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于二氧化碳潴留患者辅助治疗效果的比较
2019-05-17李安娜何萍萍
李安娜,郝 娟,何萍萍*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0142)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以反复咳嗽、咳痰以及气促、呼吸困难为主。由于呼吸系统具有开放性、吸收性以及表面受体和血流丰富等特征[1-2],气道湿化管理尤为重要。雾化吸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和氧压组合雾化吸入法对二氧化碳潴留患者辅助治疗效果的比较,找到临床二氧化碳潴留患者辅助治疗的最佳方法,从而为患者雾化治疗时选取更好的方法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选取呼吸内科130例肺部系统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39例,女26例,试验组男41例,女24例。入选标准:(1)PaCO2均高于50 mmHg;(2)均未采用呼吸机治疗;(3)意识清楚,能够配合进行雾化治疗,排除肺性脑病、重度CO2潴留或因禁忌症、并发症以及拒绝配合辅助治疗而不能实施该方法患者。患者主诉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喘息及呼吸困难,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入科后均给予内科常规护理,按照医嘱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 、平喘等药物治疗。(1)治疗方法 雾化治疗前用丹麦雷度血气针采集患者动脉血,选用由美国Instrumentaion Laboratory Go生产5700型血气监测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 GEM Premier 3000)检查患者动脉血PaO2和PaCO2指标并做好登记[3]。(2)雾化治疗 对照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选用由PARI GmbH生产的简易喷雾器(Nebuliser),将空气导管一端连接至氧气湿化瓶(瓶内保持干燥),逆时针方向旋出喷雾器的上半部分,将0.9%氯化钠溶液3 ml、异丙托溴铵溶液2 ml和布地奈德1mg混合药液倒入喷雾器下半部分内,将喷雾器上半部分重新插回(插入时注意上半部分的扇形圆片要对准口含器的方向垂直向下,反向安装将导致喷雾器无法使用),将口含器连接至喷雾器,并且将空气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喷雾器底部的接口。打开氧气开关,调节氧流量为3~6 L/min;每天9:00、15:00和20:00患者紧含住口含器缓慢吸气、呼气,雾化吸入15~20 min,直至药物停止喷出为止,每日3次,7d为一个疗程,然后检查血气指标。试验组选用相同的简易喷雾器(规格同上)和雾化药液,选用德国百瑞有限公司生产的空气压缩雾化泵,患者持续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的同时将雾化导管连接到空气压缩雾化泵上,打开泵开关开始雾化。每天9:00、15:00和20:00雾化吸入15~20 min,直至药物停止喷出为止,每日3次,7d为一个疗程,然后检查血气指标。(3)指标监测 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的雾化前后血氧饱和度指标[4](SPO2)变化,血气指标PaO2和PaCO2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耐受程度(舒适度)、不良反应(口干、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等)出现情况[5]。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和表2。表1显示:经过雾化辅助治疗,试验组治疗后SPO2值从70.7%升高到83.2%,雾化辅助治疗使患者SPO2指标变化明显。经过雾化辅助治疗,试验组患者PaCO2指标从72.8mmHg下降到42.1mmHg,PaO2指标从57.8mmHg升高到85.1mmHg,相对对照组而言,试验组治疗后变化明显,患者恢复状况良好。表2表明:雾化过程中,试验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3%,对照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却多达12%。雾化吸入治疗在临床上作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辅助治疗手段,选择标准中病人得到更多的舒适感尤其重要[6-7]。试验组的舒适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舒适率88%,因此试验组的雾化吸入方法作为临床辅助治疗手段是值得选择的。
表1 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mmHg)
3 讨 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属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临床症状中多以痰多、咳嗽、缺氧、呼吸困难、气促为主,此种疾病易受环境、气候、患者本身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等原因影响而反复发作,且易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氧及气道的痉挛,在没有呼吸机等辅助通气时,患者是通过缺氧刺激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来帮助呼吸。雾化吸入在临床辅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常用的雾化吸入方法比较多如: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法,超声雾化吸入法等[8]。这几种雾化吸入方法都可以用于患者的辅助治疗,但是患者在雾化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氧驱动雾化吸入法、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法等[9]都发挥了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目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通过氧气流通使药液成雾,并携带其进入人体气道,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时,为了使药液成雾状,要求给氧流量在3~6 L/min,此相对高的给氧流量,没有了缺氧的刺激,不能有效刺激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而改善呼吸。对照组中采用高给氧量观测指标未发生差异显著变化,并且有8%的患者出现了不耐受现象(表2),从而显示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临床辅助治疗中有一定的不足。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是将空气压缩后形成高速气流通过高速气流将治疗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伴随吸气雾化后药液进入气管、支气管、肺泡等部位,使痰液稀释、气道炎性反应消除、气管痉挛解除、肺功能改善等功效。空气压缩泵雾化有质量相对稳定、操作方法简单等优点,使用时将药液雾化成微米的雾粒随着患者的吸气过程不但能进入咽、喉等上呼吸道,还能深入毛细支气管等下呼吸道和肺部并沉积在此而发挥作用[10]。单独使用此种雾化进行辅助治疗也有不足,卢庆松在研究中指出单纯空气压缩泵雾化时,气雾内含氧浓度会低于空气中氧浓度导致患者会出现缺氧现象而无法耐受[11]。
表2 雾化辅助治疗过程中患者舒适度情况n(%)
临床上实用单一的雾化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辅助治疗效果,但是存在不足。多种雾化方式协同吸入辅助治疗并无文献报道,临床上对于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选用何种雾化吸入方法更有利患者疾病辅助治疗尚无报道,通过对氧压组合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效果的研究为临床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试验组采用氧压组合雾化吸入法(鼻导管低流量吸氧联合空气压缩雾化泵雾化吸入法)对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进行雾化辅助治疗,既纠正了患者单纯应用空气压缩雾化泵雾化时的相对缺氧问题[12],又通过低氧(缺氧)有效改善了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的呼吸状态因而获得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患者得到舒适的治疗过程。从表2也可以显示试验组患者是舒适率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也起到了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所以,在RICU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应用氧压组合法予以患者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病情改善效果比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为雾化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