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5-15靳佳蓉
靳佳蓉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出现变化。无论对整个国家还是个体来说,教育地位都变得越来越重要。近些年,教育部对不同学科提出关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就历史学科来说,要求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为着力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 中学历史 核心素养 施教策略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个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培养成为政策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针对提高国民核心素养这一问题,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各个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战。1997年12月,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了名为“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的专题研究,确定了“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陌生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的活动”三个维度的基本素养。2006年12月,欧盟通过了包括母语、外语、数学、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与艺术素养共八个领域的核心素养提案。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的报告,提出了要重视社会情绪、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科学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
20世纪80年代,以培养基本知识和基本教学为重点的“双基教学法”盛行于全国。进入21世纪,中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该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12年11月,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会上首次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方针。根据该方针,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完善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二、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5年,在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课程目标,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从2016年9月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正式更定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核心素养的落实是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关键,也是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当代课程改革的关键一步。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转变,必须理解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
1.唯物史观素养
从一定程度上说,历史是对过去发生的人和事的一种记述和解释。唯物史观素养是哲学中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一种解释,是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客观现象及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认识历史的过程是复杂的,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由表及里、逐渐深入,这就要求我们透过历史事物的表象探究其本质。就像《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的:“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中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历史教学中的“唯物史观素养”要求当代中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立场,客观、公正地看待,全面、深入地分析,找到历史事件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在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思想。在历史课程中,一方面中学生可以通过唯物史观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规律,丰富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唯物史观总结历史教训,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素养是将历史事物联系到特定的时间及空间中,再通过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找出历史事件发展的内在规律,大体包括:古今对比、中外对比、时空对比三种形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教师通过大事年表、地图等一系列工具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教师在讲述清朝初期的疆域时,可将清朝初年疆域和清末疆域及当今中国国界相对比;在讲及丝绸之路时,可将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来华等事件串联。通过这样联系和对比,一方面学生可以领悟到有些史事与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和大空间是有联系的,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不同的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方式,并运用这些方式重述历史。历史教学中的“时空观念素养”要求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将零散的历史事件整体化,将片段化的历史相串联,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处理现实问题时,将认识主体置于具体环境下进行分析,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是指那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有助于认识、解读和还原历史过程的资料,如:古籍、碑文、雕塑、壁画等。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对已经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有可信度的史料,力图还原、重现历史真相的态度与方法。史料实证大致可分为三种:史料搜集(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历史发展如同一条长河,是不可倒流的,我们要想还原历史真相,只能通过现存的书籍、传说、诗歌等工具,这些工具往往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要想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重现历史,必须广泛搜集、耐心整理、仔细辨析,做到去伪存真。因此,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要求中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史料来源的多样性及史料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并掌握搜集史料的有效途径。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一方面可以使中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从而提高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探寻事实真相的过程中体会到实证精神,并在遇到现实问题时运用这种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4.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素养是史料和个人理解的结合,是中学生叙述历史能力的体现,是检验历史观的重要标准。卡尔·波普尔说:“历史解释多种多样,每一代人都有权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不同的人对同一件历史事件的阐述是不同的,从本质上说因为他们的历史解释不同,阐述出来的历史不仅反映了表达者运用的史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表达者运用的史观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素养”要求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正确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作者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合理判断各种历史解释的可用性和真实度;根据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历史表象中发现历史本质,理解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历史解释素养一方面可以锻炼中学生提炼材料、表达观点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分歧时,可以尊重不同,理解不同,面对问题时用发展的眼光全面、辩证地看待。
5.家国情怀素养
家国情怀素养是学习和探究历史时思想、情感的体现,是一种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素养,是实现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历史是古人留下的印记,是经验的总结,更是优秀文化的传承,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过程是漫长的。以史为鉴,要关注现实问题;研经铸史,我们要服务于国家昌盛、民族自强。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素养”要求中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从而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以老一辈英雄的事迹鼓舞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认识到世界历史是多样的,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不相同,我们需要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素养一方面能够帮助中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对培养中国未来的传承者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了解了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后,教师应从何着手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历史教学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
1.设立教学目标
在教師备课时,应该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何为合理,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目标贴切、准确,符合该年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适合学生的思维层次;二是目标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强,忌与相关课程内容脱节;三是目标可以很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将教学目标渗透到整堂课中。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灵魂,指导着老师上课进程,也是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的保障。
2.激发学生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导入开始,教师就应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不断吸引学生深入学习,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新颖性。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如:创设情境,实行角色扮演,不仅可以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还可以在角色扮演后升华课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多元化合作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是学生自我思考的学习,是学生与学生思想交流的学习,是学生和老师合作的学习。教师通过将学生分组,组内进行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形成观点,在班内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总结观点,给予意见。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查找资料、搜集档案时,史料实证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出来;学生阐述观点时,唯物史观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也会有所体现;教师在总结古今中外所有事例时,是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一种体现。
此外,课程内容的编排、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教材的编写等都对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非一时可以达成,需要教材编订者、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积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结语
历史学科课程改革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渐形成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特征的品质和素养。这种改革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专业知识,更可以影响中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超.历史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
[2]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2).
[3]朱汉国,何成刚.关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若干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13(4).
[4]王枫.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