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联合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9-05-17彭茜
彭 茜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呼吸内科2病区,四川 成都 610000)
慢阻肺的临床特征为气流阻塞,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病情不断进展,患者肺功能呈现进行性退化,直接降低生存质量。其中部分患者经过平喘、抗炎、祛痰以及氧气支持等综合治疗后,可明显缓解病情[1]。但针对稳定期患者,除常规治疗外采取康复锻炼效,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但效果并不明显。随着中医技术不断发展,临床提出在此基础上结合穴位注射效果更好,可快速改善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2]。因此我院展开研究,探讨穴位注射与肺康复锻炼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治疗中的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月纳入的12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作为A组,采取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及呼吸功能等肺康复锻炼,另选择2018年5月-2018年6月的200例慢阻肺患者,其中100例患者采取肾俞、脾俞穴等穴位注射作为B组,另100例采取肺康复锻炼+穴位注射作为C组。A组男62例,女58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3.7±1.5)岁;B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3.5±1.8)岁;C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3.8±1.6)岁。对比三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
1.2 方法
A组:采取肺康复锻炼,1.上肢运动:双手握住1kg左右的哑铃,依次进行哑铃侧举、前手举、耸肩、腕关节伸张及曲张、肱二头肌弯曲的动作,每个动作重复二十次。2.下肢运动:选择弹力绷带将双腿缠绕,依次做上下运动、髋关节伸展、抬起及划行运动等,重复二十次。根据患者具体耐受力增加步行、爬楼梯。3.呼吸功能: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唇式以及0缓慢呼吸。B组:采取喘可治(广州万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72,2ml),在肾俞、脾俞穴进行注射,每穴注射2.5ml,1次/日。所有患者连续治疗两周。C组:采取肺康复锻炼+穴位注射,治疗方式与A、B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后两周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并进行生存质量(QOL)评分,对比两组治疗结果。QOL评分[3]:总分60分,51-60分表示生存质量良好;41-50分表示生存质量较好;31-40分表示生存质量一般;21-30分表示生存质量差;<20分表示生存质量极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FEV1、FEV1/FVC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FEV1、FEV1/FVC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A、B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3 讨 论
慢阻肺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并呈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近几年,我国慢阻肺发生率日趋增长,已成为临床上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
肺康复锻炼属于稳定期患者治疗中常见方式,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包括上肢、下肢及呼吸锻炼,有效缓解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尤其是呼吸锻炼,通过各种呼吸方式锻炼患者呼吸肌,能够改善肺功能,缓解病情,但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完善,临床认为联合穴位注射效果更好,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通气情况,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存质量[4]。本文研究结果中,治疗前三组患者的FEV1、FEV1/FVC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C组FEV1、FEV1/FVC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A、B组(P<0.05),说明C组能够明显改善肺功能,改善生存质量。穴位注射中喘可治主要是由巴戟天、淫羊藿组成,均具有补肾助阳、祛风除湿之功效,明显提高患者下丘脑-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的能力,从而发挥出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效果。经过穴位注射方式对穴位造成刺激,从而改善机体功能;而肾俞、脾俞穴可益肾补阳,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5]。因此在肺锻炼基础上采取穴位注射效果明显,快速缓解相关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与肺康复锻炼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明显提高肺功能,改善生存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