颈和载瘤动脉的交汇处夹毕,以肌筋膜包裹并以生物胶固定。5例患者的动脉瘤以神经补片进行包裹,在靠近瘤颈和载瘤动脉的交汇处夹毕,2例以Teflon棉包裹后采用生物胶固定。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术后恢复良好者共有8例,出现脑梗塞者共3例;其中有2例发生瘤颈撕裂,再次调整动脉瘤夹后顺利夹闭,其中1例术后2 d时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出现意识模糊和对侧肢体偏瘫,对患者采取骨瓣减压。2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6个月时采用Rankin量表对患者脑卒中情况进行评价,其中2分以下者6例,3分者3例,失访1例,复发1例。
3 讨论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临床较为罕见,但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临床病例以女性多见,年龄多在50岁左右。有资料显示[4],患者多有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病史。BBA的形态一般较小,形如梭形、半球形,颈宽,可在几天到数周时间内形成囊性性状的动脉瘤,动脉瘤壁较薄,容易发生破裂出血。临床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BBA手术风险较高,且临床对于最佳的手术方式尚无统一意见,目前多见的手术方式有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动脉瘤孤立术、旁路血管重建、支架辅助下动脉瘤栓塞术等,不同手术具有不同的优势。
目前,对BBA的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也有学者认为[5],由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位置较为特殊,其前内侧壁位于弯曲部,受到明显的血流冲击,可能导致粥样硬化受损的血管壁内膜及弹力层等形成瘤壁,导致短时间内血管壁迅速变大。另有研究认为[6],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溃疡能够穿透内弹力层,因此导致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可能在BB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许多学者研究了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马骏鹏等[7]对15例患者采用开颅夹闭合治疗,结果显示有10例预后良好,且在1年的随访期内未见再出血和复发病例出现。李进等[8]采用手术治疗BBA患者,结果显示有27%的患者术中发生破裂,术后发生脑梗死的有22%,另有16%的患者术中死亡,在随访中有1例患者复发。也有学者[9]总结了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治疗方式的经验,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出血死亡,但在出院后随访的过程中,未见严重并发症患者出现。
表1 11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汇总
本研究中,采用了显微外科手术的方式对11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女比例为8:3,女性占72.73%,符合其性别流行趋势;瘤规则的有5例,不规则的有6例;患者动脉瘤的直径介于1.0 mm-4.6 mm之间,瘤颈介于2.3 mm-4.2 mm之间;Hunt-Hess分级介于0级-3级之间,以1级较多,共6例,占54.55%;首发症状以头疼为主,共6例。
在手术过程中,有7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大,及时对该7例患者进行开颅夹闭前经腰大池部位进行引流,以降低患者颅内压,并更好地暴露手术视野。由于BBA破裂后和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因此,镜下将硬脑膜剪开后于额下入路,待显露出视交叉池后,再剪开蛛网膜,缓缓地将脑脊液释放,而后将外侧裂的近1/3处分离,剪开颈动脉池和鞍上池的蛛网膜,解剖载瘤动脉近端后,预留充足的临时阻断夹空间,再行探查动脉瘤。术中显微镜下对11例患者均观察到了湍流样的血流,管壁均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瘤瘤颈增宽、体积增大的有3例,占27.27%;瘤颈暴露且持夹位置较好的有4例,占36.36%,均在载瘤动脉和近瘤颈相交汇的位置一次夹闭成功,而后分别使用肌筋膜包裹和生物胶固定。术后恢复良好者共有8例,出现脑梗塞者共3例,其中1例于术后2 h出现大面积梗死,发生意识模糊和对侧肢体偏瘫,对患者采取骨瓣减压后好转。术后复查结果显示,6个月时,Rankin量表评分以2分以下为主,共有6例,占54.55%,另有1例复发,1例失访。其中复发病例采用2个支架叠加后栓塞治疗后好转。Revenaugh等[10]分析了15例BBA患者的显微手术手术治疗效果,对其中13例患者采用直接夹闭方法,另外2例分别采用夹闭加周围包裹小片颞肌、环绕包裹夹闭方式,在术后随访1年的过程中除1例的Rankin量表评分未见明显改善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复查时均未见复发病例出现。
本研究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方式,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治疗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该病的复杂性以及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因此还需要进行样本量更大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索,以深入积累经验,研究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