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劳动就业观念及相关制度对我国稳促就业的影响
——兼议“国发〔2018〕39号”文

2019-05-15涂永前

社会科学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政服务

涂永前

(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100872;辽宁大学 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2018年11月16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39号),该文件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就业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该文指出我国当前“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对就业的影响应高度重视”,再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紧接着在2018年12月19-21日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在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在其报告中一再强调“就业优先”为当前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在过去的2018年,国际环境变得错综复杂,加上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在此背景下,按照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前述国务院及党中央的两个重要文件和报告本作实事求是、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稳促就业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而提出的系列应对之策。

一、国发〔2018〕39号的核心内容及其解读

该文件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稳促就业工作所做的决策与之前的文件有一些明显不同新主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一)为了加大稳岗支持力度,该文件规定针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明确要求届时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2019年全年,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 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6 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上述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列支。一直以来,相较于基本养老及基本医疗等其他社保经费的列支来说,失业救济金的发放由于诸多现实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落实,从而导致利用不充分,因此该部分资金沉淀大,此番中央根据现实需要,释放该部分基金积累鼓励支持相关参保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激励这些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

(二)为支持吸引就业人口最多、以民营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该文件倡导各地都要积极从金融、服务和政策方面支持小微企业及创业,从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应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低费率的担保支持,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支持力度,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自主创业的及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提供不同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要求各地可因地制宜适当放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由此产生的贴息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推动奖补政策落到实处,按各地当年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奖励创业担保贷款基金运营管理机构等单位,引导其进一步提高服务创业就业的积极性;鼓励各地加快建设重点群体创业孵化载体,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根据入驻实体数量、孵化效果和带动就业成效,对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一定奖补。支持稳定就业压力较大地区为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免费提供经营场地。

(三)对当前就业存在困难的群体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给予大力支持,当前就业困难的群体主要包括未就业毕业生、困难企业职工及失业人员,该文件给予这些群体前所未有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财政支持。具言之,文件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将就业见习补贴范围由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扩展至16-24 岁失业青年,鼓励参加最长达12 个月的就业见习,给予见习补贴,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要求2019年全年困难企业根据本文件精神组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所需经费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经当地人社保障部门审核评估合格后,由就业补助资金予以适当支持;明确支持各类高职高专、普通高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符合条件的企业承担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失业人员根据培训成本、时长、市场需求和取得相关证书情况等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在未来两年,专门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培训期间再给予生活费补贴并进行了具体规范;放宽技术技能培训补贴申领条件,未来两年将技术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由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放宽至参保1年以上,参保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在参保地申请技术技能提升补贴,所需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列支。

(四)对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帮扶,具体来说在失业者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申请享受当地就业创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大龄、残疾、低保家庭等的失业者可在常住地申请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就业援助;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由失业保险基金发放失业保险金,其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通过综合施策,帮这些困难失业群众解困脱困。

最后,该文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在本文件印发之日起30日内,制定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各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和财政状况合理确定享受政策的困难企业范围,突出重点帮扶对象,合理确定补贴等标准,确保各项政策尽快落地。对于困难企业,强调要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通过转型转产、培训转岗、支持“双创”等,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依法处理劳动关系;引导职工关心企业生存与发展,鼓励困难企业与职工就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及就业岗位保留等进行广泛的集体协商,稳定劳动关系。

总体来说,该文件紧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局面以及劳动就业市场的严峻状况,提出了极其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对就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是近二十年来少见的。

二、国发〔2018〕39号出台的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0月19日发布的主要经济数据表明,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5%,创近十年来新低;居民债务快速增加,对汽车类等居民消费产生较大负影响。预计在四季度,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减弱。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在金融严监管、地产严调控、债务严管理政策之下,企业资金趋紧、违约事件增多、信用风险明显上升,并产生信用紧缩效应,影响内需扩张。对外,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随之而来的中美贸易冲突不断演进导致外部环境存在恶化态势,外需受到极大影响,经济持续发展不确定情形加大。加上这些年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至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及南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再则,在我国较为发达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逐步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劳动,大量流水线产业工人面临失业再就业挑战,整个就业市场明显受到较大影响。一些具体的统计数据可以通过表1、表2一窥端倪。①统计信息根据财政部官网数据整理。

表1 2018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明细及变化

表2 2018年1-10月全国税收收入明细及同比变化

三、是什么影响了我们扩大就业?

(一)部分劳动观念亟待矫正

上述文件提出各级政府要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主动提升就业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就业创业。但是如何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恐怕是我们很多人都不曾思考过的问题,因为一些错误的、扭曲的劳动观念存在我们思想中久矣。

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②2019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年末全国内地总人口139538 万人,其中:0-15 岁(含不满 16 周岁)24860 万人,占总人口比为 17.8%,16-59 岁(含不满 60 周岁)89729 万人,60 周岁及以上 24949 万人,占总人口比为17.9%。这个统计报表当中有两个信息非常关键;首先,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 亿人;其次,我国60 周岁及以上人口首次超过了0-15 岁的人口。这是我国人口统计报表上首次出现60 周岁以上人口超过15 周岁以下人口的现象。更多详细数据可参见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部分城市的老龄化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非常突出,尽管大多数老年人习惯居家养老,但是老年看护人员的缺乏极其严重。据民政部的一项统计显示,参考国际养老照护标准,失能老人按照养护比例1∶3,约需要1000 万名护理人员,而目前全国整个养老护工群体才100 万,专职养老护理人员才30 万,拿到养老护理资格证书的仅3 万。面对养老护理人才匮乏的现状,2015年,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遴选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的通知》,决定开展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遴选工作。是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批复全国100 多所高职高专开办老年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及家政服务等专业。2016年,全国有88 所高职高专学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仅2583 人。[1]从最近几年的招生和就业效果来看,除了少数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较为成功之外,大多数学校的招生存在同样的窘境,诸如:“老年护理是属于护理学专业里面的一个专业方向,作为新增的专业,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是自愿报选,大多数是被调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不高”;“老年护理专业就业面比较狭窄,对口的就是医院护理、养老机构等,工作脏累待遇却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专业的生源选拔。”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家政服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方面。据国家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系统(PADIS)测算,如果将居家养老、婴幼儿保育、高端家庭未来需求岗位和重度残疾人照顾需求的预测结果进行分阶段计算,预测得出2018年家政服务业需求量为4560 万人,2025年稳步增长至4946 万人。①根据该中心测算,中国城镇日常生活需要照顾的60 岁及以上老年人数将由2018年的2021 万增加到2020年的2178 万,2025年的2652 万,2035年的3 929 万。在高需求水平下,城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量将从2018年的2100 万人增加到2035年的5000 万人,增加1.4 倍;在低需求水平下,城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量将从2018年的424 万人增加到2035年的1006 万人;在中等需求水平下,城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量 2018年为 997 万人,2020年为 226 万人,2025年为 1701 万人,2035年达到 821 万人,大约 10年增加1000 万人。在婴幼儿保育方面,中国0~6 岁城镇婴幼儿人数将由2018年的11504 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511 万人,然后减少到2025年的10268 万人、2035年的8371 万人。按照0~3 岁婴幼儿中有15%需要保育服务,4~6 岁幼儿中10%需要保育服务进行测算,2018年婴幼儿保育需求量是1489 万人,2035年是1072 万人。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巨大,社会一片叫好,但是考生及考生家长对这些专业却缺乏热情。这些城市生活越来越不可或缺的服务行业为什么人才培养及供给就这么困难呢?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思考了很久。我发现被扭曲的劳动观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老年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及家政服务等专业招生不理想主要是因为考生及考生家长认为社会上很多人对这些职业的评价是“低人一等,是服侍人的,跟旧社会佣人一样,会让人瞧不起,都不好意思跟别人介绍自己的工作”,让很多本来想通过考上大学后从事高大上职业的考生心存芥蒂进而排斥报读相关专业。这种对服务他人劳动职业的歧视的陈腐观念根源在哪里?是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吗?到底是什么误导了我们的劳动观念?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当中,我们的确有长幼有序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尊卑及等级有别的观念,但是从古代皇帝及官宦家庭遴选婢女佣人的严格程序来看,一定得有相当身份的人保荐,并且要经过极其严格的身份背景调查等类似现代机关事业单位录用人才的政审程序之后,只有那些相当忠诚、可信的人才会得到这些职位,因为主人及其家人的饮食起居、安全将来都由这些人来保障。这种主仆关系一定是非常信任的关系,是“身边人”,主人如果真的像一些影视剧那样“如阶级敌人般”残酷、苛刻对待家佣,其不利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回到现实中,不论是民国还是新中国成立,很多领导的秘书、司机、随从其实很多时候是担任类似角色,领导和秘书等随从之间必然是信任关系,如果没有信任和忠诚,秘书职位必然不保。从近三年来公开的一些裁判案例可知,很多官员腐败案件的查处都是从秘书、司机及随从那里寻找突破口的,这些身边人对服务对象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甚至很多时候就可以代表领导。所以,个人认为现在很多的影视剧都在渲染这种错误、有悖常识常情常理的主仆关系就是下贱的、低人一等的观念是极其荒谬的,这些缺乏常识的剧情是经不起深入推敲的,其实也是在毒化人们心中劳动观念,传递的是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背道而驰的错误观念,不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第二个理由源自最近一些年来个人所做的菲佣研究。最近几年来,笔者受人社部相关委托从事了一些关于菲佣问题的研究,众所周知,国际劳务输出是菲律宾这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中菲佣和护工的输出占绝大部分。②根据菲律宾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6年菲律宾海外劳工现金汇款总额为269 亿美元,现金汇款与实物汇款总额达297.1 亿美元,外劳(主要是菲佣和护工,其次还包括海员、建筑工人)汇款占国民总收入的8.1%。菲律宾作为一个以天主教信徒为主的国家,国民中有85%左右人口笃信天主,乐观、友善、守法。菲佣以其专业、敬业、勤劳、忠诚于雇主等享誉世界家政服务行业,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拥趸。除了极少数虐待菲佣及不良菲佣实例外,绝大多数菲佣在雇主家庭是得到尊重的,笔者在菲律宾本土及香港等地调查的很多菲佣雇主家庭,当菲佣在一个家庭工作达到5年以上,雇主通常会把菲佣及其家人视同家人对待,子女教育、生活起居等一系列家庭生活及出行由她们安排,对于家佣的良好服务,很多雇主都是通过年终红包等形式给予激励。这种情形也发生在一些雇佣菲律宾护工的养老院,这些菲佣高学历护理人员尽职尽责,在美、加、北欧及日本[2]等国家的高端养老院备受欢迎。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也对菲佣及护工进行过细致交流,虽然很多菲佣生长在农村或城市边缘,整个家庭在经济上比较拮据,但是由于菲律宾已经普及高中教育,并且目前在海外从事家政服务职业至少都要专科以上毕业,并且是经过专业机构培训考试考核通过才可以从事该职业,他们对从事家庭服务这种工作不存在我们想象的那种低人一等的观念,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正规职业,并且不会被人歧视,在菲律宾,不仅整个国家把他们视为这个国家的英雄,家人也会以他们为荣。他们最讨厌的是那种好逸恶劳的懒人。其实,很多菲佣通过其勤勉劳动不仅获得认可和礼遇,而且其收入水平也随着其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工作年限久而达到当地同行业的中高收入水准。很多菲佣会一直从事该职业到退休年龄,当然也有很多工作到一定年限后,因为家庭原因回国与家人共同生活或再创业的情形。

这种对家庭服务工作的认知情形同样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在社区为邻居提供服务的家政工人,很多从业者都认可这是一种正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认为这是一种社会分工,每个人由于自己的家庭和教育背景所限,充分重视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丝毫没有被人轻视之感。有一些国家,如瑞士、德国和日本,有一些职业,同样是低技能手工工作,一些传统家族数十代人直至现代都从事相同职业,并不断发展出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家族企业。①日本放送协会(NHK)纪录片《日本企业长盛不衰的奥秘》曾披露了一组数字:日本创业100年以上的企业多达50000 家,创业200年以上的企业总数多达3000 家。世界最古老的企业也在日本。而世界各国中,200年以上的企业,德国有800 家,荷兰有近200 家,美国有14 家;亚洲范围内,中国大陆有9 家,中国台湾有7 家,印度有3 家。参见正和岛:《50000 家百年企业,比世界全部大国加起来还多!日本企业是如何做到的?》,https://www.sohu.com/a/166671670_466446。因此,如何看待正确看待每一份职业是我们当下亟须改变的现状。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曾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但是现在还有许多人,不仅自己对劳动存在不正确的观念,还存在不尊他人劳动、鄙视和歧视他人劳动的极端情形,这种情形非常不应该。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让人受尊重。要实现稳促就业,是时候对一些陈腐、被扭曲的劳动观念进行系统改造的时候了。

(二)传统就业观念造成的障碍

改革开放四十年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乡人口变化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78年,中国总人口9亿6259万,2000年12亿6743万,2015年13亿7462万,2016年13亿8271万,人口稳步增长,增速则明显下降。1978年,中国城镇人口1亿7245万,2000年跃升至4亿5906万,2015年7亿7116万,2016年达到7亿9298万,是1978年的4.598倍。相形之下,农村人口进一步下降,2016年,只有5亿8973万,比城镇人口少了2亿325万,相比1978年整整下降了25.4%。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还将继续下滑。这种状况势必给城镇人口就业带来巨大挑战。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转移到了第三产业。

这种情况下(图1),我们虽然计算城镇失业人口时没有计算这部分农村户籍人口,但是他们对城镇就业的巨大影响已经不能让我们简单只计算城镇人口的就业率了。我认为当前需要改变就业率测算标准,将所有适龄劳动力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当前大多数返乡再就农业的农民工也是我们需要给予极大关注的群体,因为这些人不是真正回到了农村,而是生活在城镇。他们拥有发达地区工厂的工作经验,为了生存大多数人能够适应城镇生活,但是关键是城镇经济或者说县域经济主要是服务业,同质化非常严重。要纾解当前城镇人口的就业压力,各级政府需要认真根据本地适龄劳动力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发展路径。

图1

图2

文件提出针对失业大学生、城镇失业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其实还可以针对农村适龄劳动力同样进行就业技能提升培训,比如在农业人口密集地区因地制宜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结合新时代的科技发展,提升农民的耕作技能,一则是鼓励农民科学种田,发展特色农业,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思路。传统中国乡土社会一直就有“好男不外游,好女不外嫁”的守旧理念,这种就业理念一直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都有很大影响,2016年笔者研究团队与阿里巴巴研究院就农村大学回乡参与“村淘”项目创业/就业意愿进行过调研,约有78%的农村大学生希望回到本乡本土就业,最佳就业地域是在所在地市及省城就业,只有小部分人选择跨区域就业。①具体数据如下,近3/4 的农村务工者希望能在本省内实现就业。其中,46.68%的务工者希望在本县内就业,28.11%的务工者希望在本省内实现就业。而仅有12.27%的农村务工人员希望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求职就业(表5)。由此看出,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者希望在本地或就近实现就业。涂永前,查怡帆,李昕祎等:《农村电商平台农村务工者求职状况研究》,《创新》2017年第3期。该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人的观念还是在本乡本土就业或创业。在当前这种就业局面下,可能需要就业观念进一步开放。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都在不断萎缩,城镇化进程必然导致这种局面的产生。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的转移势必会向城镇发展,但是在大多数以服务业为主的城镇发展因为同质化的劳动力人口密集而存在就业空间狭小,因此除了政府要引导劳动力人口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外,劳动者观念的转变也是极为重要的。

以我国的劳务输出为例,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图2),2017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7.9 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 万人。2018年9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6 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3.5 万人,尚不足100 万人。这个数字与我们的近邻菲律宾相比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根据该国国家统计局显示,截止到2015年8月月,菲律宾总人口才1.0098 亿,每年向海外国家输出劳动力200 万人,海外劳工整体数量占到菲律宾总人口的6%左右。这些海外劳工当中女性主要集中在服务、文职、医疗行业,男性则集中在农业、建筑、生产以及运输行业。2018年12月18日菲律宾《每日问询者》的一篇新闻:2018年前10 个月,菲律宾海外劳工向菲律宾境内汇款总额达到了265 亿美元,同比增长2.9%,仍然保持全球第三名的位置。②本数据根据商务部、智研咨询网站发布的信息整理(图2、3、4)。

实际上海外劳工汇款是不少人口大国家获取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墨西哥、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等,由于这些工业制造业一般,本身又没有太多的资源产品供出口,其对外贸易往往是逆差,因此获得外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海外劳工的汇款。其中,孟加拉国在前10 个月外汇汇款流入了159 亿美元,排名全球九。而排名第一的是印度,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17年印度海外劳工汇款总额约为690 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一,而且连续多年排名第一。但是相比之下,我国的海外劳务输出与我国的劳动力人口、人口总量是不相匹配的。这种状况存在的原因其实值得分析,应该说中国人海外经商及海外打工的历史非常久远,很多海外华侨其实最初也是从做劳工开始的,但是我们海外劳务输出领域却一直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根据商务部、智研咨询的统计显示(如图3),2017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2.2 万人,2018年1-9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5.5 万人;2017年,我国承包工程项下派出22.2 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 30 万人,2018年 1-9月,我国承包工程项下派出 17.3 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 18.2 万人;2018年1-9月,我国承包工程项下派出 17.3 万人,占 48.7%,劳务合作项下派出 18.2 万人,占 51.3%(如图 4)。从这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海外劳务不仅人数极其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建筑市场及日本的农业及工业研修生项目。

相比其他发展中国的国际劳务输出而言,我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为经历了改革开放40 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对我国企业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在西方经验基础之上创新了我们的管理和管理模式,一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行业标杆。在国家层面,我们注重产业工人、专业管理者及农业人口的教育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工人和管理者在对劳动规章管理制度的遵从、产品质量意识、劳动效率提高、勤劳及专业经验积累上明显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同等人士要高很多,这些劳动力优势应该得到更多的发挥。未来我国在海外劳动力输出方面,其实可以大有可为。

图3

图4

再其次,即便大多数低技能劳动者没有海外劳务工作机会,尤其是针对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来说,其实未来可以服务城市为主要就业发展空间,重点以家政服务和养老服务为职业发展目标。目前,一些城市已经明显进入老龄化社会,前面已经提及城市养老服务及家政服务专业人才缺乏至少是在5000 万以上,因此,我们在发展海外劳务输出的同时,也可以更多注重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及城市失业人口的再就业培训,缓解就业压力。但是当前对于劳动者一方来说,需要更多改变;劳动观念和就业观念,正确对待这些职业,只有这样才会抓住就业发展机会。

(三)国家政策尚有巨大释放空间

1.说到大力培养家政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笔者曾经对北京市富平学校进行过调研。该学校是一家关注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通过培育和支持行业标杆型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人才,促进贫困人口的福利改善与平等发展机会增加、促进社会公正发展的非营利组织。由茅于轼、吴敬琏、柳传志、林毅夫、汤敏、资中筠等社会知名人士创办并担任董事。该学校自2002年创办至今,已从初期的家政服务员培训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孵化和培育社会企业、培养社会创新人才的专业服务机构。根据笔者与曾经担任北京富平家政学校教务主任、校长、工会主席十余年的栾顺喜进行过交流。该校等成立之初,一直致力于帮助中西部贫困家庭的女性在城市实现体面就业和发展。平均每年有1200 多名女性在此免费接受家政服务员培训,至今已有近3 万人在此得到培训并受益,其中90%来自偏远山区,累计为2 万余户北京市居民提供了放心、专业、有保障的家政服务。10年来,富平家政与社区服务主要通过“民办公助”的模式,通过专业的技能培训,通过互助公益网络的支持和后续服务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女性去实现“摆脱贫困,开拓新的人生”的目标。但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这些接受培训的女性,五年以后能够在留在北京工作的不到百十人。据分析,主要原因有很多,一是很多人不习惯离家太远,这些接受培训的女性多为已婚生育女性,一人在京工作,离家太远无法尽心服务家庭老小,家人抱怨甚多,导致家庭关系出现问题;二是存在饮食、文化、生活等不习惯,曾经在农村的闲散生活与城市的快节奏、工作高要求有些格格不入,久久无法协调;三是由于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干几年选择回家是迟早的事;四是乡里邻居及部分家人等对从事此类工作说三道四,对从事正儿八经的家政服务工作不太理解;五是一些雇主对家政服务人员存在地域歧视及不尊重家政工人劳动等情形导致一些家政工人无法适应,等等。所以说这些外来的家政服务人员,最多在北京干5年就基本回到老家了。笔者曾经就雇佣外地劳动力在京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家政服务公司及家政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进行过沟通,外地来京从事家政服务的女性工作者流动性很大,其中原因与前述富平学校接受培训的女性就业者类似。不过这些家政培训机构和中介机构对于培训和雇佣农村女性从事家务工作最大的疑虑是一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家务工人守约意识差,一旦熟练相应技术或者掌握一定雇主资源就会寻求单干或者几个老乡或朋友自己接单,缺乏忠诚度,与雇主机构脱离关系,等等情形,这种情况也导致一些家政学校或中介机构前期的培训和资源投入无法得到回报,因此其与这些来自农村经过一定家务培训的女性签约时存在诸多担忧,为了保证诚信就业等,家政学校及中介机构也是想尽各种办法去约束接受培训者和员工,往往因为措施导致纠纷者并不鲜见。

2018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下一阶段要推动城镇化发展,抓好已经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工作,督促落实2020年1 亿人落户目标,提高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此,我们呼吁为了扩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让他们真正成为城镇居民,能够在城市务工,能够安身立命,我们尚需要做好更多配套工作,尤其是大城市需要有更多包容性,要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及其住房问题,让这部分劳动者未来能够长期服务城市,从精准扶贫、城市长远发展及稳定就业等角度,我们必须在接纳更多的农村人口在城市稳定工作与生活,要有制度化的解决方案。在经济状况好、相应条件成熟的省份或地区,逐步试点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没有身份识别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均等化服务,真正做到所有居民平等享有退休养老保障,释放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业动力。

其次,要加强农村劳动力人口的知识更新和劳动意识更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和服务意识,提升其知法守法守约意识,通过更多鲜活的典型事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组表述都深深植入到大家的思想和行动中来,长此以往必将会使我们回归正常的劳动认知,正确、平等看待每一份职业。

2.从世界一些国家的企业税负来看(图5),我国企业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在这一领域还可以酌情考虑进一步进行削减。即将到来的由税务机关统一征收社保费将会使我们的社保费更具刚性,但是从目前笔者得到的一些材料显示,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其中很多在社保费缴纳方面都存在与刚性规定较大的差距,很多企业为了削减用工成本,在社保缴费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形,有些甚至是明显违法,这种状况需要社保费征收机构与地方政府进行更多的协商,必要时国务院需要有一些更加明确的指导性文件,以便缓解社保费税务机关统一征收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图5

其次,目前由于部分企业雇佣的是农村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享有的是农村的新农保和新农合等农民社保。未来,我们最终会实现城乡居民不区分职业和身份的统一、均等化的社会保障服务,针对农村劳动力人口的社保费缴纳问题,决策机构可否研究考虑雇佣农民工的企业考虑给予农民工工伤保险之外的、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并且根据情况酌减,目前农民工是不享受这些城镇就业居民所享有的社保福利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其医疗和工伤保障其实很重要,但是目前农民只能享受各自农村的新农合与新农保,并且与城市居民所享受的社保福利差距巨大,一旦发生疾病农民工必须得返回所在地进行医疗并只能在当地享受新农合福利,给目前的农民工异地城镇就业带来很大麻烦。另外,对于农民工的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暂可不予考虑。相信,在未来,没有身份识别的、均等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必将有利于农民工再就业、农民的市民化及整个社会的更加公平。

四、结 论

恩格斯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3]。“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一切。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一切。同时,劳动是最好的社会保障措施,劳动权是一项人权。劳动的性质和劳动权的人权保障决定了劳动法是人权法、分配法、第一位的法律和社会保障法。[4]新时代我们党和政府一再呼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面对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可能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困局,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摒弃错误的劳动和就业观念,真正树立“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正确观念,并同时给予劳动者,尤其是低技能劳动者和缺乏技能训练的劳动者更多充分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要鼓励劳动者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同时也要让劳动者通过社会服务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一切为了民生,为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政府还应该通盘考虑给予创业者、企业更多激励,只有通过扩大就业,“稳促就业”才能真正保就业。同时,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要不断将一些差别化的待遇通过不断发展经济、教育、社会事业等进行压缩,发挥每个个体的劳动积极性,使全社会真正能够享受均等化的各项社会服务。

猜你喜欢

家政服务
农嫂进城——家政行业状态观察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中介型家政O2O企业价值链优化策略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