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的2018
2019-05-17电子骑士
电子骑士
21世纪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光景,回头看看,在最近两年,就有很多巨大变化:世界更加复杂,充满变数。科技期待突破,也接近了很多禁区。科幻电影虽然依旧是热门电影类型,但已远非20世纪80、90年代的黄金时期可比。
2018年不是科幻电影的大年,回头望去,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科幻片,寥寥可数。国内大概只有《头号玩家》掀起了观众们的狂欢,而在北美市场,几乎可以说所有科幻电影都表现平平,缺乏亮点。
我把2018年的科幻电影分成三类来分析:一是商业科幻大片,指的是那些预算超过一亿美元的blockbuster;二是中小成本的科幻电影以及以网飞(Netflix)为主的平台方出品的科幻片;第三类当然就是如今雄霸天下的超级英雄电影(当然是其中有科幻元素的)了。
先说超级英雄类的“科幻片”吧。
超级英雄电影往往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片。这类电影的核心是超级英雄加漫画改编,科幻、奇幻只是其中概念设定的元素而已。有些超级英雄电影设定比较接近科幻,比如《蜘蛛侠》《钢铁侠》《X战警》等,其表达内容也跟科幻电影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但像《雷神》《奇异博士》《神奇女侠》《海王》等,就更加接近奇幻电影了。
2018年的超级英雄电影,有三个重要节点:第一是《复仇者联盟3》的上映意味着漫威电影宇宙(MCU)进入第三阶段晚期(呃,是后期、后期……);第二就是《海王》大卖,为DC挽回一城;还有就是《黑豹》的成功,意味着超级英雄电影不再是WASP(白色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天下,多元种族正在大银幕上茁壮成长。
2018年的《黑豹》是超级英雄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将少数族群(黑人)话题与超级英雄故事结合起来,极有可能成为第一部进入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超级英雄电影!对于国内观众而言,《黑豹》不过是众多超级英雄电影中还算可以的一部。但对北美观众——特别是黑人观众——来说,本片不啻为一个宣言——黑豹成了延续着马丁·路德·金、黑豹党等精神的一个名字,一个少数族裔的银幕之神!近年来,政治正确的风气在大银幕上逐渐弥漫开来,连2017年的《超凡战队》这样的青春/科幻片都非要搞到五个主角,一白、一黑、一拉美(女)、一亚、一女同这种地步……政治正确限制了电影制作者的表达空间,往往以过犹不及的态度用一种刻板印象代替了另一种刻板印象。但也应该看到,如今PC(政治正确)满天飞的原因,是对近百年来银幕主角被白人男女统治的一种反动。总体看来,未来几年,科幻电影也不会免俗,PC的态度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科幻片中。
《死侍》是一部破局式的超级英雄电影,因为其R级定位打破了超级英雄人畜无害、一本正经的样子。但在第一部的“离经叛道”之后,《死侍2》令人失望地回归正常,尽管贱贱仍然嘴毒无比,却不能掩饰影片内核的孱弱—— 一个有意识能打破“第四堵墙”的超级英雄,居然围绕被霸凌的小胖,演绎了一出阻止黑道混出来的中学生殴打校长的“喜剧”……《死侍》系列本可以更多展现这个人物的荒谬感和反英雄一面,但除了X-Force成员全灭一段让我忍俊不禁外,整部电影显得过于温吞及正常。再想想2017年《自杀小队》的灭顶之灾,目前另类风格的超级英雄电影还没有真正能树立起来的系列——原本我很期待的《X战警:新变种人》的档期也是一拖再拖。
《毒液》
《海王》海报
《毒液》也是在另类与正常之间取得妥协的产物。本来这个概念非常有意思,是一部以反派为主角的反英雄式超英电影,却以外星生物“毒液”莫名其妙为地球人生存而战作为高潮部分,显示出十足的人类中心主义,逻辑也相当欠奉。“毒液”的设定有很多可挖掘的地方,但电影却拍得格局很小,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
《蜘蛛侠:平行宇宙》海报
《蜘蛛侠:平行宇宙》是2018年让我看到眼前一亮的唯一一部动画片兼超级英雄电影,其画面风格、故事、角色塑造都可圈可点。反观其他2018年的动画电影,无论迪士尼的《无敌破坏王2》还是皮克斯的《超人总动员2》,都显得相当平庸,缺乏吸引力。《蜘蛛侠:平行宇宙》堪称索尼动画献给漫威的一份年度大礼,其2D结合3D的画面,以及完美还原漫画形式的画风,对动画片来说都是重大的美学和技术突破。作为一部好莱坞出品的动画片,本片的故事及角色还有些问题,未臻完美,但放在2018年已经极其让人惊喜了。
《海王》一片,是真正让DC翻身的大作,温子仁导演确实不负期望。《海王》一反之前诺兰和扎克·施耐德拍摄的DC电影那种黑色、沉郁的调子,把DC宇宙拉回超级英雄的正路上来——当然,这也意味着影片缺乏内涵,故事层次单薄,角色也相当平面化。《海王》最成功的地方,是温子仁套用自己拍《速度与激情》的模式,让故事简单直接,角色动机清晰明确,不搞超级英雄纠结的内心和矛盾的两面性那一套,再加上节奏爽快、场面给力、场景华丽,更把奇幻与科幻的设定强行扭在一起,自然让观众易于接受。要说负面影响嘛……就是失去了DC电影原来的厚重感,与漫威电影更趋于同质化——可是对DC来说,当然还是先做大做强最重要吧。《神奇女侠》和《海王》的成功,让DC可以长出一口气,不过问题依然存在:目前,除了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海王四员大将,DC在银幕上仍然缺乏人气选手(虽然DC的剧集《泰坦》和《闪电侠》《绿箭侠》《女超人》等都反響不错)。2019年的《沙赞》是DC试水喜剧之作,但喜剧式的超英电影并非DC需要主攻的目标。DC宇宙的大主线、大事件是什么?正义联盟为何而战?他们面对的大危机、大反派是什么?每个DC英雄身上的弱点和恐惧又是什么?乃至如何与漫威进行差异化发展,或者未来何时推出DC与漫威合作的超英电影,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对未来超级英雄类电影,我有几个预测:一是R级的超英电影会越来越多,超英电影的尺度会越来越大。二是一些漫画原作中不太知名的超级英雄,有可能在银幕上大放异彩。其实之前的《银河护卫队》,就是二线英雄变成顶级银幕系列的典型。三是超英团队之间的对抗,会成为超英电影的主流故事模式。四是超英电影的风格、类型会更趋多元化,未来可能和西部片、歌舞片、黑色电影等等类型结合,甚至产生动作性很弱的剧情片或者文艺电影。
接下来说说商业大片方面。
“正统”科幻大片在2018年继续受到超级英雄电影的挤压,以续集为主。科幻大片本身也确实不够给力:故事单一,缺乏创意。2018年的科幻大片中怪兽片占了四部,还有一部“星战”外传和一部机器人故事,只有《掠食城市》和《头号玩家》算有些新意的。数十年如一日、屡战屡败妄想霸占地球的外星人基本不见了踪影,机器人、克隆人愈发罕见,外星冒险遥不可及,时间旅行无影无踪……像《铁血战士》和《移动迷宫3》这样的中等成本科幻片,都试图以独特题材占据一席之地,结果市场反响并不好。要是碰到科幻片大年,本应有更多中等成本科幻电影出现的。
2018年的《巨齿鲨》,堪称一部现象级商业片。它的意义在于,它是第一部取得票房巨大成功的由国内电影公司发起,请到好莱坞顶级团队承制的“中美合拍片”。换句话说,就是中方出钱出思路,美方出团队出方案,合作拍摄的商业大片。其北美1.45亿美元、全球5.3亿美元的票房成绩,相当亮眼,肯定会继续拍续集了。《巨齿鲨》在北美的成功颇有些出人意料。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题材的独特加上稳定的制作。要知道,现今特别复古的怪兽片已经很少了,你看2019年的《哥斯拉:怪兽之王》简直是要集齐四大神兽召唤特斯拉的架势……鲨鱼题材的恐怖片,除了非常经典的《大白鲨》,就是《空中飞鲨》《鲨卷风》之类莫名其妙的B级怪兽恐怖片。《巨齿鲨》敢于上大制作去拍传统怪兽电影的思路,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其实2018年4月颇为火爆的《狂暴巨兽》就已经为《巨齿鲨》打下了基础。《狂暴巨兽》也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商业电影,纯粹靠巨大生物带来的视觉奇观刺激观众,噱头十足,故事和角色完全平面化。主演道恩·强森近两年已经俨然成了商业电影的头牌,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像他这种大块头动作片演员,都很擅长把握动作与幽默的尺度,让观众看到他力量之外有趣的一面——施瓦辛克、史泰龙、文·迪塞尔等等无不如此。
《侏罗纪世界2》的成功也证明,作为科幻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怪兽片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经过四部《侏罗纪公园》,恐龙系列看似已经走到尽头,但《侏罗纪世界》却成了最成功的重启系列!首部《侏罗纪世界》就达到了全球16亿美元票房,2018年的续集也有13亿美元的票房。其成功之处包括:重新回到第一部的设定;角色更为当代化,女主角分量增加;从孤岛冒险的故事模式中寻找突破;在商业大片叙事的基础上增加导演的风格化表达——特别是《侏罗纪世界2》,请来了擅长恐怖片的西班牙年轻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令影片的惊悚恐怖感非常独特,比之普通好莱坞商业恐怖片多了些新意。
由于缺少了导演德尔托罗,《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变成了一部非常平庸的续集电影。前作中充满迫力的镜头、全球联合对抗外星怪物的设定、丰满的角色(男女主角前史都设计得很扎实)……都像那个悲惨的角色森麻子一样被放弃了。看来该系列很难再发展下去,这个续集电影更像是一次“甩卖完收摊”的关店促销。
《游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是2018年最失败的一部科幻大片,3亿美元的成本才换来了全球3.9亿美元的票房,其中中国票房勉勉强强超过1亿人民币,完全没有科幻大片应有的气势。国人对“星战”系列一直就接受度不高,这背后有复杂的文化和美学原因,我以后会写专文来论述。总之,星战作为一个超级IP,其发展方向是迪士尼收购卢卡斯影业后要好好考虑的。
《头号玩家》在国内掀起的热潮,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游戏(包括桌游)、动漫、摇滚乐、迷影文化等等亚文化(至少在国内)慢慢主流化的过程和新一代人的成长。斯皮尔伯格作为七十多岁的老导演,其眼界、创造力、思维活力都非常惊人!除了结尾部分落入斯式温情套路外,整个影片接近完美。影片对VR世界的展现,对游戏本质的阐释,都为科幻电影别开生面。描写虚拟现实的科幻片已经不少,但对这个题材及其背后所指意义的挖掘,还只是刚刚开始呢……
最后来说说中小成本的科幻电影以及线上平台出品的科幻片。
最近几年独立/小成本科幻电影方面最大的变数,就是网飞、亚马逊、HBO等线上平台进入制作和发行领域。这几家的做法跟好莱坞传统的六大有很多不同,特别是其规模——根据Quartz统计,网飞在2018年生产的原创项目(包括全球首映)超过300个!通俗一点儿说,就是这几家平台财大气粗,收揽了一批全球——特别是好莱坞的项目。这样的结果当然是良莠不齐:既有好莱坞传统公司犹豫而不敢冒险放弃的好项目,也有因为品质问题或内容不过关搁置的烂故事!我们看到,网飞推出的《罗马》《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等电影都非常出色,但同时也有一批成色不佳的科幻片出现在平台上。我在这里列出的是2018年尚可一看的独立小成本科幻片,其他像《时间的皱折》(A Wrinkle in Time)、《末日》(How It Ends)、《智慧囚屋》(Tau)等没啥意思的就不提了。
先说改编自星云奖《遗落的南境》三部曲的《湮灭》吧。总体说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片子的。导演之前的《机械姬》堪称近年来低成本科幻电影的代表作。《湮灭》虽然很有B级科幻片感觉,但它拍出了一种独特的惊悚感,而且是通过特别主观化的视角来呈现的——这一点本来是小说非常难改编的地方。影片中充满了“水”的意向,特别是开头夫妻两人对坐,中间放着一杯水的镜头(结尾也有类似镜头),颇有意味。这也切合了小说关于人与自然的泛灵论式的主题。有点儿遗憾的是,影片结尾仍然落入了科幻恐怖片的俗套,让人感觉导演是在复制《机械姬》。
作为科幻迷,你一定记得安德鲁·尼科尔这个名字——至少看过他编剧的《楚门的世界》和他导演的《千钧一发》《战争之王》吧。此君明显对科幻电影情有独钟,但现在他似乎已经成了二三线导演。这部《匿名者》涉及了VR、AR、大数据、人机结合等等新技术,画面风格依旧冷冽(有人称之为性冷淡风),故事却有点儿局促,特别是结尾落在庸俗的三角关系方面,实在有些对不起前面有趣的设定和一系列犯罪故事的铺垫。
《寂静之地》是仅仅用1700万美元成本拍出的科幻恐怖片,全球票房超过3亿美元,堪称2018年最具性价比的科幻片,让人想起当年的《女巫布莱尔》和《科洛弗档案》。有趣的是,《蒙上你的眼》跟本片簡直就是姊妹篇,一个讲不能出声,一个是不能观看。这两部片子都营造了很好的惊悚恐怖气氛,故事的悬念性非常强,区别在于《寂静之地》更像标准的怪兽片,而《蒙上你的眼》则接近恐怖片《迷雾》。前者好歹还给出了科幻的解释,后者基本全是心理恐怖的路线,到最后直接走向了宗教式的拯救,让你前面的期待全部落空……低成本科幻恐怖片一直是科幻片里容易出彩的类型,但如何出新,怎样抓人又不会拍崩了,也是个难题呢。
《抱歉打扰》是部有点儿奇怪的科幻片,它以黑人为主角,写了一个阶级斗争和底层奋斗的故事。导演有很多不走寻常路的神来之笔,把片子拍得很大胆荒诞,也许可以称之为“黑色魔幻现实主义科幻”……因为涉及种族、阶层分化、头脑控制、人力剥削、反商业社会等内容,而且是用一种荒诞夸张的黑色喜剧风格来呈现,有些评论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我认为,本片仅仅能称得上有趣的科幻片而已,影片对很多问题的讽刺戏谑都相当表面化,结尾更是胡闹一般就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还有很多有特点的低成本科幻片,包括相当复古、很有硬派动作片风格的《升级》,把二战和僵尸怪兽片结合起来的《霸主》,想法很好实现糟糕的《缄默》和《灭绝》,以交互方式呈现多重结局的《黑镜:潘达斯奈基》等等,就没法一一展开评述了。
2018年,科幻电影似乎在徘徊不前,但2019年又会有《阿丽塔:战斗天使》等全新的科幻大作登场。国内科幻电影也开始正式冒头。向前看,仍然是充满希望和期待的。
科幻电影,依然在路上!
【责任编辑:刘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