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05-17宋杨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双语应用型

宋杨

(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我国高校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人才的主要途径[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高铁、港口、机场、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实力。建设工程的全球化涉及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然要求施工、设计、监理和管理人员均具备国际化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近年来教育全球化也逐渐凸显,国内高校已经与国外高校建立各式各样的合作办学关系,我国出国留学和来中国留学的人员均逐年增加,中国各大高校的学生国际化率逐年提高,并且学生国际化率也逐渐成为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新兴指标。可见,培养一批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批专业的双语课程是高等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大力推荐双语教学,我国各大重点高校首先对其特色班级(如茅以升班、竺可桢班等)或各自优势学科进行双语教学试点改革,用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理论基础扎实和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型人才[2]。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开始开展双语教学,主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重点高校的学生有一定差距,且两类高校的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因此,应用型高校不能照搬重点高校的双语教学经验,需要根据自身特色进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3]。此外,双语教学多应用于经济、管理、生物等科技进步迅速、国际交流频繁的领域,而工程类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较少,针对“土木工程材料”的双语课程及研究就更少[4-5]。因此,建设“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并进行教学研究很有必要。

为进一步提高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的特点,指出了目前该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 课程现状及特点

1.1 课程现状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中国和丹麦合作办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目前该课程共计56学时,其中44学时为教学学时,12学时为实验学时。课程教学由丹麦教师和中国教师共同完成,分别教授不同章节的内容。其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则由中国教师负责,丹麦教师协同完成。

1.2 课程特点

作为双语教学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知识点零散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包含土木工程中的多种材料,例如石膏、水泥、混凝土、钢铁、砌体、玻璃等,这些材料无论是在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等方面,还是在制造方法、使用环境和材料寿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不大,导致“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各章节内容较为独立,知识点零散。

2)专业词汇较多

由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涉及多种常用材料,且每种材料又有不同的性质,教学中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英语学习负担。

3)土木工程材料日新月异

近年来,由于材料科学的快速进步,土木工程行业在材料方面的更新远远快于设计、施工等其他方面,如发泡混凝土、植物纤维混凝土、透光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由于其具有特定性能的巨大优势,已被不断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中,而现有“土木工程材料”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较为陈旧。

2 教学存在问题

2.1 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应用型本科学生中有部分人英语基础不好,听说能力不佳,生活英语的听说已经较为困难,对充斥大量专业英语词汇、材料性能记忆和公式计算的专业课程,感觉更加困难,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听不懂、看不会和说不出”之后,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

2.2 教材内容过难

“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采用英文教材为主、汉语教材为辅的模式。外文原版教材通常内容较为丰富、详尽,既注重土木工程各材料分子结构、晶体组成等基础知识,又注重材料的整体性能和工程应用,但其过于详尽的内容和过长的篇幅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如若直接让学生对原版教材进行学习,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却仍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会使其对课程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2.3 教学内容太多

“土木工程材料”涉及土木工程中多种常用材料及其基本性能,如基本性质、气硬性材料、水硬性材料、混凝土、沥青、木材、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过多的教学内容导致很难按照培养方案中规定的44讲授学时加12实验学时将其全部讲授,更何况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教学难度更大。

2.4 考核方式略显单一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专业基础课,采用的是期末考试加平时表现的考核方式,该考核方式略显单一。首先,由于“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较多,而期末考试试题数量有限,因此不能完全体现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其次,平时考勤尽管可以评价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和问题回答等方面,可是对于资料搜集、对前沿科技的了解以及英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关注过少,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努力情况及其综合能力。

3 教改措施

3.1 采用渐进式英语教学

由于应用型本科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若在课程伊始,就采用纯英文授课或由外国教师授课,学生接受程度较低,并且学习积极性易受打击。因此,在课程初始阶段采用外文PPT结合中文授课,同时重点强调常用专业英语词汇,让学生进入半中文半英文的接受区。在随后的课程中,采用外文PPT、中英文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接受水平。最后,采用全英文的授课方式,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视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采用中文进行解释,但是不宜过多。外教授课部分应安排在课程的后半程,学生接受程度稍高之后进行。

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尽量使用简单、常用的英语词汇,常用、易懂的句式,减轻学生的语言负担,同时对一些难点词汇,应尽量体现在课件或板书上。

3.2 选择合适的参考教材

教材不仅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参考资料,更是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辅导工具。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对于难度较大的“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更是如此。由于应用型本科学生英语水平较为一般,并且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要求挑选英语用词较为简单、内容方面重视应用的教材,而非生僻难懂、注重理论基础的研究型教材。根据上述要求,我们选用考文垂大学Peter A.Claisse教授编写的CivilEngineeringMaterials。这本教材不仅涵盖了课程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而且对于混凝土、建筑钢铁等重点内容,讲授较为详尽。同时该书采用较为简单易懂的语言,因此,被许多高校选为课程教材。中文教材主要作为双语教学的辅助教材,我们选择适用于应用型高校的特色教材,由李书进教授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

此外,针对中英文双语课程教材内容过多的特点,借鉴丹麦的授课方式,采用以教师课件内容为主、原版外文教材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对上课内容进行提取、浓缩,将教学的重点、难点放在教学课件中呈现出来,节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适应欧美高校的课程学习方式,为出国深造打下基础。

3.3 重新规划安排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材料”授课时间较短,而讲授内容很多,尤其是采用双语教学,传递知识速率更低,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因此,需要重新对“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根据中国、丹麦“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重点的不同,中国教师讲授材料基本属性、水硬性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普通混凝土和砂浆四部分,丹麦教师讲授建筑钢材、木材和建筑塑料三部分(表1)。中国教师讲授部分主要涉及孔隙率、密度等基础知识,以及水泥性能、混凝土配比计算等工程应用中的核心知识点,而丹麦教师授课部分选择国外使用较多的木材和建筑塑料。这是由于合作院校所在地丹麦,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木结构建筑较多,他们对于木材性能的理解与认识比混凝土材料更加深入,而且丹麦建筑材料科技较为先进,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更多、更广。

通过对课程内容重新规划,既保证了“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的课堂学习效果,又使中外知识的特长得以体现。

3.4 教学方法多样化

充分利用“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碎片化、逻辑性不强等特点,开展以知识点为主题的辅助式互动教学,设立总时长约25 min的“翻转小课堂”,让学生分组准备资料、制作英文短篇PPT并用英文讲授,最后老师进行快速点评。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表达能力、PPT制作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翻转小课堂”不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可以达到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双赢。

表1 课时安排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土木工程材料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应用等过程一步步展现出来,特别是挑选国外制作精良的纪录片作为课下补充资源,在加深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认识的同时,提高其学习兴趣。

有效利用大众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辅助教学,将中英文课件、课后习题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而且教师可就课程问题随时解答,使课下答疑的时间碎片化,有助于提高互动效率,同时还可以推送关于国内外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发明等科普性论文,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3.5 考核方法多样化

考核是评价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尤其对于中英文双语“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闭卷考试部分,采用中英文结合的考试方式,即英文出题、中/英文答题,占总成绩的60%。采用英文出题是由于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能够熟悉、读懂英语专业名词和理解专业问题是双语课程的基础目标。而答题采用中文或英文答题的方式,则是考虑到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用英文完成试卷。为了鼓励学生用英语作答,采用英文作答的题目,将在原有分值的基础上增加10%。

平时成绩是由平时考勤、“翻转小课堂”等平时表现构成,占总成绩的20%。将“翻转小课堂”计入平时成绩可以督促学生重视“翻转小课堂”,认真准备教学资料和制作内容,保质保量地完成“翻转小课堂”的教学任务。实验成绩是由实验考勤、实验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构成,占总成绩的20%。

4 教改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教改措施,“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安排更加合理,使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完成了“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的学习,并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英语讲述由易到难,学生学习的接受度更高,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日益浓厚,并且通过“翻转小课堂”等教改措施,建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学生考核成绩显著提升,特别是闭卷考试成绩部分,由平均57分提高到66分,同时平时考勤情况也有较大改善,这表明通过教改措施,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

5 结语

“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是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中国和丹麦合作办学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特色、应用型高校学生能力素质特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以及双语教学难点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多个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和大胆尝试,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并将改革措施一一付诸教学改革的实践,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材料双语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分层次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应用型转型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土木工程材料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