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5-17俞瑾
俞 瑾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引 言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也使得冠心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因此必须对该病症保持高度重视[1]。当前,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能够有效治愈,临床治疗大多数是基于控制和预防为目的。在此过程中,患者接受的护理对于患者疾病的控制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理念的持续发展,无缝隙护理理念逐渐在护理领域得到应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86例患者实施此次研究,先对此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实施此次研究;将患者通过随机抽签的方法,分成各43例的研究组和参考组。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在60岁到85岁之间不等,平均为(69.3±6.1)岁,病程在0.5年到13年之间不等,平均为(8.2±2.5)年。参考组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在61岁到84岁之间不等,平均为(69.2±6.3)岁,病程在1年到15年之间不等,平均为(8.8±2.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分析的价值。
1.2 方法
1.2.1 参考组
患者治疗期间给参考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给与患者科学的饮食指导和生活指导[2]。
1.2.2 研究组
在此基础上给研究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无缝隙护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无缝隙护理团队:将护理人员划分为无缝隙护理团队,每个团队中有3名临床护士,1名责任护士以及1名组长;团队有责任医师与护士长共同管理。依据患者的病症状况与护理量,安排每名护士为6到8名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实施护理人员信息公开,以随时接受患者与家属建议和监督。
(2)实施无缝隙排班制度:采用三班倒,每班次8h工作制,在保证患者得到全天候护理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应当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保证工作质量。
(3)护理内容:患者入院后,护理团队在对其状况作出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施24h不间断监控,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与休息、饮食、活动、用药、生活等个性化指导,并且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Q(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对患者的心绞痛状况作出评估[3]。SAQ量表包括五个方面,每个方面以打分的形式作出评估,分值越高,则患者的机体状况越好。对比两组患者的SAQ评分
同时,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19.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计数数据运用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SAQ评分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AQ评分,在各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参见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SAQ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在各43例患者的两组中,分别有2例研究组患者与17例参考者患者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参考组患者死亡;研究组不良反应率4.7%明显低于参考组39.5%,P<0.05。具体数据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对比
3 讨 论
无缝隙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该理念以全面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为患者建立24h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更加全面、完善和细致,从而让患者的治疗更具效果[4]。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AQ评分,在各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4.7%明显低于参考组39.5%,P<0.05,其中参考组中有2例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在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运用无缝隙护理,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应当在临床上予以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