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9-05-16汤敏
汤 敏
(江苏省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徐州 221009)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后常见的妇科疾病,由机体盆底支持结构发生缺陷或损伤导致。缺乏性激素、妊娠、盆腔肿瘤、分娩等因素都会引起盆腔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表现阴道前后壁膨出、排便障碍、性功能障碍、盆底肌力减弱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1],分娩及妊娠对妇女的盆底支持结构损伤最大,且盆底功能康复需一定时间,产后必须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促进盆底功能。为提高妇女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效果,产妇的护理方式已成为妇产科的研究重点。因此,本研究笔者就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展开报道,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门诊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间诊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盆底功能障碍诊断标准[2],同时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肺功能缺陷、精神障碍、血液系统等疾病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3到38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顺产28例、剖宫产1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4到39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17例,顺产27例、剖宫产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产史、产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产妇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步骤如下:
1.2.1 健康宣教
门诊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疾病知识宣教,包括盆底损伤、盆底康复、产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使其充分了解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消除患者盲目的忧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排尿、排便等。
1.2.2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护理
首先通过引导表面肌电图和引导尿道收缩压的测定对产妇进行盆底评估及生物反馈法训练,利用肌电图或压力曲线的提示,让产妇清楚、直观、充分地了解自身盆底功能状态,提高产妇的配合度。根据产妇实际情况给予电刺激治疗,通过收缩会阴、尿道、肛门等部位,然后放松,每次持续时间为6s,反复做20min,早晚各一次。同时给予患者盆底生物反馈训练,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并取结石位,采用产妇专用盆底肌肉探头和极片,将肌肉探头置于阴道内,极片分别置于下腹部与两侧髂前上棘,联合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进行康复训练,每次生物反馈时间为30min,每周两次,连续7周。42天后,对产妇的盆底肌肉进行评估,包括盆底肌力、阴道收缩压,盆底肌力评估包括肌肉收缩强度、收缩持续时间、疲劳度、对称性、能否对抗阻力、重复收缩能力、快速收缩次数等,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前后壁膨出分级;②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与方法
组间或组内行t检验,而治疗疗效各指标采用[例(%)]表示,组间用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前后壁膨出分级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前后壁膨出分级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阴道前后壁膨出分级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率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 论
盆底由肛提肌、尾骨肌及筋膜构成的漏斗形肌板,盆底功能障碍将会对产妇及家庭造成极大的影响。研究证实[3],分娩对产妇的肛提肌会造成较大的损伤,致使相连的神经系统异常,若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将会导致使肌肉盆底功能严重下降,甚至会使产妇失去盆腔器官原有的位置。故寻找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优质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一切护理措施把病人放在首要地位,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简化护理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预后效果较差,患者的盆底功能康复较慢。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患者的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其意识到疾病护理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患者的盆底功能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恢复,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对患者盆底肌肉收缩、盆底肌肉控尿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前后壁膨出分级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优质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明显,应用价值大,有效促进预后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提高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改善阴道前后壁膨出、盆底肌力等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