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苦如此持久,快乐如此短暂
——评传记电影《女狙击手》

2019-05-17冀心蕾

传记文学 2019年5期

冀心蕾

中国艺术研究院

《女狙击手》是2015年乌克兰和俄罗斯联合出品的电影,影片以苏联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为原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她在二战期间在战场上杀死309名法西斯的故事。“痛苦如此持久,快乐如此短暂”是柳德米拉墓志铭中的一句话。战场是男性的天下,女性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在残酷的战争中女性上战场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苏联作为战斗民族,当时有80万女性参加苏联红军上了战场,除了后勤和医务人员,女性狙击手就达到了2000人,影片中的女主角柳德便是其中最优秀的女战斗英雄之一。“目光、两性、权利,构成了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分析的开始。而符号学、精神分析和意识形态理论为女性主义分析提供了思想源泉。”影片以女性为主人公,除了女性主义分析之外,影片的叙事模式与战争场景也值得探讨。

父女关系:对父权意识形态的批判

1975年,劳拉·莫尔维在文章《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以“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基本方法,她在鲍德里观看主体的影响下将‘凝视’作为核心,建立了二元对立的理论格局:看与被看、主体与客体、叙事与景观,从而揭示了女性的被动地位”。

电影《女狙击手》的开场便是在国际青年大会上,美国第一夫人满脸疑惑地问柳德:“你的职业是?”当柳德说出自己是狙击手时,全场哗然。当“女狙击手”柳德说自己杀了309名法西斯时,全场沸腾,人们争先恐后地采访她。对比在场者的前后反应,可以看出当时的女性处于一种被动的社会地位。青年柳德高兴地将自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大学的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却冷着脸,淡淡地说了一句“知道了,恭喜”,表明了父女关系的疏离。在一场射击比赛中,柳德想要参加比赛却受到了男孩们的肆意嘲笑,在教练的指导下,第一次开枪的柳德打出了47环的好成绩,而被选上进行半年的射击培训,在家收拾行李时,柳德看向父亲的目光好像在说“我会证明给你看”,而父亲却待在原地一言不发。柳德的选择一直都是被动的,为了让父亲认可才去射击,才会去战场。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其实是一种恋父情结即“厄勒克特拉情结”,这也导致柳德在战场上喜欢比自己大很多的上尉。

而相对于父女关系,母女关系在影片中的表达显而易见。“在女性的主体建构中,母亲一旦将子女抚养长大,送入到符号界,自身便失去了意义与价值。但是女孩对母亲的依恋却一直存在,女性的主体构建是通过与母亲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影片中柳德穿母亲的裙子参加射击比赛离家时亲吻母亲的脸颊,这些影像都表现出柳德与母亲关系的亲近而与父亲关系的疏远。影片中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是对父权意识形态的批判。

三个恋人:女性的“阳刚英雄”特质

南茜·哈索克认为:“抽象的阳刚特质是一种概念模式,它强调了相互排斥的二元对立,它强化了性别统治。”这句话说的是男权社会中男性所体现出来的阳刚气质,而在影片中,女性也同样有这样的阳刚特质。柳德遇到了她的第一个恋人——马卡洛夫上尉。一个士兵对柳德欲行不轨,柳德踢中了那人的要害,逃了出来,并强吻了马克洛夫上尉,但是他已经有了妻室。这种“强吻”行为一般只会在男性身上出现,而在影片中却是发生在一个女性的身上。柳德受伤与马卡洛夫分开之后,她欣喜地等待着马卡洛夫归来,但却得到了马卡洛夫牺牲的消息。柳德用抖动的手抚摸着枪,眼里含满了泪水。鲍里斯同意她参加演习训练,柳德主动亲吻了鲍里斯,这也无疑是女性“阳刚特质”的体现。

列昂尼德·基琴科上尉,是柳德的新上司,也是她的第二个恋人。两人一起执行狙击任务,成为了最好的搭档,配合默契,百战百胜。在冰天雪地里,柳德有着如男性一般坚强的意志,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狙击任务。在悠扬音乐的烘托下,柳德和列昂尼德度过了一段开心的时光。在一次庆功会上,柳德与士兵大打出手,列昂尼德帮他打架,之后与柳德接吻,两人在一起了。柳德跟列昂尼德提出要生一个儿子,他沉默了,也意味着拒绝,他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没办法给人承诺。后来,列昂在战斗中踩到了一个连环雷,在漫天的爆炸中,两人奋力奔跑,他为了保护柳德牺牲了,在悠扬的歌声下呈现出唯美又凄凉的场面。柳德拼尽全力呼救,背着列昂,展示出非女性的强大力量。接连两个恋人的牺牲已经将柳德击垮,但是为了执行命令,她又一次上了战场,在一天一夜的埋伏隐藏下,她的身体已经到了透支的地步,最终还是凭着顽强的意念和耐力将对手击败。这种阳刚之气是很多男性都不能比的。

第三个恋人,就是之前曾有婚约的鲍里斯,他看着柳德受了一次又一次伤,决定用自己的通行证让她坐唯一的一艘船撤退,而鲍里斯的微笑便是柳德对他最后的印象了。

柳德的演讲受到了全场的鼓掌欢迎,与最初的质疑已是全然不同。这表明了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强大,变成苏联以及全世界的“英雄”象征,进而在男权社会受到男性的认同,这实属不易。

女性形象的构建:战争、死亡与人性

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有三种:一为女主人公柳德,二为柳德的好友玛莎,三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夫人和演讲的小女孩。柳德这一女性形象一出场便可以感觉到与其他形象截然不同,或许是父亲对她的影响,母亲说“生活使她变得如此男孩子气”。柳德得知自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大学时很是镇定,在成绩榜前微微一笑;柳德在第一次射击完后仍不舍将枪放下;在鲍里斯的家庭聚会中,柳德一听到德军侵略了苏联,战争开始了,她就放弃爱情和幸福生活,选择奔赴战场。而影片的影像风格和视听语言都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可怕,战壕里一根根血淋淋的断臂,以及炮火连天时的消音处理,赤裸裸地展现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第一次上战场,柳德不敢开枪杀人,但看着身边的战友倒下后,她开了第一枪,面对自己的内心与同伴的死去,她只能选择开枪。一颗炸弹在柳德身边爆炸,使得她听到锅落地之声都会被吓得抱头蹲下,作出防御姿势,可见战争对一个人内心的摧残。柳德前期是为了让父亲对她刮目相看而上战场,在马卡洛夫牺牲之后,她便是为了“复仇”而战。柳德与列昂执行狙击任务时,她将一个通讯兵的手脚打断,最后一枪爆头,此刻与她第一次不敢开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已然变成了“杀人机器”。列昂说:“这样做跟法西斯有什么区别,你不该只为复仇而活,战争不单单只有死亡,还有活下去。”柳德在失去列昂之后被强迫拍照,为了宣扬英雄形象,她强忍着内心的悲愤与泪水挤出一丝笑容,实在令人动容。人性在此处显露无疑,为了国家的“英雄”形象,个人尤其是一名女性显得微不足道,除了鲍里斯没人关心柳德的真实想法。于是柳德为了国家又一次执行狙击任务,在击败狙击手后,她看到他家人的照片,流下了眼泪。没有人愿意来到战场,她和对手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但是他们别无选择。

玛莎是第二种女性形象,她的坚强意志不比柳德差。玛莎在战士负伤之后,用尽全身力气将战士拖进战壕里,没想到战壕里有敌人,但是玛莎并没有将他杀死,而是给了他水喝并且为他包扎伤口,显现出人性的善良。玛莎与恋人格里莎在战场中要举办结婚典礼,但不幸的是在婚礼那一天格里莎牺牲了,柳德姗姗来迟,玛莎说“你们迟到了,可以签到离开了”,然后唱着歌手舞足蹈,“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心痛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种女性形象是罗斯福夫人和演讲的小女孩,她们都是没有上战场、在战场后方的女性形象。罗斯福夫人在青年大会上帮助柳德,并邀请她到白宫住,表现出她对于女性以及女权主义的支持。看到柳德背后满是炸弹碎片留下的伤疤,罗斯福夫人心疼地抱住她说:“他们对你做了什么,他们应该保护你。”这句话指向所有男性,是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小女孩表情丰富、充满激情、慷慨激昂地发表“消灭法西斯”的演讲,对法西斯进行控诉。运用小女孩的形象,更能表现出女性的力量。

叙事模式:主线与副线交叉并行

影片开始是以罗斯福夫人宁愿破坏外交礼仪,也执意要去一个地方见一个人而引起悬念,由此展开故事。影片叙事为倒叙结构,是由罗斯福夫人的回忆展开,一次国际青年大会上,她认识了柳德,由此引起了柳德的回忆。故事从最初的时间点——柳德考上了大学,发掘了自己的射击天赋,获得了为期6个月的射击训练开始。此时镜头又回到了青年大会上,柳德在台上发表演讲,谈到了自己过往的经历。可以看出,罗斯福夫人和柳德的相遇作为主线贯穿整部影片,其中穿插着几个片段讲述了柳德的一生。柳德人生的第一个片段:柳德在海滩上遇到了鲍里斯,见了鲍里斯的父母,鲍里斯拿出了戒指。收音机里传来德国向苏联开战的消息,柳德选择了战场。场景回到了大会上,罗斯福夫人邀请柳德在美期间入住白宫,柳德摸着丝滑的床单,想到了自己进入军队训练的场景。

传记电影《女狙击手》剧照

这时影片进行到了30分钟,是整部影片的四分之一,这时才是正片开始的时候。柳德人生的第二个片段:柳德经受训练时,女人特有的高跟鞋、内衣、洋娃娃都被没收销毁了。在残酷又紧张的训练下,柳德展示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强的隐蔽能力,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狙击手所必需的技能,为她成为一个狙击手做了准备和铺垫。在一次突来的战争中,柳德使用破甲弹两次击中了坦克观察孔的同一位置,迫停了坦克,减少了战友的伤亡。镜头回到了大会上,罗斯福夫人帮助柳德与谈话人交谈。柳德的第三个片段:上尉告诉柳德他曾经一枪打死三个人的经历,柳德擅离岗位,想要创造一枪三人的战绩,没想到失败了,肩上中了一枪。

影片1小时02分,转到了罗斯福夫人与柳德在厨房做饭的场景,在轻松的交谈下,柳德用辣椒在自己的脸上涂了两个圆圈,罗斯福夫人涂了口红。但轻松被一口锅打破了,柳德讲述了自己的战场经历。第四个片段:柳德接受治疗并求助鲍里斯重返战场,但是上尉已经牺牲,只留下了一把枪。场景回到了白宫,罗斯福夫人送了柳德一身裙子,让柳德重视自己女性优雅的一面。第五个片段:柳德有了新的指挥官列昂尼德·基琴科,并与他并肩作战。镜头转到了柳德穿着罗斯福夫人送的裙子,听着一个吉他弹唱歌手给她写的歌曲,回忆她与列昂的故事。罗斯福夫人心疼她背上的弹痕,她回忆起了那场连环雷地中的奔跑。第六个片段:柳德去执行最后一次狙击任务,并开始撤退。

影片最后,柳德说:“先生们,你们不认为,在我身后不远处,不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抗争吗?”柳德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影片回到了一开始,罗斯福夫人坐在车里,对柳德作为一名战士、一名外交官、一名女人三重身份的佩服。年老的柳德头发已经花白,儿子和罗斯福夫人坐在她的身边一同听音乐会,影片结束。

战争影像:现实主义的“真实”

影片从37分到42分,柳德第一次上战场,战争场景细节很真实,都为实景拍摄:战士们挖战壕,脸上堆满了泥土;敌机轰炸,上尉跳到了战壕里,并用自己的衣服挡住狙击枪的瞄准镜防止被炮弹炸起的泥土破坏;柳德在战壕里惊恐地趴着,旁边就是战友的尸体,肠子被炸弹炸了出来,鲜血淋漓,子弹纷飞,一不小心,就会被乱枪打死,随时都有人倒下,到处都是断臂和鲜血,还有围着尸体团团转的苍蝇;柳德击中了坦克,从坦克中爬出了一个浑身着火的战士,柳德没有杀过人,在犹豫中身边的战友被一枪打中,于是她鼓起勇气,瞄准了指挥官,扣动了扳机,子弹从狙击枪中发射,穿梭在战火中,击中了指挥官。

影片的第二个战争场面是从49分到53分。玛莎拖着重伤战友到了一个战壕里,没想到里面有一个敌军战士,他的腿已经溃烂了。玛莎给他包扎好,他爬出了战壕,却被柳德一枪击毙。这些场面写实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影片的第三个战争场面从58分到1小时。上尉被敌机轰炸,醒来之后看到满地荒夷,他在土堆里疯狂地扒出了奄奄一息的柳德。上尉脸部特写镜头的跳切,柳德躺在马车上主观视角的晃动,声音的无声处理与音乐的配合,鲍里斯的脸与白色床单的叠化剪辑,柳德躺在病床上绝望地喊叫与挣扎,完美地衬托出了战争带给柳德无论身体还是心灵的摧残。

1小时04分到08分,第四个战争场面,在轮船上,敌机轰炸,柳德头上裹着纱布,蜷缩在角落里。在女声低吟的背景音乐中,加上飞机狂轰乱炸刺耳的声音,战争场景展露无遗。1小时18分到23分,第五个战争场面,柳德和新上司列昂尼德·基琴科,一起作战,配着悲壮又高扬的歌曲,在高山上、草地上、雪地上,隐蔽中执行任务。

1小时43分到46分,第六个战争场面,柳德去执行狙击任务,躺在地上看着满天的星空,从天亮等到天黑,隐藏在雪地中。柳德用身上的血在额头上画了个十字,吸引了对手的注意,将其击败。

影片的战争场面共24分钟,占整部影片四分之一的时间,这么长的战争时间为影片奠定了沉重与灰色的影调与氛围,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柳德的人物形象以及她人生中的四个男性形象和两个重要的女性伙伴形象。女狙击手的一生在战场上只有短短10个月的时间,但却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影片中战争场面如同她的人生一般,虽然占据的时间不长,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