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与发扬
——中国当代美术理论家邵大箴与其导师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

2019-05-15

油画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列宾美术学院安娜

图1 青年邵大箴 摄于1955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艺术史的发展离不开理论批评家的探索,他们关注美术史的历程,同时发表批评意见,在借鉴美术史的经验中寻找艺术的普遍原理,从而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在碰撞融合中,让艺术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

邵大箴(1934—)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其在艺术理论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尤其是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及中国当代美术的研究,在世界范围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邵大箴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同时还是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荣誉教授。他是中国艺术理论界泰斗级人物,通过邵大箴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我们可对当代中国整个艺术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探究一二。在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后同)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五年的求学过程,对其个人艺术理论体系架构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的导师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1905—1989)教授,对他更是有最为直接的影响。

1.邵大箴的成长之路

邵大箴1934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省镇江丹徒,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1948年秋到1949年春就读于安徽省芜湖中学。由于当时战争的关系,父亲失业,他放弃了正规初中的学业,担起了家里的重担,于1949年回丹徒三洲小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他在丹徒谏壁农校学习,同时从事农业劳动。之后进入镇江师范学校,因成绩优异,1951年被保送到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中文系学习。也就是在此学习的时候,于1954年被选留苏,进入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邵大箴从小的物质生活虽不富裕,但家里收藏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四大名著以及其他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从小受文学的熏陶和在师范学校中文系的学习经历,为他以后撰书立著和形成自己的美术理论风格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基础。

1955—1960年,邵大箴(图1)求学于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了系统的艺术史论知识。1960年,邵大箴从列宾美院毕业回国后,他不只研究艺术史论,还作为一名国画家,按照自己的美学观点进行艺术创作。邵大箴在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地参与其他的艺术活动,例如担任《美术研究》主编,《美术》杂志主编,《世界美术》杂志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和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总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第一版副主编、第二版和第三版主编等。他的工作对当代中国美术理论的梳理、总结与创作走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六十余年的艺术史论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邵大箴撰写并出版了大量关于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实主义艺术、中西方艺术的发展与相互影响的文章与书籍,发表了对诸多艺术家作品的评论。著有《现代艺术辞典》《西方现代美术思潮》《新世纪中国大学生(文科学士)毕业论文精选精评·艺术卷》《西方美术欣赏》《古代希腊罗马美术》《雾里看花·中国当代美术问题》《美术,穿越中西:邵大箴自选集》《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邵大箴卷》等,与奚静之合著有《外国美术名家传》《欧洲绘画简史》,译有德国美学史家、考古学家约翰·约阿辛·温克尔曼(1717—1768)的《论古代美术》和《希腊人的艺术》等。

图2 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 摄于20世纪50年代

“我从事美术史论学习和研究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50多年来,我见证了新中国美术理论与研究的风雨历程,亲历了中西美术理论的碰撞、融合和求同存异。多年坚守的教学岗位和参与的学术活动,让我的视野不断开阔,思考始终处在活跃的状态,而绘画实践又帮助我对艺术创作特别是中国画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和领悟。如今回顾自己所走的道路,自然想起历史学家克罗齐的一句话:‘历史就是活着的心灵的自我认识。’”1这句话的智慧,也在邵大箴的艺术研究生涯中得到了证实。

2.俄式美学教育

1955年9月,邵大箴开始进入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图2)学习,直到1960年,他在艺术史论系学习了系统的东西方美术史知识。关于这段留苏时光,邵大箴曾回忆道,“五年间,除文、史、哲的学习科目外,在前三年每周用两个上午的时间接受美术实践的训练,学习素描、速写、水彩、雕塑制作技巧”2。在邵大箴之后的工作生活中,包括他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的水墨画创作,这些所学课程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留学苏联的生活是充实而丰富的,他学习的课程包括世界各个民族的建筑、油画、雕塑和实用美术。在邵大箴看来,学院的亚洲艺术史的教学相对较为薄弱。据俄方文件,列宾美术学院的东方艺术课程的教师队伍,是由高水平的专家、教师、博物馆研究人员和著作颇丰的学者所组成的。3

在邵大箴留苏第一年的学习课程中,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为他们讲解古代东方艺术。任课的老师还有杰出的东方学家、埃及学家、美术理论家、历史学家娜塔莉亚·德米特里耶夫娜·弗利特涅尔(1879—1957)教授。早在1931年的时候,她就介绍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古埃及大厅,成为苏俄该领域的第一人,并于1958年,撰写完成了《两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与艺术》教材。二年级的时候,弗利特涅尔用这一教材授课。同时授课的还有中亚及15—16世纪霍拉桑文化与艺术专家、历史学家奥莉姆皮亚达·伊萨耶夫娜·加列尔吉娜(1919—1988)。

有关西欧艺术、西方中世纪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课程,任课老师为采奇丽亚·格恩利霍夫娜·涅谢丽施特劳斯(1919—2010)。她是该领域的专家、美术学家、翻译家,她翻译的为纪念伟大的德国艺术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相关的古德语日记、信件、论文,成为苏联最好的译本之一。译本在1961年出版,也就是邵大箴在刚刚完成留学生涯归国之后。新西欧艺术史在四年级的时候开设,任课老师为美术学家维拉·伊万诺夫娜·拉兹多利斯卡娅(1923—2015),她在1960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雕塑家凯绥·珂勒惠支的专著,之后,成为列宾美术学院最为优秀的教授之一。

三年级的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艺术史则由阿夫拉姆·利沃维奇·卡加诺维奇(1918—1976)教授。他是美术学博士、俄苏艺术教研室主任,同时出版有诸多关于艺术家,包括雕塑家菲奥德西·菲奥德洛维奇·谢德林(1751—1825)(1953年)、伊万·伊万诺维奇·捷列别涅夫(1780—1815)(1956年)、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卡兹罗夫斯基(1753—1802)(1959年)、伊万·彼得洛维奇·马尔托斯(1754—1835)(1960年),油画家安东·帕夫洛维奇·洛辛科(1737—1773) (1963年)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梅尔尼科夫(1919—2012)(1980年)等人的著作。

四年级安排有关于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课程,任课老师为弗拉基米尔·弗朗西维茨·列维松-列新科(1893—1972)。他是《斯奈德斯与弗拉孟静物》(1926年)和《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历史(1764—1917)》(1986年)著作的作者,同时他还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关于博物馆的课程。在四年级的时候还开设了中国艺术课程,由美术学家、冬宫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汉学家玛丽娜·尼古拉耶芙娜·科列切托娃(1907—1965)教授,同时她也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里的中国石雕》(1960年)一书的作者,还与其他学者合著了《中国瓷器》(1947年)一书。

19世纪末至20世纪俄罗斯艺术课程在四至五年级的时候由杰出的美术学博士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萨维诺夫(1906—1976)讲授。他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尤擅俄苏艺术史,授课风格轻松活跃,非常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萨维诺夫不仅是俄罗斯艺术教研室的教授,还是俄罗斯国家博物馆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油画部主任。

苏联艺术的讲义由美术学博士索菲亚·弗拉基米罗夫娜·卡拉夫科维奇(1901—1992)讲解,苏联民间艺术由当时毕业于列宾美院的青年教师维克多·尹纳科恩季耶维奇·普洛特尼科夫(1925—1978)讲授。《俄苏艺术家》总编辑、美术学博士约瑟夫·纳夫塔利耶维奇·布罗茨基(1909—1980)则为他们讲解专业的美术批评课程。时任艺术史论系系主任的伊戈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尔杰涅夫(1911—1985)为所有学生开设了建筑史讲座。

3.恩师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

列宾美术学院几乎汇集了当时苏俄最为优秀的各领域学者,师资队伍极为强大,五年的艺术史论课程安排系统而科学。从邵大箴的留学成绩单4上可以看到,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的五年时间里,他所有的考试科目成绩都为5分“优秀”,也包括1960年3月22日参加的俄罗斯统一国考,他正确地回答了关于建筑师卡尔·伊万诺维奇·罗西(1775—1849)、雕塑家叶甫盖尼·维克多洛维奇·乌切季奇(1908—1974)和19世纪下半叶的雕塑艺术几个问题。邵大箴的毕业论文在其导师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图3)的帮助下完成,研究了《关于苏联博物馆藏的罗马头像》5这一主题,同样获得了答辩委员会一致给出的5分“优秀”的成绩。他的导师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是古希腊罗马艺术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是冬宫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出版发表过众多学术专著和文献。受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的影响,邵大箴对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兴趣很浓。

图3 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

从学生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不仅传授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专业知识,还很关心学生们的前途命运”6,邵大箴就是她众多学生中极为优秀的一位。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在1928年从列宾美院毕业后,工作于冬宫博物馆,师从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大家奥斯卡·菲尔基纳德维奇·瓦利特加乌艾勒 (1883—1935)(图4),他是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的重要导师。一脉相承,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的中国学生也就成了奥斯卡·菲尔基纳德维奇·瓦利特加乌艾勒艺术方法论的继承者。在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时候,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积极参与转移彼得夏宫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因此在1942年被授予保卫列宁格勒奖章”7。从1945年到1980年,她一直任教于列宾美术学院外国美术教研室。1947年,她以《冬宫馆藏奥利维亚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二世纪灰陶》的研究,成功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之后开始讲授古希腊罗马艺术史,将自己丰富的知识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学生。

在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的指导下,邵大箴出色地完成了每学期的论文作业,因为这对每一个未来的美学家来说都是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怎样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写论文,还包括怎样鉴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用邵大箴自己的话说就是,“每篇论文写作几乎都是对一件艺术经典名作从表现形式到主题内容的解读与分析”8。

图4 苏联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大家奥斯卡·菲尔基纳德维奇·瓦利特加乌艾勒

在列宾美院学习的五年时间,邵大箴在导师的带领下,曾进行了三次重要的实践课程。1956年夏,在黑海沿岸的刻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挖掘。这里曾是古希腊最早的殖民地之一,对于了解古希腊艺术尤为重要。安娜·彼得罗夫娜也带领他们参观了刻赤历史与考古博物馆,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一历史时期的艺术。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了解了该博物馆内所有的作品类型,同时还对博斯普鲁斯绘画进行了研究学习”9。1957年夏,邵大箴又在导师的指导下于冬宫进行了实践课程,参与古希腊罗马艺术展览的筹备和陈列工作。1958年,在乌克兰别列赞、奥利维亚和敖德萨考古博物馆进行实践。1959年,邵大箴和同学们一起,去了莫斯科、基辅、敖德萨,所有同去的中国学生都在此次夏季活动中收集了自己的论文素材,邵大箴最终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为《关于苏联博物馆藏的罗马头像》(图7)。可见,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在让学生进行大量考据、史实搜集和文化理论的全面学习后,才做具体实际的学术工作。

在邵大箴看来,罗马雕塑是了解罗马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因为透过这一件件艺术品可以非常鲜明地表现这一国家文化与艺术的本质与神秘性。其次,罗马半身头像“深深地影响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时至今日的一代又一代艺术家”10,艺术理论家对此理应熟悉了解。因此这一选题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能够让更多的群众去广泛认识和了解古希腊艺术。对于邵大箴个人来说,他的兴趣还在于“由奥斯卡·菲尔基纳德维奇·瓦利特加乌艾勒和苏联其他学者共同开创的科学的半身雕像研究法,将对中国艺术理论领域产生诸多启发”11。

图5 邵大箴、奚静之与同学妮娜·法明斯卡娅1958年在莫斯科市科洛缅斯科耶进行实习

图6 邵大箴在博物馆对毕业论文相关罗马头像进行研究

苏联拥有丰富的罗马头像资源,它们分别被藏于不同的博物馆中。邵大箴选了其中五件未展出的作品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从风格上鉴定其创作年代”12。因此,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到结论,敖德萨博物馆内的一件罗马青年头像是罗马克劳迪家族的一员。而基辅博物馆内的一件女性头像,带有复杂的发型,应是弗拉维亚晚期的作品,也就是属于公元1世纪末,而不是之前学者所推断的特洛伊时期”13。基于真实准确的观摩与类比,邵大箴鉴定乌克兰基辅博物馆青年头像为马克·奥勒留青年头像。更为复杂的敖德萨博物馆女性头像的年代,与希腊艺术专家谢尔盖·亚历山大洛维奇·热别列夫(1867—1941)鉴定结果相同,属于公元3世纪。对于列宾美术学院博物馆的男士头像的研究,邵大箴“否认了公元四世纪这一年代”14的判断,鉴定此作品为罗马头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作品是“公元三世纪帕尔米拉墓碑像”15残片。由此可看出,“邵可以研究古罗马不同时期的雕像作品”16。

邵大箴的论文导师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在答辩现场发言时,指出邵大箴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中国留学生,因为在完成这一论文的过程中,邵大箴除了进行实践课程,更是搜集掌握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还能用俄语流利地听说读写,擅长研究半身像的造型与技巧。可见,安娜·彼得罗夫娜非常骄傲有这样一位学生,用她的话说就是,“我非常高兴,甚至倍感荣耀,将有一位研究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专家回到中国,可能从事这一领域的教学工作。我由衷地希望,他不要放弃古希腊艺术的专业课程,因为在这里他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17。正如导师所希望的那样,邵大箴回到中国后,在其美术史论研究和教学中,西方美术史,尤其是希腊、罗马美术史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邵大箴的论文评论员是冬宫研究员、古希腊红彩陶器专家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别列多利斯卡娅,她这样评论,“邵大箴独立自主的研究,将一批美学历史上从未涉及的雕像引入了现代科学研究中”18。在研究邵大箴论文的时候,评论专家反复强调了邵大箴关于古希腊艺术的研究之于中国古代艺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对于邵大箴所选的研究对象,评论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很欣赏他的艺术品位及艺术鉴赏力。论文的结构条理分明,内容严谨而又合乎逻辑,“整个文章按时间分三大章节进行了作品分析”19,“每一件作品都研究了其技巧和年代”20。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评论邵大箴的艺术语言,如是说道,“注重细节,不累赘,有思想,准确,用语专业”21,在对头像历史人物的推断问题上,他“极其谨慎、认真,就像在作一部当代古希腊文学一样”22。评论员还指出,邵大箴的论文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答辩人并没有详细去解释说明文中涉及的人物等此类问题,另一个是论文中文献来源的格式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实属一篇优秀论文”23,应该“祝贺中国有此一位专家,不仅是古希腊艺术的老师,而且称得上是一位研究者”24。

邵大箴在国内就读于中文系,留学苏联后转向美术理论的学习,由此可见,其整个艺术理论体系的形成都缘于列宾美术学院,而在这其中,对他影响最大、帮助最多,他接触最为频繁的就是其导师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了。他在导师帮助下完成的研究成果对于列宾美院博物馆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对于当代古希腊罗马头像研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学成归国,不断探索

图7 -1 邵大箴列宾美术学院毕业论文《关于苏联博物馆藏的罗马头像》,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列宾美术学院档案馆藏

带着5分“优秀”论文,邵大箴结束了留学生涯,于1960年秋回到了中国,在中央美院从事美术史教学,教授西方古代美术史,包括古代两河流域艺术、古埃及艺术和古希腊罗马艺术等,同时对于中国的当代美术和西方20世纪美术也很关注。

“文革”结束后,邵大箴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兴趣加强,特别是在1984年开始兼任《美术》杂志的编辑和1985年任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之后,更是让他开始思考和关注中国美术的思潮和走向以及当代中国美术与世界美术的联系等问题。1986年,由于邵大箴积极参与中央美院的教学和学术活动,被评为教授。邵大箴并没有让自己的专业仅仅停留在教学工作中,他还发表评论、出版专著、编写教材、翻译国外优秀的美术学专著,等等,丰富了中国美术史论界的声音。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邵大箴还参与了《世界美术》杂志的创办,并担任编辑部负责人,开始向人们介绍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出版了畅销的《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传统美术与现代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等。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协助下,邵大箴与同在列宾美院学习、回国后结为伉俪的奚静之合作出版了《欧洲绘画简史》,由他担任主编的《外国美术简史》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另外还翻译了英国历史学家、美术学家赫伯特·里德的《现代绘画简史》等。

图7 -2 邵大箴列宾美术学院毕业论文《关于苏联博物馆藏的罗马头像》,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列宾美术学院档案馆藏

邵大箴用他深厚的西方美术史知识和长期对中国美术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在美术大潮中,始终保持客观的认识和敏锐的专业观察,不断探索中国美术与世界美术的关系,开拓中国美术发展的方向,“坚定地走自己的路”25,坚持“民族文化自信”26。

青年时期的邵大箴,接受了系统而全面的艺术理论学习,列宾美术学院严谨科学的教学模式加上邵大箴个人的勤奋和天赋,使得他成为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美术理论家,不断为中国美术学乃至世界美术学贡献力量。

注释

1、2、8、16. 邵大箴. 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邵大箴卷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9. 参见邵大箴个人档案,圣彼得堡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档案馆。

4、5. 参见1960年邵大箴列宾美术学院毕业论文,圣彼得堡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档案馆。

6、7. 参见维尔卡·波丽索夫娜·布雷克、尤里·卡洛维奇·波伊特曼、维拉·伊万诺夫娜·拉兹多利斯卡娅《安娜·彼得罗夫娜·丘波娃(1905—1989)》,选自2012年《纪念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建系75周年》。

10、14. 参见1960年6月29日邵大箴论文答辩实录第42页,圣彼得堡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档案馆。

11、13、15、16、17. 参见1960年6月29日邵大箴论文答辩实录第43页,圣彼得堡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档案馆。

18、19. 参见1960年6月29日邵大箴论文答辩实录第45页,圣彼得堡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档案馆。

20、21、22. 参见1960年6月29日邵大箴论文答辩实录第46页,圣彼得堡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档案馆。

23、24. 参见1960年6月29日邵大箴论文答辩实录第49页,圣彼得堡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档案馆。

25. 邵大箴:《美术,穿越中西:邵大箴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6. 邵大箴:《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以中国当代美术为例》,《人民日报》2016年9月20日。

猜你喜欢

列宾美术学院安娜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你的眼睛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点一盏照亮他人的灯
点一盏照亮他人的灯
列宾的决定
列宾画像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