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分析
2019-05-15程学凯
程学凯
(吉林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 吉林 吉林 132011)
肺结核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针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一直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影像学不断发展进步,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CT征象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临床应加强鉴别[1]。本研究观察分析不同类型肺结核的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3例肺结核患者根据发病类型不同分为复发肺结核41例、新发肺结核33例、慢性肺结核29例。复发组: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3.27±4.19)岁。新发组: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4.12±5.37)岁。慢性组: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3.89±4.72)岁。三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患者完成吸气、屏气训练之后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机(美国GE公司生产)常规扫描患者肺尖到膈顶位置,设置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s,螺距0.20~0.24,层厚、层距8mm,病变区局部加作2mm高分辨率。
1.3 图像分析
活动性CT征象:边缘模糊,存在小叶样实变阴影,直径8~20mm,为肺实变征象;小叶中心结节影和分支线样阴影,直径2~4mm,为树芽征;树芽征在内的呈节段性分布的和直径5~8mm的小叶中心结节影,为节段性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空洞洞壁厚度>3mm为厚壁空洞。非活动性CT征象包括纤维条索影、肺气肿、支气管聚拢迂曲及钙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活动性结核CT征象检出率比较
新发组与复发组活动性结核CT征象检出率较慢性组高,厚壁空洞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活动性结核CT征象检出率比较[n(%)]
2.2 三组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比较
新发组与复发组非活动性结核CT征象检出率低于慢性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临床常将肺结核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两种,活动性肺结核指新涂阳、复治涂阳和新涂阴患者,非活动性肺结核则指静止不变和陈旧性肺结核,病灶钙化是陈旧性病灶的特征性表现。目前CT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有效手段,不过肺结核在CT影像上呈现出多样性,加强鉴别仍是目前重要课题[2]。
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主要表现为肺实变、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影、厚壁空洞等。树芽征是早期结核菌经支气管传播的征象,在活动性肺结核征象的评估中十分常用;厚壁空洞也是活动性肺结核常见征象,其含大量肉芽组织、坏死组织;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中最常见的是小叶中心结节影,其以节段性分布为主要表现,在活动性肺结核CT各征象中极具特征[3]。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主要表现为纤维条索影、肺气肿、支气管聚拢迂曲及钙化。本研究发现,在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中,新发组肺实变征象检出率明显高于复发组和慢性组,复发组又明显高于慢性组,而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影及厚壁空洞征象检出率上新发组与复发组相当,两组均比慢性组高,而在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中,慢性组纤维条索影、肺气肿、支气管聚拢迂曲及钙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复发组和新发组,复发组又较新发组更高,这与结核杆菌急性期传播和扩散形式、慢性期增殖病变特点密切相关,进一步说明结核带来的起到病变呈渐进性发展,也体现出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CT征象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作用。
综合上述,不同类型肺结核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的CT征象有明显差异,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