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
2019-05-14罗文婷
罗文婷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二中学,湖南 株洲 412400)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了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这是要把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各种资源同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如何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是众多投身于课改实践的数学教师遇到的困惑之一。尽管众多的科研文章都指出,诸如:“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教师的职能发生变化……”“教师将由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教师由以往告诉学生‘是什么’转变为告诉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将由教学活动的操作者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在计算机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一个单一的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顾问”等等。然而,切切实实获得过这些体验的教师却为数不多。不少具备相当水准的计算机课件制作能力的教师把课件代入课堂教学之后,他们虽然感受到了学生对计算机环境的新鲜感以及学生久违了的学习热情,但教学本身的变化却依然受缚于强大的“惯性”。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显然不能仅仅看做是一般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
下面我们截选一堂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教对数运算性质
引入:前面学习了“指数及其运算性质”、“对数概念”、“求对数值”等,那么,两个对数的和、差、积、商与这两个数的和、差、积、商的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和性质呢?
发放《数学实验》:
1.要求:每4人一个小组,研究结束之后,请组长汇报发言;
3.观察结果,提出计算结果间关系的猜想并证明。
4.实验心得。
各组长汇报的情况,不仅有数学结论发现的过程,还包括一些组织方式,如是否有分工合作,有无出现过错误,又怎样纠正的,是否还有一些有趣的事情等。把所填写的表格放到视频展示台,投影到大屏幕上。
归纳小结,明确对数的运算性质如下(把底数换成a):
如果a>0,a≠1,M>0,N>0,那么:
【案例分析】
从本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数学教师很好地做到了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内容的有机整合。《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学中,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数学课堂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同时,应尽可能使用科学性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应当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计算器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这堂课就是试图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的对数计算功能,把繁杂的计算交给计算器完成,把学习的重心放在数据之间关系的观察、数学规律的发现上。学生利用它,动手、动眼、动脑,在“做数学”,成为一个实验者、研究者,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氛围与活力。
【深化思考】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一方面,教师应当认识到: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并不能代替我们进行复杂的数学思考,而需要我们自己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去观察、思考和总结,才能得出结论或作出决策,防止信息技术的滥用。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有很大的潜力的,我们应道深入挖掘。“不使用或少使用信息技术,而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事实,并不能成为排斥信息技术的一个理由。例如《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在数据分析处理、动态数学实验、验证数学猜想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又是。因此,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很难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不考虑去深入挖掘“现代”的信息技术的潜力,快讯、高效、方便地解决问题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合作、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教学过程视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了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探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