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育人模式及改进
2019-05-15苟剑
苟剑
摘 要: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是重要的。初中班主任不仅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更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这样才能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相匹配。本文对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 育人方式 改进措施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导向的重要过程。初中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充当着引导者和教育者,育人是一份弹性极大的工作,并不是通过一次两次集中教育就可以达到效果的。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传统育人方式已不能有效满足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
一、 浅析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
(一) 分层育人模式
初中班级是大量学生汇集而成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差异性比较大。对学生来说,有性格外向或内向的,有家庭环境良好和稍差的,有学习能力较强和较弱的。所以,初中班主任进行育人时,大多会使用分层育人模式[1]。例如,当班级中较为外向的同学因为调皮捣蛋而不遵守纪律时,班主任要以说服教育为主。用真诚的心开导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如果对这类学生使用训教或体罚的方式,则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与班主任发生冲突。又如对班级中学习成绩稍弱的同学进行育人工作时,要从学生根源上寻找问题。找到学生学习成绩弱的原因,是学习能力弱,还是心理状态出现波动,通过谈心的方式找到问题根源并针对性解决。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想上是一张白纸,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对不同性格同学进行教育。如果育人方式出现错误,就会让学生心理受到不可逆转的创伤,对学生今后成长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班规育人模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中华传统古训。初中生正处于好动的阶段,对身边事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捣乱课堂秩序。班主任要制定班规,让学生自觉遵守[2]。如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触犯了班规。班主任要严格按照班规惩罚,并且及时谈心。学生的本质大多是好的,班主任要适当建立奖励规定。对于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同学,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的同学进行物质奖励。通过规章制度对班级进行管理,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有规可循,更可以提高班主任在班级同学心中的地位。
(三)真诚育人模式
班主任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负责班级一切事情。因此,班主任需要对班上的同学有深刻了解。但是在育人过程中,难免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班主任大多使用真诚教育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在真正关心自己,并解决自己经历的麻烦。学生在初中阶段大多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与班主任的接触比家长还要多,需要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使用真诚的态度对学生开展工作。
二、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主体不清晰
在一些教师的认知中,班主任是班级的带头者,在班级中占据重要位置。无论在课堂还是课余时间,都需要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指挥。但是在课程改革后,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在这种充满阶级性的管理手段下,更容易让身处青春期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继而导致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无法有效推进工作。教师在传统育人模式下没有将主体定位清晰,一味使用领导者的身份与学生日常相处。
(二)育人体系过于简单
初中班主任的作用在于对班级进行整体管理,以树立良好班风为首要任务,对班级同学的心理活动及身体安全全面负责,还要抓学生成绩并不断提高。所以对大部分初中班主任来说,这项工作极其耗费精力。初中班主任之所以在工作中感到疲倦,因為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育人体系太过简单[3]。例如,学生犯下错误时,教师如果通过体罚或训教的方式进行惩罚,则会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甚至与班主任发生顶撞、冲突等不良现象。如果班主任处理不当,今后则无法对班级同学进行管理。因此,目前存在育人体系过于简单的问题。
(三)育人方式目标不准确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班主任通常以学习成绩为育人目标。无论学生发生什么事情,班主任都以成绩为教育目标,浑然不管学生出现心理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初中生身处青春期,心理脆弱且敏感。这一群体需要倾诉,需要心理疏导。但是教师在育人时目标统一指向学习成绩,对学生其他方面不关心。因此,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存在育人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三、班主任育人方式优化措施
(一)公平对待学生
班主任面向班级几十名学生进行管理,首先要公平对待学生,让每名学生感受身处公平的环境,不但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更利于班主任树立自身形象。同时,班主任不能只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关注,通常决定班级整体程度的不是优等生,而是“后进生”。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对后进生进行关注,找到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并与家长及时沟通,与学生谈心,让每名学生都能真正有所提高。
(二)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学生一切,变成引导学生培养自主能力。自主能力包括自律能力,所谓自律能力指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在进行班级日常管理时,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学生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更可以为今后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进行教学活动时,不用教师组织课堂纪律,在课堂中预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学习理解新鲜知识。并且在下课期间,班级能够做到井然有序,而不是下课十分吵闹,影响需要休息的学生。
(三)提升班主任沟通能力
育人工作是班主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有效进行的工作。开展育人工作时,班主任需要与学生有效沟通,才能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要通过合适的言语打动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因此,班主任需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例如,开展育人工作时,教师需要准确定位自身,与学生平等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带着真诚的心理为自己解决烦恼[4]。其次,沟通时,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吐露心声,是因为学习成绩下滑,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低落。在倾听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真实原因,以此对学生进行及时心理疏导。最后,在对班级中“后进生”开展育人工作时,教师要学会通过语言进行鼓励,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对周边同学充满信心,以此让学生有效提高综合能力。
结语
初中班主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开展育人工作。因为育人工作是一项弹性极大的工作,需要教师真正了解学生、走入学生,真正起到育人作用。教师既要让学生懂得互相尊重,又要树立自身地位与形象。在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改革的今天,育人工作是初中班主任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开展的。因此,班主任要给学生一些时间,也给自己一些时间。
参考文献:
[1]冯甜甜.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分析及改进措施[J].亚太教育,2016(1):63.
[2]向伟.浅谈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223-224.
[3]刘峰,王东.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8).
[4]向梅.分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理导航,2015(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