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财税制度下的软件企业纳税筹划
2019-05-15王硕
王硕
摘要:本文从软件行业特点及相关税收政策概述出发,首先分析软件企业进行納税筹划的必要性,然后研究当前软件企业在纳税筹划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给出相应的纳税筹划方法及纳税筹划策略。
关键词:财税制度;软件企业;纳税筹划
一、软件行业特点及相关税收政策概述
软件行业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国家为了继续扶持软件企业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专项的产业优惠政策。在增值税方面,一般纳税人若销售的产品为其自行开发产品,其中包括对进口软件本地化改造的软件产品,在按1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后,可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享受即征即退政策;对技术转让、开发以及与之有关的咨询服务等免征增值税;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包含两免三减半政策,即对新办软件企业第一、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到五年所得税减半征收,如五年后满足小微企业条件,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如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可在原税率基础上减征10%,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另外还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这些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软件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软件行业的蓬勃发展。
二、软件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软件企业一般税负压力相对较大,税负过大,就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净收入,必然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制约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其次,企业生存的宗旨之一就是为了盈利,通过税务筹划减少成本开支等于是变相提高经营收益,实现自身价值与利益的最大化。但需权衡筹划所投入的成本费用与最终能减少的税额比例,以此选定最佳的筹划方案;然后,资金在企业运营中具有非常大的时间价值,企业可通过合法的纳税筹划延期缴税,从而为企业获取税金的时间价值,等于为企业获取了一笔短期无息贷款,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获取更大地经济效益;最后,通过税务筹划,企业能清晰地了解自身的财务经营状况,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纳税申报,并缴纳全部税额。作为一种事前的规划策略,能够提前预防企业可能面临的一些纳税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对企业长久地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三、我国软件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筹划意识不强,队伍建设不足
软件公司一般会将大量的人物力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销售以及服务上,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有所忽视,使税务筹划工作难以开展。一些企业虽然也进行了相关的税收筹划工作,但大多是针对单个或几项业务进行考虑,未从企业全局的角度上思考分析,缺乏一定的统筹意识。并且在筹划人员的队伍建设上严重不足,整体的筹划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对其缺少重视,使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较为分散,实际的税收优惠享受程度不高。
(二)筹划成本较高,管理水平有限
通过税收筹划合法避税能为企业降低税负,提高经营效益,但是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高昂的纳税筹划投入又令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一方面,纳税筹划活动要求企业具备专业素养较高的纳税筹划人才,并且最好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纳税筹划机构,统筹企业整体的纳税活动,对一些资金及人才都相对紧缺的中小型企业来说难度相对较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将纳税筹划外包给专业的税务代理机构,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为此支付较多的咨询及管理费用,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经营负担。而且由于税务代理咨询市场尚未成熟,收费标准不一,存在许多高收费、乱收费现象,即使所收费用与代理企业进行协商,但在市场价格普遍虚高的情况下,仍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成本费用,并且一些税务代理机构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纳税筹划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得到保证,无法真正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另外,一些软件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落后,手段单一也是制约企业税务筹划水平的一大主要原因。
(三)税制变动较大,筹划空间狭窄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政府在不断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发展。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区域和行业特征,一些企业在进行投资选址时,企业的领导者未制定全面的经营管理战略,没有充分考虑税收这方面的因素,在实际运营后才发现不符合当地政策的相关规定,无法享受税收优惠,使企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当前的税法制度不完善,企业偷税漏税的空间较大,并且即使偷漏税被揭发,也只是进行补缴并缴纳小额罚款,不会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一些企业宁愿冒着违法的风险获取不当利益,也不愿耗费过多精力进行纳税筹划。
四、常见的纳税筹划方法
(一)转让定价法
企业在产品销售环节可与业务关联公司进行内部协商定价,价格可在市场价格上下浮动。通过利润从税率较高的企业转向税率较低的企业,达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
(二)减免税法
除了国家会对软件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地政府也会有许多税收福利补贴。企业可通过深入分析并拆解相关福利政策,实行税收筹划,最大程度上减轻税负,提高效益。
(三)分割法
一些企业经营的范围较广,因此可将自身分割成性质不同的子公司,在满足不同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可通过不同性质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完成纳税筹划,从而进一步降低税负。
(四)税率差异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将企业内具有不同性质的业务分开核算,避免本该享受低税率的业务收入也按高税率进行纳税,通过业务拆分,按照不同的税率缴费,从而降低企业税负。
(五)合并法
合并法与分割法刚好相反,这两种方法实际上都是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决定。合并法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一体化经营,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提升综合的盈利能力。这种方法同样会改变企业各种产品及业务的税收情况,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的纳税筹划空间,为企业谋取更大的税收优惠。
五、软件企业纳税筹划策略
针对我国软件行业税收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充分了解并利用相关税收政策法规,制定出符合新环境下企业发展的税收筹划方案,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营税收优惠,获取更多经营成本资金,成为当前软件企业管理的一大重要工作内容。软件企业的纳税筹划策略主要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为主线,从增值税收筹划、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企业收益分配税收筹划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结合某企业关于即征即退税优惠政策的纳税筹划方案展开具体论述。
(一)增值税税收筹划
1.取得软件企业资质,享受软件产品税收优惠
根据财税相关政策文件规定,企业若获得双软认证和软件产品证书认证及软件企业资质认定,即符合即征即退政策要求,可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并且对所获得的退税收入部分将不再进行征税,能极大地降低软件企业税负。
2.分别核算硬软件收入,享受嵌入式软件税收优惠
依据政策规定,同时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相关机器设备并自主生产开发嵌入式软件的企业,可通过分开核算软硬件收入,享受即征即退政策优惠。简单示例,若某软件企业当月硬件收入为3000万元,自主研发软件收入为2000万元,可抵扣的软硬件进项税额均为50万元。若企业不分开核算,则应缴纳增值税额为:(2000+3000)×17%-50×2=750万元,若将软硬件分开核算,硬件部分应缴增值税额不变。软件部分原应缴纳2000×17%-50=290万元,但由于可享受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实际应缴税额为2000×3%=60万元,享受退税优惠金额290-60=230万元,为企业减轻了税务负担。
3.软件企业即征即退税务筹划举例
下面以某软件企业为例,说明该企业具体的即征即退纳税筹划思路。该企业主要以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收入为主,总计8000万元,其中软硬件成本销售比例各占一半,企业的一般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软件产品部分进项税额为40万元,企业的经营类别符合即征即退政策规定。根据即征即退税收政策规定,即征即退税额= 纳税期间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该期间软件产品销售总收入×3%,纳税期间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纳税期间产品销售总收入×17%-纳税期间产品可抵扣进项税额,可得出公式:即征即退税额=纳税期间销售总收入×14%-纳税期间产品可抵扣进项税额。由此可知,软件企业即征即退税额主要与企业纳税期间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与纳税期间产品可抵扣进项税额有关,因此主要通过对这两个指标进行纳税筹划,实现企业的纳税筹划目标。
从增值税应纳税收入角度,软件企业嵌入式产品销售额=产品与硬件及机器设备合计数-硬件及设备销售额,即说明在软硬件销售额一定的情况下,两种收入是此消彼长的。结合相关政策规定,在纳税人近期未销售某类产品且无法确定该产品市场价格时,按照成本上浮10%作为其核定价格。该公司在纳税期间计算机硬件成本为2000万元,其计税价格为2000×1.1=2200万元,其单独定价时为4000万元,将减少的1800万元计入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此时这部分收入可享受即征即退政策,可帮助企业节省1800×14%=252万元。
从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角度,对于专用于软件产品的进项税额,该公司在进行产品采购时,要求对方开具普通发票,选择不抵扣部分产品进项税额,由即征即退税额=纳税期间销售总收入×14%-纳税期间产品可抵扣进项税额,企业的即征即退税额可增加40万元,对于未进行抵扣的这部分税额,按照规定,要记入企业的软件产品成本,意味着这部分金额可帮助该企业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结合企业税率情况进行计算,可得40×25%=10万元,又能进一步为企业减少10万元的所得税额。对于无法根据产品进行明确划分的进项税额,一般是按照实际成本与实际收入进行分摊,该企业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按软件成本进行分摊,并通过调节发票抵扣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即征即退税额,从而实现了较好的税务筹划,帮助企业节省了一大笔缴纳税额,提升了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益。
(二)企業所得税税收筹划
1.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税收优惠
软件企业一般研发支出费用占比较大,对企业是个不小的成本负担,因此企业需要充分研究这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其税收筹划力度,减少成本开销。在〔2018〕99号文件的最新加计扣除政策中,规定企业可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即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企业可利用这一点实现较大程度上的税收减免。
2.申请相关资质,达到税收目的
依据财税[2012]27号政策文件规定,对于符合国家规划布局范围内认定的重点软件企业,可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也可自行申请相关资质认定,已达到减税目的。
(三)软件企业收益分配中的税收筹划
对软件企业收益分配进行税收筹划主要包含两个计划方向。一是留利再投资,企业若想扩大生产规模,可先了解所在地区是否有再投资优惠政策,利用税后所得代替借入资金进行投资既可减少借款利息,又可享受专项投资优惠政策,为企业节省更多资金消耗,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控制股利发放,企业一般有现金和股票两种股利分配形式,通常现金股利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股权股利则不需要。因此,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分配形式进行纳税筹划,最大程度上满足各方需求,促进企业发展。
六、软件企业纳税筹划注意事项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观念
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纳税筹划是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一种节税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减轻企业税额负担,进而促进企业发展,而不是为了寻求更多偷税漏税途径。一旦企业管理者萌生这样的想法,就不利于企业确定正确的纳税筹划方向,而且势必因为其不法行为受到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的严厉惩罚。
(二)提升人员的纳税筹划水平
税收政策在不断改变,但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满足企业需要而在前者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企业的纳税筹划人员也要审时度势,增强自身的政策灵敏度,关注有关政策的更新动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企业要定期开展关于新税法的相关学习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提升纳税筹划水平,统筹安排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同时企业要提高财务人员的招聘门槛,引进专业素养更高的财务管理人才,优化企业内部的纳税筹划人员结构,强化纳税筹划人员的组织队伍建设,从而促进企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三)权衡纳税筹划的成本损益
在进行纳税筹划前,企业一定要结合有关的纳税筹划方案,评估在企业内部推行该项纳税筹划所需的人物力资源成本损耗,一旦计划成本超过了企业节税所得,则该项纳税筹划就不值得推行。在进行方案选择时,切不可盲目跟随大流,一定要深入结合企业的经营结构及业务特点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纳税筹划。
(四)建立财税管理提前介入制度
财税管理提前介入制度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企业在开展一个纳税周期的经营活动前,通过梳理自身的产品种类,并对上一纳税期间的纳税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找出可进行节税优化的环节,在这一周期合理的调整经营活动,如适当调整销售策略,与关联企业展开合作等,满足相关政策要求,实现节税目标;二是将纳税筹划制度化、规范化,将其作为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一,融合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纳税筹划活动,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业税融合,从纳税筹划的视角上全面的管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帮助企业在激烈的软件行业市场占据竞争优势,实现长久健康的生存与发展。
(五)慎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
2014年1月1日后,对于企业新购进用于研发生产的不超过100万元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可在当期应缴所得税额中一次性扣除,而不再进行分期计算折旧。超过100万元的固定资产可通过缩短年限、加速折旧等方式降低税收,但如果企业同时又享受了两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这种方法就要慎用,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税率负担。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行税收筹划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各软件企业一定要引起重视,采取恰当的纳税筹划方案,積极开展相关筹划活动,促进企业发展腾飞!
参考文献:
[1]袁青. 现行财税制度下的企业纳税筹划[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14).
[2]邱春媚. 现行财税制度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8):63-64.
[3]何珊珊. 现行财税制度下企业纳税筹划浅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27.
[4]姚美琴. 软件服务公司的税务筹划问题研究——基于维达公司的案例[J]. 财会通讯, 2017(11):116-119.
[5]袁菊红. 计算机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税务筹划研究——以YY网络科技公司为例[J]. 西部财会, 2018, No.423(06):23-25.
[6]廖美英. 软件企业税收筹划思路研究——以厦门软件企业为例[J]. 全国流通经济, 2017(2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