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像分析
2019-05-17卞翠琴
卞翠琴
(江苏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感染性休克是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和抗炎症反应失衡的一种临床表现,具有起病急、发展快、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是ICU患者常见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此次研究选取我院ICU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综合性护理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影响展开探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ICU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时间:2016年02月~2018年01月)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综合性护理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5.20±6.8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4.81±6.39)岁。
1.2 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ICU常规护理干预[2]观察组患者在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对诊疗及护理人员、病房环境进行介绍,及时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②控制感染源:积极控制感染源是减低患者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纠正患者休克的关键,已纠正休克的患者积极治疗感染,未纠正休克的患者积极控制感染[3],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③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做好患者体温测量及保温工作,若患者机体温度升高则为患者进行物理降温,避免药物降温加重患者休克;记录患者出入量,观察患者休克纠正情况,床头常备急救药物做好抢救准备。④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尽早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加强鼻饲患者护理工作,合理应用药物积极预防应激性胃肠溃疡的发生。⑤用药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血压波动情况,对心血管药物输液量及速度进行调整,尽早、足量、合理应用抗生素观察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血压基本可以控制在90~140mmHg,脉压差超过30mmHg,尿量每小时超过30ml,意识状态恢复较好。②有效:患者血压依靠多巴胺可间断维持正常,尿量明显增加,意识间断清晰。③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2条标准,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 数据处理
SPSS18.0软件处理,患者CRP水平使用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定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CRP水平比较
由表1可得: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CRP水平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CRP水平较护理前均明显减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CRP水平比较 (±s;mg/L)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CRP水平比较 (±s;mg/L)
注: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2 14.69±3.21 9.25±2.28观察组 42 14.52±3.50 5.04±1.36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38%和90.48%,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病死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4.29%%和73.81%,两组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发生、发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控制感染源、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和药物护理等措施,能够及时减轻患者机体的感染情况,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稳定患者血压,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及时纠正患者休克,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RP水平,及时纠正患者休克,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临时使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