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工作主要廉政风险点探析

2019-05-16万士林王世雯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3期
关键词:廉政风险科研单位监督

万士林 王世雯

摘 要 廉政风险是指发生不廉洁行为的可能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随着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给科研人员松绑的措施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难度越来越大,科研腐败现象依然易发多发,一些高校及科研院所中的科研人员接连因贪腐问题被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甚至被立案判刑。

关键词 科研单位 廉政风险 监督

作者简介:万士林、王世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073

查找和分析科研工作中的主要廉政风险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从而构建符合科研工作特点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对于有效预防科研领域腐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科研工作各个环节涉及的主要权力和潜在风险,从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政府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三个方面探析主要廉政风险点,并简要提出几点防控措施。

一、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点

科研项目管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立项管理、执行管理、验收管理和绩效考评。

(一)立项管理阶段

立项阶段的风险点,一是在专家评审方面,少数专家可能因为个人私利、人情关系等因素在评审过程中丧失公正;此外,由于科研管理部门未能建立有效的专家评审约束机制,难以对专家道德风险进行防控。二是在项目评审的管理方面,绝大多数缺乏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科研管理部门依靠经验和惯性做法对评审过程进行管理,容易导致职能部门权力过大。

(二)执行管理阶段

执行阶段既是科研项目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这一阶段的风险点,一是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与管理部门严重脱节,管理部门对项目的监管力度、频次严重不足。事实上,大多数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未得到一次以上的监督或者其他形式的抽查,这监督、抽查的缺位,容易造成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权谋私。二是管理部门未能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对照申报书以及合同中承诺的阶段目标进行必要的检查,难以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造假问题进行有效监督。这种监管漏洞容易导致科研人员不按照申报书或合同中的阶段目标完成相应的科研内容,而是最后突击完成,致使科研成果的水平较低或造假。

(三)验收管理和绩效考评阶段

这一阶段的风险点,一是科研管理部门为项目完成单位说情,干预、引导专家正常评审项目。二是专家出于个人利益或人情关系等因素,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同意不合格的项目验收通过。三是在绩效考评时,专家的评审意见不公正,或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不实,如把非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一并提交,从而导致绩效考评的结果不准确、不公正等。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风险点

科研经费的执行和使用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一个环节。科研经费管理大体可分为四个方面:项目预算编制、项目经费执行、外协费管理、购买科研设备及实验器材。

(一)项目预算编制方面

预算编制阶段的风险点主要表现为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差距。一方面是因为预算标准不全面、项目预算编制申报与批复间隔时间较长、预算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建立、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衔接不紧密、预算编制较繁琐等;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单位和具体项目负责人法制意识淡薄,预算编制和立项设计的基础工作不细致扎实,工作的前瞻性和系统性把握不够,在执行中随意调整等主观原因。

(二)项目经费执行方面

经费执行阶段的风险点主要表现为科研经费的管理主体对科研经费执行的监管力度不够,未有效协同形成合力。在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不仅科研项目负责人有经费管理职责,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都有管理职责,但事实上,科研管理部门更多地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对经费的使用不是关注度不够;财务部门更关注经费管理,关注经费使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更多地停留在会计处理层面上,对项目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是否与项目执行有直接关系等问题难以做出具体判断;而课题负责人更多地关注科研项目进展,经费这么花、是否符合标准,他们很多不懂,也没有太多精力去思考这些问题。此外,由于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点更多在科研成果与创新,对财务与会计工作不重视,甚至片面地认为执行财经法规是会计人员的事,很多事情想当然,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财务部门又不敢给领导提意见、建议,没有起到应有的参谋助手作用。尽管有的科研单位已经推行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但是不少科研人员主要精力都在科研上,风险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太复杂、太严格还嫌麻烦,甚至有的科研人员有意规避内部控制,对制度要求绕着走,更有甚者心存侥幸、弄虚作假。

(三)外协费管理方面

外协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风险点主要表现为签订虚假合同,套取转移资金。外协单位多为项目负责人自行去找,很多外协单位根本无承担该项目的资质。有的科研单位在与其他单位签订外协协议时,规定必须事先由单位的主管领导签字同意,还有的科研单位规定必须经科研管理部门审查备案后才能办理支出手续。然而,单位主管领导对具体项目不了解,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一个一个了解,只是简单听听课题负责人介绍、汇报,难以对外协事项的真实情况进行辨认、把关;科研管理部门的审查备案,也往往流于形式,送过来简单看看就备案留存了,并没有也难以进行实质意义上的审查。财务部门负责课题预算执行、经费报销工作,不参与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只是在报销环节审核相关人员签字审批是否完备,以及相应票据的真伪,对外协经费是否真正用在了科研上無法进行监控。因此,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对外协项目放松监督管理,使得外协项目、外协经费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

(四)购买科研设备及实验器材方面

这一方面的风险点,主要表现在购买设备时吃回扣,或将科研设备据为己有、用于私用。导致这种风险的原因是科研设备由科研人员直接购买,购买和报销的过程不对所有人公开,而是直接将票据拿到财务部门报销。此外,科研人员在购买科研设备或实验器材时,还有可能存在顺便购买个人用品报销的现象。科研设备或实验器材的经费一般都比较大,顺便夹带一些个人用品,在报销的时候不容易被发现,也难以核实,致使不少科研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三、政府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点

科研单位多为财政预算管理单位,在物资采购方面要执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大体可分为四个方面:项目决策、采购执行、物质验收、固定资产管理。

(一)立项决策方面

立项决策阶段的风险点主要表现为有些项目负责人申请购买科研仪器设备时,往往不是出于使用的实际需要,有的项目负责人在申请项目经费时担心被砍掉太多,申请时就留出较大富余,故意多报项目、多申请经费;有的项目负责人申请完项目和经费以后,一时半会支不出去,有关部门一催,赶紧突击花钱;有的项目负责人觉得申请别的科目不太好花钱,申请设备采购比较容易获得支持,立项随意性大,试验设备的重复采购,或者买回来就放那闲置着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采购执行方面

采购执行阶段的风险点,一是单位主管领导利用手中权力,私下打招呼或者暗箱操作,干扰正常的政府采购工作,甚至私下吃回扣、收受贿赂,最终导致购买设备的价格高于市场水平或者质量无法满足正常科研工作需要。二是在招标文件中设定带有严重倾向性的技术条款,利用参数制订等监控的薄弱环节,直接由供应商提供或制订技术标准,排斥其它潜在供应商。三是采购执行人接收供应商及相关单位吃请、礼品,泄露评标办法、评委姓名及其他投标单位商业秘密等,影响或干涉评标委员会评标,造成评标不公正、不准确。

(三)物资验收方面

验收阶段的风险点,主要表现在验收环节对未经过验收的设备或物资即支付货款,应该预留质保金的,不留质保金,出了质量问题难以追溯。大部分的采购项目都是设备使用方进行验收,特别是采购一些专业设备时,专业性非常强,验收结论通常以设备使用方或项目负责人的意见为准。这就使得项目负责人有可能与供应商进行私下交易,不按要求进行严格把关,从而使得质量不合格或技术标准不达标的设备或物资通过验收。

(四) 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这一方面的风险点,一是采购资产不及时入库甚至不入库,导致形成账外资产,从而对国有资产失去监管;或固定资产登记入账的信息与实物信息、购货相关凭证信息对不上,甚至一团糊涂账。二是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由于立项随意等原因,重复购买或购买不需要的物资,导致实验设备等物资未到使用年限就报废,或从未使用过就直接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极大的浪费。三是不按规定程序对资产进行销账,导致资产统计不实,虚增固定资产,影响资产管理和决策。四是在资产清查过程中组织、监管、核查不到位,资产清查不实,问题资产处理不及时,管理失位;或是人员流动时资产交接手续办理不及时或不办理,保管人员变更不及时,资产管理责任不清,管理失位。

四、几点防控措施

(一)加强廉政教育,提高风险意识

廉政风险防控教育应分类分层开展,以单位主要领导、重点岗位人员、课题负责人为重点,区分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可以邀请高校老师、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的办案人员定期作辅导报告。可以收集、整理科研领域警示教育案例,组织科研人员学习、讨论,引以为戒,明确发生腐败行为的严重后果,警示、震慑科研人员明底线、守纪律。此外,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把正面教育、警示教育与专题党课、支部学习、日常谈话提醒结合起来,引导科研人员崇尚廉政、廉洁自律,自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定。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就是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体制机制。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科研管理、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制度规定,并根据工作实际中发生的变化及时更新修订,保证各项制度能够为规范工作程序、防范风险发挥制度保障作用。要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全链条、全流程的制度体系,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保障体系。要把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起来,梳理共性内容,探索共性监管举措,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监督检查,落实防控成效

開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最终还要落实到防控效果上。要把廉政风险防控融入到科研工作的每个环节、落实到科研工作的每名人员,做到科研工作开展到哪,廉政风险防控就落实到哪。工作过程中,要一个事项一个事项地梳理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排查风险点,一个风险点一个风险点地进行风险防控、一项措施一项措施地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地、落实、形成实效。要把廉政风险防控与干部考核结合起来、与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检查结合起来,工作不重视、效果不明显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发生严重问题的要严肃追责问责,不仅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还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参考文献:

[1]王辉.高校基建廉政风险防控的理论与实践.理论观察.2018(11):32-34.

[2]徐尚宇.风清气正好扬帆 正风肃纪促发展.支部建设.2018(30):10-11.

[3]胡昌婷,李玲.内部控制视角下公办高校廉政风险防范探析.行政与法.2018(8):95- 100.

猜你喜欢

廉政风险科研单位监督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加强烟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反腐败工作常态化
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之我见
县域政府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设计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