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链引领思维发展的英语绘本阅读
2019-05-15夏玲
【摘要】英语绘本阅读是培养小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一级绘本《A day out》阅读教学为例,阐述了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以问题链来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问题链;思维发展;英语绘本阅读
【作者简介】夏玲(1984.10-),女,北京市通州区临河里小学,一级教师、通州区骨干教师、教科研组长。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基于绘本阅读提升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CCEA181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王蔷教授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英语课程应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听懂提问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因此,在阅读英语绘本时,教师通过设计合理、恰当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更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一、问题链的定义和作用
古人云:“学始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和知识有效输出的主要工具,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必须通过不断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所谓问题链,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文本知识转换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教学问题。它是师生双方围绕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进行多元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探索和发现,是质疑和释疑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回忆与探索,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品质的目的。
英语绘本阅读是培养小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解码,是感知、预测、分析、获取、概括、评价的思维过程。所以,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链,把英语绘本内容以问题化的形成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和建立思维框架,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具有灵活性、逻辑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品质,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二、案例描述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一级绘本《A day out》的阅读对象是一年級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对英语绘本有浓厚的兴趣,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本课阅读教学中,笔者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高认知水平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促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得到有效发展。
在Pre-reading环节,以问题链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阅读前的问题设置至关重要,这一环节是启发思维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能为学生提供思维范式。因此,笔者先出示了绘本封面,然后提出了以下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else do you know from the cover?”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tory?” 通过这个问题链,学生观察封面了解绘本的题目是野外一日游,主人公是Bill和一只熊;封面枝叶茂密的树木预示着故事发生在夏天;最后学生结合封面信息来思考,说说自己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哪些信息,又能为下一步自主阅读奠定基础。这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对封面信息进行详细解读,对故事内容及人物性格展开猜测,促进了学生积极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While-reading环节,以问题链引领学生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英语绘本内容生动语言简练,在阅读时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可以有效整合故事主线构建故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阅读绘本时,笔者设计了“What did Bill do?” “How did Bill feel?” “What did the bear do?” “How did the bear feel?”的问题链,让学生按照Bill和熊的遭遇与感受这两条主线去阅读,自主提取相关信息,分层构建故事,学生很快理解了故事内容:Bill大步跨过了河流,熊却打滑掉进了河里;Bill很容易就翻过了山峰,熊却一不小心跌下了山;Bill开心地在树林里野餐,熊伸手拿点吃的却狼狈地从树上掉了下来;Bill轻松地穿过了瀑布,熊却不小心摔进了水流里。Bill始终兴致勃勃,但熊却饱受打击,垂头丧气尾随一路最终才吃到了被丢进垃圾桶里的三明治,过程可谓十分坎坷曲折。尽管该绘本只是几幅简单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但在问题链的启发引领下,学生大胆思考,积极探究,构建出了一个情节完整内容生动的童话故事。
在After-reading环节,以问题链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质疑是思维的开始,只有生疑、质疑,才能积极思维,认识才能飞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恰当时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通过讨论分析能形成个体的独立认知。因此,阅读完绘本后,笔者又以问题链“What do you know from this story?” “Which part do you agree?” “Which part do you disagree? Why?”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知道到了什么,故事哪些地方是合理的,哪些地方是不合理的。学生们都意识到坚持不懈最终会有收获,他们认为Bill去森林郊游是合理的,但故事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熊是肉食性动物,这只熊怎么不吃人反而眼馋三明治?熊都跟踪Bill一天了,Bill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人和熊体力悬殊,为什么熊想吃三明治不直接去抢?Bill轻易把三明治扔进垃圾桶,这不是浪费粮食吗?”笔者肯定了学生敢于质疑的态度,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介绍该绘本的写作目的,让学生知道童话故事通常采用夸张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有时候不一定符合科学性原则。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突破了思维定势,克服程式化思维,从而发展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问题链的设计原则
实践证明,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了使问题链更加高效,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要在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上展开问题链的设计与教学。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不仅需要考虑问题是否能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障碍,更要考虑问题是否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本课教学中,笔者依据绘本主题、一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生活经验来设计问题链,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思考。
2.开放性原则。英语学习是复杂的学习,知识获得是动态的、非预设的。问题链的设计不应仅是记忆性或经验性的低认知水平问题,而应是集中在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认知水平问题上。因此,笔者很少用基于原文能用“Yes”和“No”回答的浅层思维问题,多用以“What、How”引导的开放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思考。
3.循序渐进原则。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环环紧扣地组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笔者设计的问题链以“What—How—Why”为主线层层递进,有效引导了学生深入思维主动探索。
总之,在阅读英语绘本阅读时,教师不仅要处理图片文字信息活动,还要把阅读能力训练和思维品质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问题链引领的英语绘本阅读,真正实现了自主、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自我建构,提升多元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强.课堂问题链的设计、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 2015(04):71-73.
[2]黄莉艳,崔嵬.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绘本阅读教学设计——以Scary Hair教学设计为例[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5X):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