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护理在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婴幼儿中的研究与实践
2019-05-16杨眉,杜畅
杨 眉,杜 畅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湖北 武汉 43006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份到2017年10月份共80名0--3岁有不同程度病残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49例,女孩31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前1例,术后2例;唐氏综合症19例,脑瘫23例,早产低体重儿14例,先天性梅毒5例,肠道畸形(包括先天无肛)5例,唇腭裂3例,先天肢体发育畸3形例,小头畸形脑积水2例,地中海贫血1例,正常待观2例。
1.2 分组资料
将所有的患儿分为个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其中个案护理组分为--40人,实施个案护理,常规护理组分为--40人,实施常规护理。
1.3 个案护理组
男24人,女16人;常规护理组男25人,女15人
1.4 实施方法
1.4.1 明细责任制
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婴幼儿大部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病残,且没有亲生父母的照顾,因此他们是由护士24小时全方位轮流进行照顾。明细责任制度后,护士的班次将分为护理班,护理工作将分成三个部分,生活上的护理,医疗救治上的护理,康复训练上的护理。
1.4.2 人员及责任的合理分配
人员分配: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的比例为1:1.5。每个婴儿监护室18名孩子,工作人员12名,白天工作人员平均6人,夜间工作人员平均2人,轮流制倒班。责任分配:护理人员负责与1-2名婴幼儿牵手(必须有1-2名长期的服务对象),针对婴幼儿的残疾状况,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护理,并每月填写相关记录。
1.4.3 制定护理个案记录
*生活记录: 每天记录每个孩子的生命体征。每2周记录孩子的头围、胸围、身长、体重。*治疗记录: 记录需要治疗患儿的口服药物,输液药物、外用药物的情况。*运动发育记录:找出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训练目标,并落实到人实施下去。*成长记录 随时用图片的方式和视频的方式留下孩子的真实影像情况,每月记录孩子的成长中的变化。
2 结 果
2.1 体格发育情况评价
将身长、体重、头围、胸围这4个生长发育水平的指标单独计算,每项指标1分,共12次总分48分,以小于24分为发育较差,大于或等于24分为基本正常,分别计算人数,两种护理模式对孩子生长发育影响存在差异(x2=3.5779)
个案护理和常规护理模式下生长发育情况对比(图表一)
个案护理组 40 31 9常规护理组 40 22 18总计 80 53 27
2.2 运动发育情况评价
将抬头、翻身、前臂支撑、四点爬行、跪、扶站、独站、扶走、独走这9个生长发育水平的指标单独计算,每项指标1分,共12次总分108分,以小于54分为运动发育迟缓,大于或等于54分为基本正常,分别计算人数,两种护理模式对孩子运动发育影响存在差异(x2=6.3021)
个案护理和常规护理模式下运动发育情况对比(图表二)
个案护理组 40 30 10常规护理组 40 18 22总计 80 48 32
2.3 疾病发生情况评价将每个季度两组孩子输液总数进行对比
个案护理和常规护理模式下疾病发生率的情况对比(图表三)
时间/组别 个案护理组(40人)常规护理组(40人) x2 P第一季度 17 16 0.052 0.82第二季度 9 17 3.647 0.056第三季度 10 18 3.516 0.061第四季度 15 21 1.818 0.178
3 讨 论
3.1 建立了孩子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情感依恋
福利院集中供养的婴幼儿基本上24小时都和工作人员在一起,他们的情感依恋主要是护理人员。他们会把护理人员当成自己的妈妈。因此通过个案护理,护理人员会格外关注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只有建立了这种情感依恋,才能更有效的达到护理的目的。
3.2 加强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心
护理人员在通过个案护理的过程中,能及时的并积极的去观察和了解孩子的每天的变化,孩子的运动发育情况,并在此过程中与孩子们产生情感依恋,让孩子们更加有安全感。
3.3 护士的心理疏导和角色转变
现在护理模式转变以后,要求护士除了具备医疗方面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要求护士在生活护理上也给于孩子相应的照料,包括随班康复的工作。与同在医院里的护理人员相比较,这里的工作会给年轻的护理人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情绪上的波动,因为他们需要转变角色,同时担任医务工作者,妈妈,老师,以及亲人的角色。
3.4 人员合理的配比
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繁重的工作量,提高了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方面的质量,保证了危重孩子的及时救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在工作中突发的安全事故。
2007年,我院0--2岁的婴幼儿护理尝试由专业的护士管理,以提高福利院照料者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被护理者的疾病发病率,提高救治率,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提高其健康状况。在后续的几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