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奖

2019-05-15

油画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布面藏族油画

张学 企沙的渔港 布面油画 40 cm×70 cm 2017年

张 学 Zhang Xue

出海的渔民,延续着世代的风俗,这一独特场景常引发诸多文人墨客的情思。唐代诗人许棠感叹“常闻风雨夜,到晓在渔船”,宋代诗人戴复古有诗云“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宋代诗人秦观写道“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借渔船写景喻情,自抒胸臆。

寄情于大海的人们,以海为生,在生活的牵绊中寻得一份洒脱与达观,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转换身份。出海的日子里,天水一线,伫立于飘渺之间,似沧海一粟;只有船底跃动的鱼群,显示着勃勃生机与人世的烟火气。回到港口,用小舟将船上的各种鱼虾蟹运到集市上售卖,体会着人世间的百态,眼前的海货依然提示着还有一片苍茫寂寥的广阔天地。

采风中,偶遇一渔妇提着沉重的米袋走在湿滑的大堤上。大堤上能看到涨潮时随浪漂来的水母,像透明的雨伞一样一块一块地分布着。深沉的海风迎面扑来。看她步履蹒跚,我送她到渡船的边上,一路走着,一路说着船上的故事。形象的艺术和艺术的形象似乎便产生于这种体验和共鸣之中,我渐渐地有了一种全景式的设想:渔者,即沉默的歌者,平凡而朴实,每一个动作都是无声的语言,好似音符在海洋的键盘上跳动,构成一幅沉重宁静的咏叹调。是的,生活之于艺术,是创作的场域;艺术之于生活,是永恒的升华。在作品的宁静中,除了流动的视觉经验,还有那永恒的人性光辉。

吴志军 潮已退去5 布面油画 200 cm×400 cm 2019年

吴志军 Wu Zhijun

“潮已退去”这一系列作品,主要描绘的是对港口动态、渔民精神的解读。收获归来,在外受尽风吹雨打的他们仍需要修缮自己的船只,缝缝补补再出发,不畏惧也不妥协。港口杂乱有序的生活有着太多不易,我主观地把对象的色彩减弱,用黑白作为主色调,不过多地渲染景色的多彩,用线直奔主题找形、神。同时,这也是我没有生活过的地方,但这里的生活恰同我的生活。日常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受尽生活的洗刷,但又在挣扎中不妥协并且习惯了这份有趣的折腾呢?

席新志 行者无疆 布面油画 130 cm×170 cm 2019年

席新志 Xi Xinzhi

甘肃兰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而骆驼是丝绸之路的使者。在多元文明的发展中,艺术始终贯穿其中。选择以骆驼为表现题材是在坚持立足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同时又不断积极革新的新尝试。

“行者无疆”系列创作以几何化造型、简练概括的轮廓线和平涂的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法。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对骆驼加以简化、夸张或变形处理。在表现手法上,较多地强调轮廓线、结构,而减弱明暗光影,图形表达中带有秩序感的释放。因为装饰性造型的重要基础,是以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形象为特征的,所以画面注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和整体效果,从形式的美感的要求出发,并以主观安排使得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建立起独特的新造型语言。用类似具象概念的几何造型来表达脑海里构思的内容,强调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在表现装饰性造型趣味的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自然万物的理解,想以更为有趣的视角来观察骆驼,以期给观者留下更多联想的空间。

喻昌农 浮冰系列之二 布面油画 180 cm×160 cm 2019年

喻昌农 Yu Changnong

作品通过描绘高原藏族聚居地人民农牧生活景象,表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艺术表现上,强调构成关系,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艺术形象异于生活的物象,作者用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表现出了“主观化了的客观”,使作品更具有神圣感、凝固的永恒感、仪式感。

韦明思 侗家橱窗 布面油画 180 cm×120 cm 2017年

韦明思 Wei Mingsi

侗乡孕育了我,质朴地实的家园赋予了我力量,在贫瘠的土地上人们渴望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

古老的侗寨,一栋栋鳞次栉比的干栏式民居依山脊而排开,多年的烟熏火燎使得部分木柱、板壁、瓦顶黝黑而又发出锃锃的亮光!这是我们的家园,人们日常生活情景被光阴润泽碰撞而演绎出冲击力极强的空间,我时常陶醉于这生活的光阴迹象!

侗家油画系列创作得益于此,我在创作中精选素材,重构画面,实践侗家传统文化景境的绘画性转换,努力创造一种民族的、审美的、可视与可读的画面,以此承载浓烈的赤子之情!

汪鹏飞 苍之一 布面油画 200 cm×200 cm 2019年

汪鹏飞 Wang Pengfei

在藏族聚居地,无论是广袤的草原还是高耸的寺院,造型都很简练、单纯!色彩极具饱和度,这很符合我对绘画关于造型和色彩的期待!特别是冬季的藏族聚居地,草原山峦简直就是延绵无尽的熟褐,而我对土褐色有一种天然的痴迷。更重要的是我被它的苍茫、信仰、神性以及渗透在空气中的神秘气息所吸引!甘南藏族聚居地无论从色彩造型还是精神诉求上都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内心期许。

甘南藏族聚居地让我体味到了浓厚的宗教气息,这里的空气似乎都具有信仰的味道,能隐约感知到神性的存在。朴素而虔诚的藏族人民、神秘的喇嘛、湛蓝的天空、白墙金顶的寺院、土红的民宅、辽阔的草原、漆黑的牦牛,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在这里让人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地域的跨度、文化的差异、时间的流变,甚至,有关生与死的人生终极命题也时常在我脑海闪现。

孙昌武 远乡 布面油画 175 cm×175 cm 2019年

孙昌武 Sun Changwu

在故土长白山写生创作十余年间,我力图通过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东北人的生活常态,表达东北人与生俱来的乐观与坚强精神,其中《远方的亲人》和《山里人》就是这样的作品。

2018年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藏族聚居地,刚一下车就被这里不同于东北的风土人情所吸引: 险峻的山峰、崎岖的道路、绵绵的云彩、原生态的民风,一切都是那么神秘而苍茫,使我不禁赞叹西部的壮美。由此我的第一幅表现西部题材的作品《远乡》诞生了。东部与西部虽相隔万里,但同属一片蓝天下的华夏人民都有着一样的自信、坚强、智慧、善良。“艺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大时代的背景下,通过画面表达平凡人的幸福生活是我不懈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宋荣耀 寒日系列之十七 布面油画 120 cm×180 cm 2019年

宋荣耀 Song Rongyao

油画创作来源于生活,我喜欢从生活中寻找发现素材,在绘画中根据自己的感悟进行创作。在油画创作中,我注重表现直观感受,追求精神与情感的抒发。不论什么题材和主题都必须基于自己要体现的精神,并将被激发的情感融于作品创作之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原始与质朴是我的油画创作中最重要的品质,希望它能够穿透人们的内心,感动人们的灵魂,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陆志坚 兴隆山记游之一 布面油画 150 cm×180 cm 2019年

陆志坚 Lu Zhijian

这段时间我的创作任务主要是深入研究空间、构成与绘画本体语言。这次参展的三幅作品都是风景与人物的结合。在创作手法上我考虑了如何更好地运用平面化构成形式把人物与风景相融合,从点线面,形与形之间的分割,色块与点的对比,人与人、人与景、物与景、物与人之间的关联性,动与静的对比,简与繁的控制等多个方面入手,最终把所有元素彼此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努力使画面在平面构成中不失空间感,在现实景象表现中不失传统韵味,在简单中又不失趣味。

刘亚安 高原盛典 布面油画 210 cm×170 cm 2019年

刘亚安 Liu Ya’an

相信很多画画的朋友都到过甘南,都知道甘南晒佛节,这是一场和信仰、色彩、生命有关的视觉盛宴。也许你并不信仰这些,但是当你置身其中,肯定会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来感受信仰划过心灵的模样。作为一个旁观者,在晒佛节上,我看到了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比如辩经、跳神、酥油花灯会、亮宝等一些佛事活动。也许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和那些怀着朝圣的心情来拜佛的藏族人民的心情是不一样的,看到他们双手合十,我想他们心中祈祷的愿望一定都是美好和善良的。画面以金字塔形构图,撷取了藏族人民翘首远望的瞬间。当雪域高山下那一方巨幅的唐卡佛像徐徐展开之后,众人虔诚地顶礼膜拜的这样的一个画面。一束光映射在人们的脸上,凸显了高原人的神秘性格,而三角形构图顶端用手机记录画面的人物形象,则反映出时代发展在这个古老民族身上发生的变化。恐怕我们永远都无法想象“信仰”两个字能带给旁观者一种怎样的震撼,但这种来自亘古洪荒的力量,让我感动,让我用心去画出这幅记录高原盛典的作品。

李藻华 扎西德勒 布面油画 180 cm×180 cm 2018年

李藻华 Li Zaohua

2017年我驱车行进西藏,历时月余,途中不时为世界屋脊的独特风光与古老风情所惊叹,更感动于藏族同胞质朴的精神世界。于采风归来后创作了《风淡云轻》《转经》《朝圣者》《扎西德勒》等作品。

《扎西德勒》这幅作品表现的是藏族人民节日欢聚时的一个场景。素材极其普通,我觉得作品若想成立,则必须在艺术语言上要有自主性,且要突破自己习惯的表现形式。这件作品创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加人减人,改变人物位置,调整聚散、疏密关系,并加进构成元素。因为我没有提前设计小稿的习惯,所以在具体的绘制中就会出现很多的随机与偶然性。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一个笔触,一个意象的形状,一块灵动的颜色及厚堆的肌理,一切皆在意中,又有意外的收获。画了刮,刮了画,在反反复复中,形色在不断融合,肌理不断丰富,让画面呈现出一种苍润、厚重、朴素的感觉,以此贴近雪域高原的原始气息和宗教精神。

雷璨铭 西部痕迹之二 布面油画 160 cm×150 cm 2019年

雷璨铭 Lei Canming

从2016年后,我的创作重心慢慢从以风景媒介体现绘画的视觉性向以风景媒介构建个人观念和个人情绪过渡。风景画与历史画和人物画的重要区别在于它能通过对地域性特点的表现体现人与地域的关系,而且将“风景”细化,可以分解出很多元素,如土地、地点、空间、栖居、家园等,那么它可以介入到许多文化领域。在“西部痕迹”系列创作中,我试图通过西部风景中的“自然痕迹”来表现一种历史感——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抗争与妥协的过程。人的视角和意志呈现了“风土”,同时也传达出了“人情”——特殊风俗和文化的形成往往又是建立在特殊地域特点之上的。因此,我希望通过西部的“痕迹”唤起其蕴含的关于人文、生态、地理和民族身份等的记忆。

吉鑫源 青春与共 布面油画 139 cm×200 cm 2019年

吉鑫源 Ji Xinyuan

我的创作是对生活中“自我”与“他者”的思考。我们用颜色改变头发,用脂粉修饰皮肤,用衣服遮蔽身体,通过手术变成别人,我们一直在“加工”自己,可见的或不可见的,自己喜欢的或别人认可的。在现在这个时代,所有东西都在被美化,试图展现出最好的状态。

我的画看起来很热闹,五光十色,但这并不是快乐。正如任何事情都不如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生活在当代的青年在华丽的外表之下内心充满着哀愁、渴望与迷茫,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表达这种矛盾的感受。

龚安 丝路留痕系列(八) 布面油画 195 cm×150 cm 2019年

龚 安 Gong An

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唤醒了古丝绸之路的生机和活力。作品通过描绘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遗迹——敦煌石窟,以弘扬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表现出对中国古老文化的敬畏与虔诚。

在创作中,我注重作品形式语言的创新,将真实物象进行个人图式和审美情趣的转换,追求二维平面的形式美感。在语言上注入较深的精神内涵,追求作品的精神品格。通过画面的抽象因素和色彩处理使作品的品质得以提升。不断在画面上做减法,强调一种整体结构的表现力。注重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进行当代性转换,并将其艺术精神融入到我的审美判断中,使作品具有东方的意蕴。追求绘画语言的一致性,使作品更加朴素、纯粹。

猜你喜欢

布面藏族油画
一张油画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詹克兢布面油画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油画《塬下》
油画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