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导向的“护理心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9-05-14李正姐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导向驱动

李正姐,李 媛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3)

《护理心理》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护生工作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的能力,并具有维护自身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的能力,以满足高职高专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但该课程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对没有心理学基础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相对抽象,不易掌握。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能将心理学知识熟练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因此,如何提高此课程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故对此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以临床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逐个完成若干个子任务。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去发现,思考,直至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角色扮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特定的情境,并组织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以此来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的教学法。它是一种活动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与人沟通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1]。

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临床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也大大缩短了护生临床心理护理的适应期。现对教学流程进行介绍,分析教学效果,总结该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希望给护理类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16年入学的全日制专科护生,共207人。

1.2 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教学大纲、内容和授课学时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实验组采用基于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学内容分为16个项目48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和任务评价四个步骤完成。以洞穿思维这一个任务为例,教学设计如下:

(1)提出任务 在上课前一周布置预习任务,如要求学生预习思维的概念、特性、过程、分类及品质,护生查找资料,加深对所预习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2)分析任务 主要是护生分析通过何种学习方式把知识点融入到临床案例中,此步骤包括课堂实践情境的相关脚本的撰写、角色的安排(思维在护理情境实施中的呈现 见表1)两大类。此阶段还包括小组分工、人物角色选角、排练、展示和评价反思,以及运用音乐、视频等营造氛围。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表1中病历呈现的内容,结合表演的实际,撰写成脚本。随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表演能力等选择角色,排练。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老师根据表演分析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哪些能体现本次任务的理论教学内容,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3)完成任务 护生在课堂上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成果展示。

(4)任务评价 分三部完成:课堂护生互评,教师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任务完成后采用自制问卷对教学方法优劣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护生基本情况、基于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对护理专业教学有无促进作用、何种教学法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基于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对护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有促进作用、护理教学中相关因素调查和护生对教学法的意向选择5个方面,采用无记名答卷的方式,结果客观可信。本次发放问卷207份,回收20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07份。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运用SPSS17.0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统计不同问题不同选项所占百分比,并对不同教学方法统计出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填写207有效问卷的护生中,其中男生8人,女生199人。平均年龄19.2±1.02岁。

表1 思维在护理情境实施中的呈现

2.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基于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对护理专业教学有无促进作用。

表2 你认为以下教学法对护理专业教学有促进吗?(n=207)

2.2.2 何种教学法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表3 你认为哪种教学更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n=207)

2.2.3 哪种教学法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表 4 你认为哪种教学法更能提高教学效果(n=207)

2.2.4 哪种教学法更受学生欢迎

表5 你更喜欢哪种教学方式(n=207)

3 讨论

由表2可以看出,认为基于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对护理专业教学非常有促进的护生人数和对传统教学法的选择的护生人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教学法是将教学知识点穿插到每个临床案例中,师生共同编撰脚本,创设模拟临床的工作环境,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医务人员,即在类似真实环境下亲身体验护士或患者角色。因此,将心理学的知识点、技能以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的形式呈现,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与技能意义重大。角色扮演的案例和任务的知识点是交叉的而不是完全覆盖的。此方法不但可以使得护理专业学生较轻松地掌握护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还能较熟练将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护理工作领域中。同时,通过这种教与学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提升。任务的完成又反过来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3显示,93.24%护生认为基于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更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而认为传统法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护生仅占6.76%。统计分析,两组选择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教学以传统讲授知识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跟着老师思路,是以教定学的被动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也限制了个性的发挥。而基于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理念,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探索创新的以学定教的新型学习模式。其根本特点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变为以角色扮演和完成任务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变为以案例角色扮演为中心,此时学生为活动的主体,是知识能力的主动构建者,能自主明确学习目标,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2];教师为活动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教师不但要提出任务,还要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引导自主分析问题,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4显示,75.36%护生认为基于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而认为传统法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护生仅占24.64%。统计分析,认为基于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更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护生人数明显多于对传统教学法的选择人数(P<0.01)。此步骤中,重在引导学生分组撰写案例脚本,角色扮演,拍摄视频上传班课,相互评价,择优课堂演示,完成任务,教师在发布任务时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是否设置不同组别完成同一情境任务进行说明,如果是呈现情境即可表达教学内容的,就单组表演。如果是能区分不同表现力,不同故事情节呈现的教学效果不同的任务,则需要采用两组或两组以上情境教学环境下角色扮演法,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不同表演能力,不同故事的个体在情绪表达,技巧表达上的区别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如心理危机干预,同一情境危机,可以安排4-6组表演,达成的任务组别呈现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表5选项中问及护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要求护生针对工作岗位需求、匹配度及个人的兴趣来作答。结果显示,护生选择基于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人数远远多于对传统教学的选择(P<0.01)。

基于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中,任务是核心,也是关系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因此,任务设计环节至关重要。实验组在任务设计时,兼顾到任务设置与知识点联系紧密,能够涵盖教学内容的大部分知识点,使护生在完成任务中既能提高各方面能力,也能学习新知识和回顾已有知识的系统性;还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留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的层次性;根据护生的需要及兴趣,充分激发其学习动力的趣味性;使护生参与意识增强,积极性提高,评价提高了护生创新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按照固定进度,而是在总目标下根据护生学情、实际水平及临床教学的需求,以“任务”为导向、以“子任务”为模块组织教学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践,所学知识与临床结合;教学过程不再遵循“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的模式,而是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护生讨论、思考,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根据“任务”的需求积极探索学习;在培养护生能力方面不再只注重教会其基本操作技能,而是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意识[4]。

综上,职业导向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在护理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推广的意义。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导向驱动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角色扮演游戏
“偏向”不是好导向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