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转型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
2016-11-17李滟浩
李滟浩
摘要: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仅处于机械的依葫芦画瓢阶段,为探索实验教学改革办法,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文章以应用型转型为背景,对实验内容设置、开展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应用型;转型发展;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213-01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各种结构、装饰等类型材料的特点性质足够的熟悉了解,能有效地为学生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夯实基础,同时在从事设计、施工及检测等相关行业工作时,土木工程材料知识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土木工程材料性能及特点,实验课程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已无法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下内容将结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对实验教学改革进行讨论。
一、课程内容特点
首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繁多、零散,知识点相对独立,章节及知识点之间逻辑性不强。其次文字描述性内容多,由于该门课程主要对各类材料的性质及用途进行讲解,因此涉及较多概念性知识点,且主要以文字形式进行叙述,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是工科学生学习难点所在。最后,不同结构对材料有不同需求,使得该门课程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感受到材料的性质,大量的实验是不可缺少的。
二、传统实验教学缺陷
《土木工程材料》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传统实验内容大多以验证性实验进行开展,同时面临学生人数多、仪器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采用小组形式进行,每组学生在3-5人不等,加之部分实验完整的实验过程时间偏长,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整地完成所有实验是不现实的。最根本的缺陷在于,验证性实验以“注入式”的机械重复形式开展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不能满足应用型大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实验教学改革
高校应用型转型强调以“科学为基础,应用为重点”,因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应把重点落实到应用方面。为较好地完成实验改革,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原材料多样性
更换实验原材料,在实验目的、主题不变的情况下使材料多样化。例如钢筋拉伸实验开展时,可考虑不同小组对不同级别的钢筋进行实验,并加以对比。同时可考虑用新型材料开展实验。
2.更新换代
及时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根据培养目标、社会、工作需求,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例如,增加相关装修装饰等功能性材料的实验,保温材料、防水涂料等使用越来越广,其性能也逐渐引起重视。
3.多实验拆分重组
受该门课程知识点零散的影响,对应的实验内容也相互独立,在实验改革中可根据实验室情况对各实验进行组合,或拆分实验后重新组合。有效的拆分、重组对实验材料、实验室管理都是有利的。
4.加强学生主动性
在应用型实验教学改革中,需加强学生主动性,思路为:首先由学生自学教材实验内容,给学生设定不同实验目标,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方案的制作,接着按各自的不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册,小组对比、讨论,并进行自我评价。
在学生实验方案中,鼓励采用不同实验原材料,采用不同实验方法与实验设备。例如混凝土实验,可结合不同配合比、不同养护条件、不同原材料分小组开展,完成小组间的比对,同一小组也可更改一个影响因素进行组内实验结果的比对。
5.加强实用性
实验项目的设定需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但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需重视基础性实验内容的表达,使学生避免枯燥乏味的验证性实验的同时领悟基础性实验的实验方法。
6.效果评价
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真实合理地对小组内各成员进行考核评价,评价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方案编制、实验动手操作、分析讨论四个方面。考核执行过程中需将实验结束后的分析、讨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按照问题导向原则,最后的对比分析、讨论及总结反思过程是弥补学生理论学习及实验操作不足的最佳环节。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同时考虑教师与学生的因素下,还需结合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进行开展,由于需将大量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性实验,且实验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主导,因此需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可控性,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规范操作的培养,同时应高度重视学生实验的对比分析、讨论与反思过程,达到通过实验过程加深知识点的理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左工,朱方之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J].四川建材,2015,41:301-302.
[2]聂忆华,曹国娥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促教”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价[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08-112.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