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新探
2019-05-15孔维珊
【摘要】山东大学(威海)就国内许多高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不到位的情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有较高英语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因材施教。通过改善学习环境、打造MOOC课程、优化授课形式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探索怎样把大班教学的劣势变成优势并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关键词】英语视听说;教改实践;以学生为中心
【作者简介】孔维珊,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大学(威海)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资助项目(B201506)成果。
长期以来国内许多高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许多专家学者如王守元(2003)以及Doff and Becket(1991)等在听力材料的运用及听力策略的培养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却研究有限。国内许多学校仍在沿用听——核对答案——重听的模式。作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们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基于此现实背景,我校因材施教,为非英语专业中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开设了《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这门旨在提高学生听说实战能力的必修课。本课程自2015年开设以来,对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以下三点改进。
第一,为发挥教学过程的作用创设最优的条件。例如,在听说课上采用活动桌椅,以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能自由组合。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分别放置一个白板和不同颜色的马克笔,以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呈现自己的想法。教室的前端配备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幕布、音响等)可以为学生展示课件、音视频等,使学习更高效、更有趣。由此可见,学校把改善教学过程的条件看作是组织教学过程,特别是使它最优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而不是什么次要的、附加的、补充的手段。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信息资源努力打造线上线下视听说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学校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像技术,积极制作和《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相关的MOOC课程。本MOOC课程共包含10个单元,以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和布鲁姆的认知能力模型为其理论支撑。教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4》为基础,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取舍,增加如BBC,VOA,CNN等电台及电视节目为辅助视听材料。在筛选时遵循真实性、渐进性、多样性、趣味性等原则,在内容、语速、题材、体裁等方面,尽量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并预先设计好有针对性的练习,布置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参与听说课堂教学活动时,对所学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课堂教学部分以口语练习为主。以问题为主导,以辩论、演讲及角色扮演为主要输出形式。辅以英语语音知识和美国习语点津等材料。通过线上听力、阅读和观看视频资料的学习以及与之紧密结合的线下有组织的口语练习,学生的自主听说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三,遵循全班、分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相统一和最优结合的原则。听说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会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给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不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另一方面教师特别强调学生的分组互助讨论式学习。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共同地解决某个具体任务。先是要求学生就某一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讨论,拟定解决的途径,然后着手去解决,最后得出共同努力获得的结果。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既能保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需要,又能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还能为学生的合作活动和相互监督开辟较大的天地。
通过近四年的改革尝试,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是令人鼓舞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通过课内外专业的训练,自己的听说水平及英语运用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也受益颇丰。但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改革的参与者,我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与同事、领导之间的交流,发现本课程还有许多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第一,部分教授视听说课程的一线教师存在对教学较为片面和绝对化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1.认为的教学效果单靠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就能提高。的确,经验积累并总结出规律,上升为正确理论对优化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经验丰富也是优秀外语教师的特点之一。但是,一般零星教学经验的积累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其过程非常缓慢。2.认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靠教师自身的外语水平。诚然,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不能单纯地认为只要教师口语水平高,教课就一定没有问题。3.认为教无定法,不必强求。教育界前辈曾提出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指教学有章法,有思想指导、有方法操作,而无定法是指具体方法不必千篇一律,教师可各有特点、各发挥所长。部分教师只提取了前辈提法的后半段,是不全面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部分教师所认为的“教无定法”还隐含着对科学教学思想的忽视。一些教师认为,各有各的教法,学习教学理论多此一举。还有的认为,动机、兴趣是中小学教师的事,是小孩子的事,在高校里,学生的学习无论有无兴趣都应该通过自我调整来学好。其实这种看法是一种误解。如果教师面对学生“学无兴趣”不以为然,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教师的教授效果。即便是非教育活动,人所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均离不开心理因素的引发、维持、增强、调节、控制,以取得最佳效果。忽视心理因素的活动和重视心理因素的实践活动效果有天壤之別。4.认为学生学习责任自负。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按教学计划将既定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的过程,至于学生学会与否是学生自己的事。大学生的学习应当自觉。这种观点的不正确之处在于违背了教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师的“教”在于“教会学生”,“帮助学生学好”。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为成就学业要受到教育条件、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己主体作用的强度制约。听说课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自我业务水平的同时,系统学习教学理论,钻研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变“教无定法”为“教有法依”。
第二,大班视听说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一般30多人一个班,可以称之为大班教学。我校视听说课的班容量一般在40人左右。大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能抓住每位同学的注意力,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一直是我校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大班教学的弊端具体说来包括两个方面。1.怎样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给出多样化的选择,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存在感。2.怎样有效调动起全体同学(特别是“安静”的同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由于上课时间的限制,教师为了追求效率一般在提问后只提供少量的回答机会给那些特别活跃的学生,对于沉默的同学则无暇顾及。教师期望几个同学代表的发言能对其他同学都有启发,但事实上其他不发言的同学可能根本就没有听甚至会觉得烦。怎样让过度表现的同学安静下来仔细聆听别人的意见?怎样通过小组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所有同学都乐在其中?这是摆在大班制教学教师面前的难题。诚然,大班听说教学的有效课堂组织确实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只要方法得当教师就能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在课堂融入批判性思维理念,培养独立思考精神,最终变大班的劣势为优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综上所述,我校为扭转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不到位的情况,做出了積极有益的尝试。学校因材施教,为非英语专业中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通过近四年的改革,学校和一线教师在改善学习环境、打造MOOC课程、优化授课形式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教学效果逐年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探索怎样把大班教学的劣势变成优势并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Doff A, Becket C. Listening 2[M].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1.
[2]关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
[3]王守元,苗兴伟.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 2003,08.
[4]巴班斯基著,张定章等译.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