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5-17李云婷
李云婷,周 妤
(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科,陕西 宝鸡 721000)
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一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辅助疗法,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重复穿刺产生的痛苦,对于患者的治疗感受有十分积极的意义[1]。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是建立在规范护理中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案,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在患者的留置针期间,获得更好的治疗感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本次研究中探究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静脉留置针患者的规范护理中的效,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7年3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7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随机数抽签分组法对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将两组分别命名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60例患者。每组中均包含3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资料为为26—62岁,平均年龄(46.1±9.2)岁。实验组中患者年龄资料为24—63岁,平均年龄(45.2±9.4)岁。所有患者均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和严重器质性疾病,两组患者在临床基础上差异不明显,如年龄,可以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日常体征检测,并做好患者的病房以及留置针处理等常规护理工作。
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持续质量改进规范护理方案,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由护士长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进行日常风险评估,建立起相应的护理风险小组,使患者在护理时能够根据患者的风险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的对症护理,从而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预防。
而患者在进行护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做好相应的制管清洁,这是保证患者避免发生感染症状的主要措施。而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管制,必要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置管进行更换,如果患者的管道发生阻塞,应当立即更换,并且做好并发症预防,避免患者出现感染。
而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症变化来对护理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而在优化过程中,医院应当做好护理人员的持续专业知识培训。其主要目的是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意识到患者发生质管风险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对自身的护理操作进行规范,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
而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当要求患者尽可能减少在人员密集区域活动的时间,并且减少其他运动和走动,尽可能在床上静卧,以避免患者在留置针期间受到二次损伤或在人员拥挤地区发生交叉感染。
1.3 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状况,记录内容主要包括静脉血栓、感染、针管堵塞、皮肤过敏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软件为SPSS17.0,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x2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存在的判定标准。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中有2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约占比为7.78%,而对照组患者中有7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约占比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并发症发生率
3 讨 论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规范护理中的主要意义是在于患者住院期间规范护理的持续改进方案。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工作中的不合理性,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获得更为规范的护理,而护理人员在规范护理,持续改进中,也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更适合患者的病情[3]。而值得注意的是,持续质量改进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所以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应当提高自身的眼光,对管理模式和护理模式进行预见性的分析[4]。
综上所述,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留置针的使用时间5至7天,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