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教学策略
2019-05-15四川省宁南县三峡白鹤滩学校廖万谦
四川省宁南县三峡白鹤滩学校 廖万谦
中学阶段重点研究的两个平面图形间的关系是全等与相似,而全等是一种特殊的相似;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是三角形,多边形的问题常常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的重要基础,也是后面学习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内容的基础。如何讲好全等三角形,突破几何证明这个重难点,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是所有数学老师都想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的易犯错误
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包括:
1.不注意相等的线段或角是不是三角形的边或内角,忽略了线段或角的加减;有的学生知道要加减,但书写格式又不对。
2.不知道该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不知道怎样添加辅助线。
4.书写格式不规范,推理过程不严密。
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准备
首先,要避免上述错误,需要难点前置,在前面的教学中就要对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加减、线段的加减、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的证明、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证明、等量代换、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和定理的运用等知识非常熟悉,掌握扎实,才能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中一看到已知条件,就能得出相应的正确结论。
其次,加强对角的邻边、对边、夹边及边的邻角、对角、夹角等概念的理解,比较区分SAS或SSA、 ASA或AAS,避免乱用依据。
最后,在平移、旋转、翻折构成的全等三角形中,能熟练寻找到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隐含条件,特别要熟悉八字形、三直角模型图的相关证明。
三、完善全等三角形的教学细节
1.三点定形法找三角形
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如果有两组以上的边对应相等,那么两组边就能唯一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只有一组对应边相等,那就有了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字母了,结合已知条件中的角,结合图形,再找一个字母构成三角形。只要三角形找到了,证全等也就完成了一半的工作了。当然,在写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字母时,一定要强调对应;运动型问题要注意分类讨论。
2.分析法与综合法的综合运用
学生拿到一道证明题后,第一遍读题就要在图上作好标记,“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逐步的逻辑推理,能推出哪些结论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是综合法;第二遍读题,“执果索因”,从问题出发,一步一步探索下去,最后找到已知条件,这就是分析法。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灵活运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能极大地提高解题的效率。
3.多次全等的证明
很多稍复杂一点的题型都需要证明两次、三次全等,才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把握,明白已知条件能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需要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找到中间的桥梁。
4.全等的证明思路
5.重视角平分线性质判定的运用
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直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判定可以用来说明角相等,强调书写格式,利用性质与判定找到证全等的条件。
6.重视几何语言的描述
要想学好几何,必须做到文字、图形、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特别是重视逻辑推理的过程,规范学生书写格式,通过强化学生的说促进学生的写。
7.补充不等关系的证明
让学生明白,证明边的不等关系,就要用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果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全等进行边的代换。如果要证明角的不等关系,就要用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同理进行角的转化。
8.引导学生归纳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常见方法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中点中线;线段的加减;等量代换;全等;等角对等边;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证明两个角相等: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加减;等量代换;垂直;平行;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全等;等边对等角;
四、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添加方法
1.构造公共边。
2.连接对角线(多边形常转化为三角形)。
3.有中线倍长中线(证倍分关系或不等关系)。
4.有角平分线常向角两边作垂线(证线段相等)。
5.有角平分线常向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证和差关系或不等关系)。
6.截长补短法(证和差关系或不等关系)。
其实,在三角形的教学中,上述辅助线的添加方法,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通过平移、旋转、翻折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教材38页的例2,很多老师都喜欢直接出示例题,用刚学的边角边判定定理来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而我认为,该题应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手训练,可以创设情境,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设计方案,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间接测量出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这样将为以后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实际测量打下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基础性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