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韧性:研究述评与展望

2019-05-15龚亮华梅小安

社会科学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逆境韧性创业者

龚亮华,杨 杰,梅小安

(1.江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2.江西财经大学 创新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2;)

1.引言

韧性(Resilience),又称弹性或恢复力,英文单词源自拉丁动词“resilire”,主要指反弹、回到原始状态、后退、被推进或断裂(Carmello,2008)。这个概念最早用于物理学和工程学(Rankine,1867),现广泛运用于社会学(Ilcan 和 Rygiel,2015)、心理学(Bonanno,2004;Masten,2013;Waller,2010)、生态学(Olsson 等,2004;Duan,2011)、灾难管理(Trim 等,2009;Sarmiento 等,2016;Williams 等,2017)、组织科学(Linnenluecke 和 Griffiths,2015;Sutcliffe 和Vogus,2003)等多个领域。近年来,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创业个体和企业管理的研究中(如Simmons 等,2018;Larsson 等,2016)。究其原因:一方面,研究者力求用之解释为何在面对同样或相似的逆境时,有的创业者及其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并获得发展,而有的创业者或创业企业却折戟沉沙(Rutter,2012);另一方面,该概念可用于理解创业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Biggs 等,2010)。

为了解创业韧性的研究现状,研究者基于Kober 和McNaughton(2017)的搜索策略,以Web of Science、E-merald Insight、Business Source Premier 和 ABI/INFORM(ProQuest)四大数据库为数据来源①为保证检索结果的质量,研究者使用的是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对Business Source Premier 数据库进行检索的条件是有参考文献和同行评审。,检索方法为高级检索,以“entrepre*”AND“resilien*”OR“the resilience of entrepreneurs”为主题词,从而使检索结果的标题、关键词或摘要既包括创业(entrepreneurship)和韧性(resilience)、创业者韧性,也包括创业(者)的(entrepreneurial)、创业者(entrepreneur)、韧性(Resiliency)或有韧性的(resilient)等相关主题词。检索年限设定为所有,语言类型设定为“All”,数据最后的更新时间为2018年8月10日。剔除掉重复的,共检索到286 篇文献。其中,有124 篇文献研究创业和韧性的关系。以“创业(者)”并含“韧性”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来源类别为SCI 来源期刊、EI 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 和CSCD,共检索到8 篇文献,有4 篇探索创业和韧性的关系(唐静等,2016;芮正云和方聪龙,2017;关培兰和罗东霞,2009;周详等,2018)。

从这128 篇文献的发表时间分析,2010年开始,国内外学者对创业和韧性的关注呈递增态势(2018年上半年的发表量为8 篇)。在研究设计上,60.94%的文献使用的是定性的研究方法,35.94%使用的是定量的研究方法,3.12%使用混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方法。从研究层次来看,大部分文献(72 篇)围绕着个人的创业韧性进行分析,且主要集中于创业韧性的概念、结构与测量、影响因素和效应来展开;其余的则从团队、企业、社区、地区、甚至宏观经济层面研究创业和韧性的关系。

图1 每年文献的发表趋势图

图2 文献的研究方法占比分布图

2.创业韧性的概念界定

2.1 韧性的概念

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不同,到目前为止,韧性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

按研究对象来划分,韧性包括个人韧性、组织韧性和社会-经济韧性三个层次。个人韧性主要是指个人的心理韧性。Masten 等(1990)将其定义为个体成功适应挑战或威胁环境的过程、能力或结果。此后,学者们对个人韧性的理解则各有所侧重。例如,Lee 和Cranford(2008)认为心理韧性是一种能力;Luthar 等(2000)则强调韧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Fiksel(2006)、Hamel 和Valikangas(2003)将韧性概念引入企业情境,强调企业韧性是企业面对动荡的变化时的生存、适应和成长能力。这种韧性有三种表现形式:回到之前的正常状态、出现新的经营理念或变革到完全不同的状态(Scott 和Laws,2006)。在社会-经济层面,Cooke(2011)认为,韧性是社会-经济系统吸收干扰或面对变化时的调整、适应能力。

按学科领域来看,除心理学的视角外,Grotberg(2005)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将韧性定义为人类经历逆境时的面对、克服、加强和变革的能力,体现了韧性过程的动态性;而Rutter(2012)、Shiner 和Masten(2012)则从社会学出发把韧性看作是一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过程。

通过对上述韧性概念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1)变化、逆境或干扰是韧性赖以存在的前提。没有变化、逆境或干扰,韧性无从谈起。(2)适应并成长(发展)是韧性结果的重要体现。个人和企业在适应挑战和变化、克服干扰后会形成韧性,这种韧性可称之为适应性韧性。适应性韧性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和变革过程,有助于提高企业组织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Martin,2012)。(3)韧性并非是静态的。根据Scherer 等(2015)的观点,韧性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在面对变化、逆境或干扰时试图改变现状的行为会改变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使韧性具有动态性(Shiner 和Masten,2012)。

2.2 创业韧性的定义

创业韧性(Entrepreneurial resilience)是韧性概念的延伸,是将韧性置于创业领域的一种应用。创业韧性的有关研究最早出现在1986年,主要探讨创业者(企业家)的“韧性精神”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Klundert,1986),但当时并未提出创业韧性这一概念。台湾学者Chen(2005)在探索为什么有的创业失败者能够反弹而其他人不能的过程中,提出创业韧性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创业失败者克服失败的消极影响,审视失败的潜在原因,以重新创造新企业的过程。Welsh(2014)则将创业韧性比喻成个人、团队、企业、社会、商业/生态系统或子系统在任何空间或时间维度上遭遇逆境后的反弹或恢复的经历。比较两位学者对创业韧性的概念,前者从创业者个人的角度来界定,后者扩大了研究主体的范围,并导入了时间或空间的维度,拓展了概念的内涵。

然而,这两种界定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它们未明确创业韧性产生所需的特有条件。韧性发生在重大变化、逆境或风险(Lee 和Cranford,2008)的条件下和挑战性或威胁性的环境中(Masten 等,1990),既包括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遭遇的创伤和挫折,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创业韧性的产生却源于创业者新创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因此,Buang(2012)将创业韧性总结为:(1)处理企业环境所面临的高水平的、持续性的、干扰性变化的能力;(2)在各种企业问题的压力下保持健康和精力的能力;(3)利用可接受的方法从企业挫折中反弹;(4)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进行改变并利用新方法来运营和管理企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它们未凸显创业活动的特点,未明确反映创业韧性和韧性概念的区别。有学者提出,与其他经济活动相比,创业活动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创业者比非创业者有着更高的逆境指数(Baron 和Markman,2000)。鉴于此,Awotoye 和Singh(2017)提出,创业韧性是一种在面对逆境和意想不到的结果时,克服强大的创业挑战并坚持创业过程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界定创业韧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四点:(1)情境性:创业韧性必须是与创业有关,发生在创业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创业成败与坚守,否则,将难以区分其在不同领域的内涵与外延。(2)由创业引发的变化、逆境和干扰,是创业韧性发生发展的前提条件。(3)创业韧性的体现,不仅只在于坚持原初的创业理念与创业行为,也反映在根据创业情境情势的变化,合理化创业目标,既包括坚持,也包括放弃和优化。(4)创业韧性是创业者的一种能力,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既可以增强,也会减弱。由此,我们认为,可以将创业韧性定义为: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对由创业引发的变化、逆境和干扰时能否有效应对和积极调适的能力与过程。具体表现为创业者能否坚定信念、保持信心、坚韧不拔,直至达成或合理化创业目标。

3.创业韧性的测量

3.1 创业韧性的结构维度

关于创业韧性的构成,主要存在五维度论、三维度论和两维度论,且学者们在维度的命名与构成上并未达成共识。

Connor 和Davidson(2003)以Glenn 等(1990)提出的韧性模型为理论基础,在前人对意志力(Kobasa,1979)、行为导向、强烈的自尊或自信、适应力、幽默等(Rutter,1985)、耐性(Lyons,1991)及信念等韧性特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维度的创业韧性结构观点,认为创业韧性包括(1)个人能力、高标准和毅力;(2)自信、忍受消极影响和抗压力;(3)积极接受变化、稳定的人际关系;(4)控制和(5)精神感化(Spiritual influence)。这五个因素与Hedner 等(2011)以及Hayward 等(2010)对创业韧性的描述是一致的。

Yu 和 Zhang(2007)、Manzanogarcía 和 Ayala(2012)等学者对上述五维结构进行了检验,肯定了韧性(坚韧)和乐观(自信)是韧性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东方人对特定物理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方式与西方人存在不同,Yu 和Zhang(2007)以中国境内的工人、农民、教师、企业家、退休人员和大学生等为调查对象,研究得出中国情境下韧性的三因素结构维度:(1)韧性(Tenacity):主要描述个体的镇定、敏捷、毅力和控制感;(2)能力(Strength):重点关注个体在经历挫折后恢复和自强的能力;(3)乐观(Optimism):测量积极的心理和抵制逆境事件的自信。不同于 Connor 和 Davidson、Yu 和 Zhang 以一般人群为调查对象,Manzanogarcía 和 Ayala(2012)通过对 783 名西班牙创业者的调查分析,得出创业韧性的三个维度:(1)坚韧(Hardiness);(2)机智(Resourcefulness);(3)乐观(Optimism)。虽然与于肖楠和张建新得出的结论基本相似,但后者的第二个维度却更强调创业者的应变能力。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与其他行为相比,创业者在创业行为过程中面临的大多是变化和不确定性,因此,应变能力是决定他们能否生存并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Buang(2012)在《创业者韧性测量》一书中也提出了结构内容截然不同于以往的新创业者韧性三维度,具体包括:(1)自我(Self);(2)企业情境认知能力(Business situational-cognitive abilities);和(3)企业社会关系能力(Business social-relational abilities)。各子结构所包含的具体维度如图3 所示。

图3 Nor Aishah Buang的创业者韧性结构维度图

此外,Campbell-Sills 和Stein(2007)将韧性的五因素结构进一步提炼为单因素结构。Fisher 等(2016)基于415 个创业者的韧性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创业韧性的上述结构,并明确创业韧性包括创业者能适应变化、应付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应对压力使我感到有力量、在生病或遇到困难后会恢复过来、在压力下注意力能集中并清晰思考等题项。

3.2 创业韧性的测量量表

如同学者们对创业韧性的定义与结构理解的差异,研究者们在如何测量创业韧性上迄今也未能达成一致。在对创业韧性进行量化研究的11 篇文献中,1 篇采用中国版CD-RISC 量表(25条目),3 篇采用CD-RISC 之23条目量表,4 篇采用 CD-RISC 之 10条目量表,另有 3 篇用的是 Sinclair 和 Wallston(2004)提出的简单韧性应对量表。

3.2.1 CD-RISC 量表及其修订版

CD-RISC 量表是由Connor 和Davidson(2003)提出的,包括25 个条目,分别从个人能力、自信、积极接受变化、控制和精神感化5 个方面来测量创业韧性,分别包含8、7、5、3、2 个条目。量表使用 Likert 五点量表进行评分,0 代表完全不同意,4 代表完全同意。总得分在0-100 之间,得分越高,表现出的韧性越大。整个量表的克伦巴赫ɑ 系数为0.89,具有较高的信度。研究者还对部分被试进行了再测试,测试-再测试相关系数为0.87,表明量表结果的稳定性较好。量表的建构效度也通过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的评估得到了验证。笔者认为,尽管CD-RISC 量表虽为测量(心理)韧性的量表之一,但它为测量创业韧性奠定了基础。因为该量表的研究样本中包含了患有广泛性焦虑症(GAD)和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的个体,这两种症状在创业过程中和创业失败后的创业者身上常有明显表现。随后,部分学者结合不同的文化情境、不同的职业对CD-RISC 五因素量表进行验证。

Yu 和 Zhang(2007)、Manzanogarcía 和 Ayala(2012)先后在 CD-RISC 五因素量表的基础上提出了 CD-RISC三因素量表。Yu 和Zhang(2007)提出中国版的CD-RISC 三因素量表仍然包括25 个条目,韧性、力量和乐观三个因素分别包含 13、8、4 个条目。整个量表的信度系数为 0.91,三个因素的克伦巴赫 ɑ 系数分别为 0.88、0.80 和0.60。Manzanogarcía 和 Ayala(2012)调整后的三因素量表总共有 23 个条目(剔除了两个因素负荷低于 0.3 的条目),坚韧、机智和乐观分别包含9、7、7 个条目。整个量表的克伦巴赫ɑ 系数为0.89,三个因素的克伦巴赫ɑ 系数分别为 0.88、0.87 和 0.81,平均方差提取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分别是 0.57、0.60 和 0.52,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区分效度。对比这两个三因素量表,除条目数量不同外,每个维度所包含的条目也不尽相同。例如在韧性(坚韧)维度上,有7 个条目是两者共有的,但前者的这一维度还包括“有时,命运或上帝能帮忙”、“过去的成功让我有信心面对挑战”、“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我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不会因失败而气馁”、“经历艰难或疾病后,我往往会很快恢复”6 个条目,而后者却包含“我努力工作以达到目标”和“在压力下,我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清晰思考”2 个条目。

与上述两位学者一样,Campbell-Sills 和Stein(2007)也对CD-RISC 量表进行了验证。他们将1743 个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随机分成3 个子样本的数据,利用EFA 和CFA 对CD-RISC 五因素量表进行一系列的验证和修改,产生了一个单维度量表。整个量表包含10 个条目(详见表1),量表的克伦巴赫ɑ 系数为0.85,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建构效度。而且该量表也显示了良好的心理学测量特性,能够有效地测量韧性。

表1 CD-RISC量表及其调整

3.2.2 Nor Aishah Buang 的三因素量表

尽管CD-RISC 各因素量表广泛运用于韧性(包括创业韧性)的测量中,但该量表并非是针对创业者特定的心理活动及特点来构建的。因此,基于Baron 等(2007)所提出的成功创业商业模型,Buang(2012)对20 位创办企业3-5年的新创业者进行了访谈。他以输入-过程-输出模型为基本框架,根据这些新创业者就其自己企业在面临困境时如何使用韧性力量(Resilience Strength)的描述,建构了创业者韧性的三因素量表。最初的量表包含204 个条目,后经一系列标准化检验过程,最后保留了42 个分属乐观(Optimistic,O)、坚守(Perseverance,P)、健康(Fitness,F)、能力(Competence,C)、规划(Formulative,FM)、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PS)和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ing,SN)等七个子维度的正向陈述条目用于创业韧性的评测,并建议将该工具用于新创企业1-3年的创业者。从量表开发的过程来看,Buang 对每一维度的命名缺乏清晰的依据,且量表仅采用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做结构效度检验,因而该工具的适用性存疑。

3.2.3 Sinclair 和 Wallston 的 BRCS 量表

为捕捉用一种高度适应的方式来应对压力的倾向,Sinclair 和Wallston(2004)提出了简易韧性应对量表(Brief Resilient Coping Scale)。这是一个单维度量表,总共有4 个条目(包括“我寻求创造性的方法来改变困境”、“我相信我能通过处理困难的情况以积极成长”、“不管发生什么,我相信我能控制自己的反应”和“我积极寻找方法来弥补生活中遭遇的损失”)。量表采用Likert 五点量表进行评分,1 代表完全不正确,5 代表完全正确。整个量表的克伦巴赫ɑ 系数为0.69,再测信度、建构效度和预测效度都得到了验证。其他学者采用该量表进行量化研究时,量表的克伦巴赫 ɑ 系数也在 0.60-0.82 之间,CR 值在 0.71-0.88 之间,反映了该量表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4.创业韧性的影响因素

尽管学者们在创业韧性的概念界定上未达成共识,在其结构维度的认识上也存在分歧,但许多学者一致认为,韧性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可以帮助人们追求幸福,也可以保护人们抵御艰险(Hedner 等,2011)。因此,创业韧性不仅取决于创业者个人内部因素,还取决于人际关系因素和环境因素。

4.1 个人内部因素

个人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动机和人力资本三个方面。

首先,它是个人特征或特质的综合体。这些特质包括自我效能、乐观主义、坚韧、希望和灵活性(De Vries 和Shields,2006;Hmieleski 等,2015;Jeffrey 等,2012)。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Bandura,2015),它可以使创业者相信自身的能力,即使在历经失败后也会预期积极的结果,从而快速的恢复(Jeffrey 等,2012;程族桁等,2017)。乐观者善于感知美好的未来,而且会积极归因(Hmieleski 等,2016);坚韧可以推动创业者在遭遇挫折或逆境后仍能砥砺前行(Markman 等,2005);希望重新开始并创造价值也有利于创业者从过去的经历中恢复过来(Scherer 等,2015)。这些因素都是心理资本的基本维度,与创业成功显著正相关(Baron 等,2016;Hmieleski 等,2015)。灵活性是一种创业者在面对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时能够快速调整和适应的能力,这种适应力对创业韧性有正向解释力(Jeffrey 等,2012)。高情商创业者能有效地缓解压力,面对障碍时在情绪上更具韧性,还能在激励和领导员工、帮助员工应对工作压力方面会更成功(Humphrey,2013)。此外,对负面情绪的容忍(Doern,2016)、知识获取(唐静等,2016)和创业者的性别(Jenniffer 和 Rayini,2013;Simmons 等,2018)、种族(Lugo 和 Shelton,2017)等都会影响创业韧性。

其次,动机。除了上述个人特质,动机也被认为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有强烈动机的人会自主追求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即使在无人认可或支持的情况下,仍能专注、长期地坚持下去,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与其他创业者相比,这类创业者的韧性更好。有学者通过观察发现,动机可以内在地驱动创业者从失败中反弹,开始另一项业务,并实现更高的增长(Yamakawa 等,2015)。身份重建是促使失败的创业者重新开始创业的动机之一(Chen,2005),高成就动机也是创业者克服挑战、坚持创业的动力(Sabiu 等,2017)。

第三,人力资本。大量学者研究发现,创业者的能力、受教育水平、先前的创业经历等对创业韧性的形成和提升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人力资本较高的创业者在遭遇逆境时,基于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判断能形成正确的认知并找到解决方法,因而能够更快地从逆境中得到恢复并坚持创业(芮正云和方聪龙,2017;Williams 和Shepherd,2016)。此处,创业者的能力主要指创业者应对逆境的能力,包括自省能力、学习能力和谋划能力等。这些能力有利于促进个人对自身能力的重新认识,从而从创业失败中进行学习,获取知识,捕捉和利用新的创业机会连续创业(Chen,2005;唐静等,2016)。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创业者,拥有的社会关系越强,可得到的支持和帮助越多,其创业韧性越高(Sun 等,2011;Simmons 等,2018)。而且,受过高教育层次的创业者,能更好地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从而带来更高的经营绩效(王晓文等,2012)。先前的创业经历也是影响创业者从失败中反弹、取得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Sun 等,2011;Ayalaa 和 Manzanob,2014;Williams 和 Shepherd,2016;Branicki 等,2017)。无论过去的创业经历是否成功,创业者对企业运营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以一个更积极的态度来对面失败,吸取经验教训,习得创业成功所需要的技能。

表2 创业韧性的内在影响因素

4.2 人际关系因素

在创业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支持通过提供情感鼓励和支持、有价值的商业信息、资金及其他资源、社会关系网等让创业者更具韧性(Scherer 等,2015;Chen,2005;Singh,2011;Wing-Fai,2016;Bocken,2015;Khelil,2016;Herbsepich,2014)。根据社会支持的不同来源,下面主要从非正式支持关系和正式支持关系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4.2.1 非正式支持关系

非正式支持关系主要指家人、朋友和邻居对创业者的支持关系,这种关系为失败后创业者的情绪平复、信心重建、获得重新创业所需资源提供强大的后盾。在这些关系中,配偶的鼓励和支持尤为重要。在创业者遭遇失败后,其配偶(如妻子)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给予他们力量,鼓励他们用积极地态度面对未来(Scherer 等,2015;Chen,2005;Yang 和 Danes,2015;Singh,2011)。此外,校友网络也是非正式支持关系中极为重要的因素(Wing-Fai,2016)。校友除了能提供情感和物质支持外,还能提供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和合作机会,甚至为他们创造更广泛的关系网络。

4.2.2 正式支持关系

正式支持关系主要是指创业者与员工、合作者和其他专业群体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即使雇主失败破产,员工对他们也不离不弃。这种类似“朋友”的雇佣关系,激励着雇主继续创业(Scherer 等,2015)。合作者包括股东、供应商或销售商。股东不仅可以在企业处于开创或危险阶段持续地投入资金和其他资源,而且能够基于自身的经验和技能提出专业的运营建议(Bocken,2015)。对供应商承担失败债务的责任也能促使失败的创业者重新创业(Chen,2005)。此外,诸如创业咨询公司或行业协会也能帮助创业者获取一些关键的、有价值的信息(Khelil,2016)。

表3 创业韧性的人际影响因素

4.3 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学习理论(2015)认为,可用人、行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解释心理机能,因此,环境因素对创业者的创业韧性也会产生影响。具体包括:(1)文化。与创业韧性有关的文化环境主要指对失败的宽容,对企业失败持更宽容态度的文化会鼓励创业者冒险并重新开创企业。Simmons 等(201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公众对企业失败的耻辱感和恐惧感会正向调节不同性别的创业者重新进入创业状态。(2)政府支持。部分创业者(企业家)在经历危机后,可以得到当地政府或委员会的诸如行动支持(例如清洁援助)、情感支持、财政支持(商业利息减免、一次性付款、贷款)和信息(Doern,2016)。(3)创业类型。创业企业根据创立基础可以分为基于资源(关系)、技能、知识和风险投资4 种类型,而基于资源型企业的创业者韧性显著高于基于知识和风险承担型创业者(Sun 等,2011)。

表4 创业韧性的环境因素

5.创业韧性效应

作为一种能力和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创业韧性对个体和组织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5.1 个人层面

5.1.1 决定创业意向

如前所述,韧性通常被看作是自我效能或乐观主义的综合体,有抱负的创业者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充满压力的环境,从而更可能去开创新企业。因此,个体内在的创业韧性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开始创业而其他人不行。Bullough 等(2014)考察在逆境条件下危险感知、创业自我效能、韧性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得出韧性正向影响创业意向,并对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意向关系起调节作用。Monllor 和Murphy(2017)把韧性比喻成盾牌,能保护创业意向免受创业失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创业意向。

5.1.2 应对创业失败

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韧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逆境的诠释、应对逆境的能力以及恢复过程(唐静等,2016)。因此,有韧性的个体能快速有效地从充满压力的经历中得到反弹(Stefen 和Rod,2017)。可以说,创业韧性就代表着创业个体在遭遇失败后仍能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或重新再创业的能力(Stefen 和Rod,2017)。Hayward 等(2010)也认为,越自信的创业者越具有韧性,从而更可能在经历失败后形成后续的风险投资。唐静等(2016)三位学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质化分析构建了韧性——知识获取模型来解释大学生创业失败后创业韧性影响知识获取进而影响连续创业的机理。

5.1.3 预测创业成功

有韧性的创业者不仅能克服竞争日益激烈、环境快速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为成功做好准备;而且能够在有风险、变化和逆境的情况下,准确地识别和挖掘创业机会,确定创业目标并最终实现目标。Fisher 等(2014,2016)发现创业者比其他人群更有韧性,而且个人层面的韧性显著影响创业热情进而影响创业成功。除了创业者的个人韧性,创业成功还与创业类型有关。资源型企业比那些风险型或知识性企业更容易成功,更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Sun 等,2011)。

5.2 组织层面

5.2.1 影响组织绩效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遭遇经济衰退、竞争环境恶化、缺乏资本、错误决策和知识产权等事件而走向破产或创业失败,创业韧性在创业者应对这些高强度挑战、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Awotoye 和Singh(2017)基于创业认知过程的分析,提出命题创业韧性能够调节高强度挑战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创业韧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郭骁(2011)认为,从创业机会的识别、评估到创业行为,最后转化为企业绩效,创业者韧性能力中的坚持与执着至关重要。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创业韧性对创新性创业机会和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起部分调节作用。

5.2.2 解释企业成功

有的学者认为,韧性既然是维持企业经营能力的关键因素,那么更有韧性的创业者将来会更成功的假设是符合逻辑的(Hayward 等,2010)。Ayala 和Manzano(2014)证实了这一假设。如前所述,创业者韧性包含毅力、机智和乐观三个维度,他们发现这三个维度和企业成功(增长)显著正相关;性别对这三个维度和企业增长的关系起调节作用。Fatoki(2018)发现,创业韧性不仅能预测创业者个人的成功,对中小型企业的成功也有显著积极影响。

6.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关于创业韧性的研究日益丰富,但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6.1 概念界定和影响机理缺乏深入研究

首先,理论界对创业韧性未提出一个统一的概念。有些学者虽结合创业活动的特点对创业韧性进行了界定,却未明确地包含创业行为活动和思维模式的相关特点(Korber 和McNaughton,2017)。而且,学者们对这个概念进行界定时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其结构维度也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其次,大量学者更关注创业韧性的效应,而对于创业韧性形成的研究则相对缺乏。另外,学者们主要关注创业韧性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对其消极效应的研究则处于空白。最后,创业韧性效应的研究内容有待深入。创业韧性发挥调节作用的成果较丰富,而关于它如何影响个人和企业层面的创业绩效和成功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却不多。

6.2 有关测量工具亟待完善

文献回顾表明,尽管CD-RISC 量表为创业韧性的测量提供了基础,但不同文化情境、不同填答者对同样条目的反应仍然具有较大的异质性,量表是否具有跨文化测量恒等性有待更多研究的支持。此外,学者由于研究角度、研究目的和理论出发点不同,导致创业韧性量表开发或修订后的题项、维度与命名并不具有一致性。由此,也提醒我们,创业韧性的精准测量仍然有极大的改进空间。基于创业者本身在创业过程中遭遇挫折、干扰与逆境的特点与文化情境进行相应量表的进一步开发将有利于深入探究此一问题的影响机理。

6.3 本土化研究严重不足

从国内外文献搜索的结果来看,国外学者研究创业韧性的文献数量达百余篇,而国内不足十篇,说明创业韧性的本土化研究严重不足。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性口号,至此掀起了全民创业的新浪潮。创业是富有挑战的,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创业者韧性如何?在中国情境下,创业者的创业韧性如何发挥作用?怎样通过及时的干预来提高创业韧性并实现创业成功?这些问题的本土化研究对于中国实现“双创”战略、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逆境韧性创业者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