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改善

2019-05-17濮巧英王小燕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皮肤过敏癌痛阿片类

濮巧英,王小燕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常熟 215500)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1]而癌性疼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性疼痛常为慢性疼痛。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2]。晚期癌痛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医护人员明确患者具体病因后给予相应镇痛药物止痛,可有效降低疼痛感,但药物治疗常常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压、便秘、皮肤过敏等,给患者带来心理和身体的双重痛苦[3]。造成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负面情绪增多,预后效果差等后果,因此,加强护理干预显得极为重要[4]。文章通过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压、便秘、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得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龄在35-64岁,平均年龄为48.5岁,肝癌5例,乳腺癌9例,肺癌13例,食道癌5例,护理组患者男13例,女19例,年龄在38-69岁,平均年龄为53.5岁,肝癌3例,乳腺癌7例,肺癌15例,食道癌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检查均被确诊为癌症晚期;②患者均出现明显的疼痛感,且都用相关止痛药物;③患者均无严重昏迷、精神病史、认知功能障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识;④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性的药物止痛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护理人员耐心给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增强患者对自身病情、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了解,消除患者的恐慌、害怕心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和调整其心态,如唱歌,听音乐,看电视,及与家人和朋友交谈等;②告诉患者相关阿片类镇痛药物剂量,并根据患者疼痛感觉对用药剂量进行及时调整;③提高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认知能力,减轻患者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认识误区造成的心理压力;④经常在病房播放一些放松音乐,转移或分散患者在疼痛上的的注意力和精力;⑤保持病房的干净卫生,给患者打造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包括病室安静,清洁,光线充足,室温适中,空气新鲜,减轻对患者的刺激,安置患者于舒适的体位,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提高痛阈,减轻痛苦;⑥经常和患者进行交流,温声细语抚慰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⑦由于患者对病情认识不足,加之疼痛折磨负面情绪较大,用药依从性低,护理人员应多列举成功的治疗案例,疏散患者压抑、焦虑心情,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⑧相关医疗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建立相应的组织,通过诉说、交流来让患者释放心理负担,并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支持,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如抗癌协会,病友支持组织,宗教信仰,争取亲人,病友,朋友及社会的支持,用积极的心理情感,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⑨密切关注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给予患者相应的预防药物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压、便秘、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信息资料以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数据结果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压、便秘、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可以看出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13%)明显高于干预组(21.88%),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 结 论

癌痛规范化治疗是近几年来提出的癌痛治疗理念,其目标是:①持续持久的缓解疼痛②控制药物不良反应③将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④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活质量[5]。随着WHO癌症三阶梯治疗原则内容的不断更新,按疼痛程度“爬楼梯”式的用药方法已逐渐淡出,目前不再机械式地按阶梯分割,而是把疼痛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将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癌痛患者。[6]癌痛患者因负面情绪较多,多存在失望和绝望心理,用药依从性低,十分不利于改善预后效果,加之疼痛难以控制。当前,在有效治疗癌痛的大前提下,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高晚期癌痛患者治疗质量,对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是必须和必要的。

文章对一系列干预在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进行了探究,通过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压、便秘、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发现,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13%)明显高于干预组(21.88%),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给予晚期癌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对降低患者用药后疼痛感,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皮肤过敏癌痛阿片类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怀孕期间皮肤过敏如何护理?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长效抗菌材料在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冬末春初皮肤过敏应该怎么办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分析56例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原因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