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2019-05-15王君昭

财会学习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行政事业单位

王君昭

摘要:预算绩效评价在企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预算法的推进和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注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完善。但是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开展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和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来看,绩效实则为单位发展的价值观、战略目标等实现的程度,对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和管理效益,必须要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特别是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实现对单位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预算绩效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目的是为了提升社会的公共服务质量,其在工作的开展和经营过程中经济来源为财政拨款。由于其财政来源的特殊性导致在经营管理方面与差额拨款或企业单位存在很大的区别,特别在预算管理方面更为关注。预算绩效评价主要针对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情况的分析,同时也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约束[1]。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绩效有利于对经济预算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反映;其次,有利于帮助管理人员对项目的发展方向以及决策等提供有效的依据;再次,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对预算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保证财政资金的应用效率,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流动;最后,有利于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问题

(一)定性、定量指标分配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形势。新预算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预算分配和编制水平,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却不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的特殊点,因此若要通过数据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当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价过程中主要采用的都为定性指标,不利于对预算工作科学的衡量。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评价体系的建设中缺乏系统性,因此无法对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情况和服务情况进行分析和反应,影响管理效果和质量[2]。

(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为依据,但是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看,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情况非常明显,这也是预算绩效评价指标难以实现的关键。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建设的过程中可操作性比较弱,比如国家某部门,其在定性指标的建设方面不够具体,而且过于片面[3]。在经费中涉及到咨询费问题,要求咨询费标准控制在当地的中等标准。中等具有较宽的范围,难以准确把握预算。同时对于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评价指标缺乏差异性,难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三)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使用不合理

预算绩效评价中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质量,所以必须要合理应用绩效评价结果。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没有意识到评价结果的重要性,只是将其作为一项任务工作,无法合理的应用评价结果,评价作用无法有效发挥。比如国家某部门在以前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获得后,直接束之高阁,在奖惩激励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没有合理参考具体的评价结果,也没有根据评价结果对工作进行合理调整。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形式化比较严重,无法发挥预算绩效的价值。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完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利于单位预算工作的开展。因此还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构建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加强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完善。

(一)提升预算绩效评价重视,构建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

为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考核指标的重视,首先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同时预算的执行职能部门必须要配合财务部门,加强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保证预算绩效评价的科学性;此外加大预算投入,包括资金以及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比如国家某部门通过聘请领域专家的方式,为单位的全体人员讲解预算法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使职工认识到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作用,并指导职工对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优势的发挥,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单位的内部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目标。此外,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的效果以及完成的目标进行分析,了解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落实情况以及实施的效果等。同时结合不同工作岗位以及职位需求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灵活调整,保证所有的职工都能够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考核指标的要求、内容和标准。

(二)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

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绩效评价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性,预算管理制度是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是提升预算绩效评价可行性的关键。因此在预算绩效评价制度的实施中,必须要保证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性。首先,保证预算编制的规范性。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并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性质为依据合理进行预算编制。比如国家某部门,其主要负责对市场运行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在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其对市场的管理核心着手进行预算编制。并对单位内各部门的编制口径进行统一。同时,保证预算方案审批的规范性,在预算方案审批的过程中,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审批权限等进行明确,防止主观因素造成方案审批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最后保证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方案执行是预算绩效评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执行计划,而且做好执行计划的动态管理。

(三)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评价指标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落实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而评价指标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为了保证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保证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运行。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反馈具体的评价结果,为管理层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此外,还需要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号召广大群众的参与,通过社会舆论监督的方式,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经济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评价绩效的认识不足,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因此,还需要针对行政事业的预算绩效评价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并合理应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结果。

参考文献:

[1]劉君力,姜文利,王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相关问题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 (13):66-67.

[2]孙伟.关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质量的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 (10):75-76.

[3]唐宾.探析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中旬),2018 (4):17,19.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行政事业单位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