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5-15叶珍
叶 珍
(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10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的一种亚急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喉痛、肌肉酸痛、恶心、干咳、发热,其中刺激性干咳为突出症状,严重可诱发呼吸道疾病[1]。及时对症治疗、控制炎症、改善通气换气功能、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治疗原则,是治疗小儿肺炎及预后的关键。因医疗技术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常规护理肺炎患儿的措施已经不能满足治疗护理需求。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及时医治易造成患儿器官功能障碍,影响大脑、心脏等器官的发育,预后情况不佳,仅仅有效对症治疗还不能很好的痊愈,优质的护理措施影响着患儿预后及康复[2]。个性化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综合性护理干预。为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肺炎治疗的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向自愿加入研究的患儿家属告知研究内容、研究的注意事项,患儿家属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儿男24例,女19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5.1±1.7)岁,病程(1.29±0.31)天;对照组患儿男26例,女17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5.3±1.1)岁,病程(1.76±0.42)天。两组患儿在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入院治疗一致: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对症应用抗生素,缺氧患儿应及时给予吸氧,发热、咳嗽咳痰患儿应及时降温退热、祛痰止咳,保持呼吸通畅,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
(1)心理护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年龄均小,对待患儿温和、亲切,依据儿童的行为特点布置病房,改善病房条件,如:病房主色调为暖色系,配备儿童能接触的书籍、安全性能好的玩具、电视机等,缓解儿童就医治疗的紧张恐惧感。依据病情需要,设立单独隔离病房,避免交叉感染。
(2)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与家属应先进行沟通及治疗目的的讲解,获得支持与信任。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患儿咳嗽咳痰的方法,对咳嗽无力或不会自主咳嗽的患儿采取特别措施,如变换体位、拍背等方法。对需要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应雾化结束后15分钟再拍背咳嗽排痰,护理人员应注意患儿痰液粘稠度,必要时应用小儿吸痰法。对于不配合的患儿不应勉强,安抚好患儿情绪后再继续进行护理操作,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
(3)饮食运动护理:依据患儿病情有效指导患儿饮食,多食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的食品,多喝水,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多吃水果及五谷杂粮。适当进行锻炼,没有治疗项目时可以多走动,多玩些儿童可以适应的运动器材,加强锻炼有利于患儿健康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4)加强监控观察:患儿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治疗,多为静脉滴注,护理人员应加强自己的专业技术,尽量一针即中,减少患儿痛苦。加强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控,有发热等其他症状应立即对症处理。遵医嘱用药,改善患儿各种不舒适症状,如胃肠道不适、口腔、面容等。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疗效为显效(呼吸、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程度明显缓解)、有效(呼吸恢复正常,体温、咳嗽缓解但未达到正常)和无效(呼吸、体温、咳嗽均未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经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儿显效35例(81.40%),有效7例(16.28%),无效1例(2.33%),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患儿显效21例(48.84%),有效4例(9.30%),无效18例(41.86%),总有效率为58.14%,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
2.2 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 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四季均可发生,小儿肺部未发育成熟、抵抗力弱,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死率高。随医学技术发展,临床护理亦不断创新提高护理质量。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过程中,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促进患儿咳嗽排痰,减少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促进患儿健康恢复[3-4]。个性化护理模式,依据患儿病情情况,通过对患儿的心理、呼吸道、饮食运动、观察方面,提高护理治疗效果,给予患儿关怀,专业技术减轻患儿治疗痛苦,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减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表明,个性化护理改善患儿就医治疗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率与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