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创新
2019-05-13赵丹王婕妤
赵丹 王婕妤
摘 要:受现代经济浪潮的冲涌,更是伴随着毕业大学生的数量巨增,大学生就业创业也是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性地亮起了红灯,成了社会的又一大难题。过去的时候,人们向往大学,能进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们都属于天之骄子,而现在,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说法也更是体现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式的酸楚,实实在在让人感到痛心,谁也没有想到自己几十年的寒窗换来的却是在市场上不受欢迎的惨状。至此,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由于适应社会的发展被推崇而出,它就是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生;就业创业
影响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呢?首先要从我们的教育体制问责,都二十一世纪了,我们的教育理念还是老一套,在市场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我们的教育体制还生活在温室中,尽情地享受着优越条件的追捧,完全没有想着去改革。另一方面就是受到大学扩招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数量出现了暴增。内忧外患,在如此的环境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实现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急需要去改革、变革。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采取合作的模式,企业提出所需人才的条件,学校按照企业所列举的条件,专向、定向去培养学生,让学生符合企业所需,为企业所用[1]。
(一)校企合作能够使学校从固步自封的状态转换为真正意义上的敞开大门办学,使得学校的教育再也不是自封式,更不是社会的如何进步都与自己无关,你进步你的,我的任务只是培养人,至于是不是才我就不关心了,反正4年之后大家都各奔东西,一股闹地将学生全抛向社会,任由社会去负责。
(二)企业与学校合作,企业的先进理念、技术可以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使得学校的教學理念、教学思想能够引起很大的转变。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与社会挂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才不会迷茫,经过进入企业一段时间的打磨,则可以身挑大梁。有的条件好的大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再去创业,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他人,有力地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与学校合作,定向输出企业所需人才,避免了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困窘,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而大学生正是企业人才储备的不二选择,企业也只有招聘到了合适的人才,才能更加干劲十足,放开手脚,更进一步踏上新的台阶。
三、校企合作模式如何开展
(一)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学校将企业引进后,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与场地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与技术资源,丰富了学校的实训设备资源与技术力量,真正实现了双方互利互惠,且将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到极致,学生再也不是学到了东西无法进行实践,另即使学习了,学习的效果方面也不能得到检验。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方面在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实施方式大致采取了如下两种:
A、工读轮换制---让学生分批分时间段去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参加技能方面的实训,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又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B、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按企业的上班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利用下班时间再进行学习理论知识,这方面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难题,自然而然就想到去学校的书本上找答案,达到由实践推动理论学习的过程,而反过来,理论方面又会影响到实践,使得我们的工作更有理论依据,更加合理性。
(三)校企互动式模式。企业与学校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负责学生的素质方面的培养与教育,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方面的教育。让专业的技术人员走进学校的课堂,由于此部分技术人才在企业都有一定的资历,也是长久经历了实践工作的考验,他们更能深入地明白从那方面去教,学生才能更快速地去掌握技术。另一方面,他们总结出来的工作法宝都是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中的各种小麻烦、小问题。将这些实打实的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快速让学生掌握所学技能的同时,也同时能够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走弯路[2]。例;企业在让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尤其接触到电子元器件时,需要做静电防护,说到静电方面的知识,学生肯定以前只有耳闻过,具体如何防护就不知道了。这时候学生通过书本去了解静电方面的知识,不仅知道了静电的产生过程,而且了解了如何防护,用什么去防护,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实践与理论都得到了验证。
(四)校企合作模式四:"订单"式合作。此种模式更近乎简捷,应企业所需,学生入学时就已被选定,犹如不谙世事的小孩,脑子里一片空白,然后在学校接受企业所需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课程教育,等到毕业的时候,双翼已经变硬,完全可以展翅高飞。而这些学生到了企业后无需再去培训,将企业所要做的培训工作提前已经在学校完成,实现了学生毕业后就可直接工作的便捷渠道。
三、结语
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企业脱节的社会问题势在必行。而校企合作的模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犹如新鲜血液充斥到学校的教学当中去,为病变的教育体制进行大换血,让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再是空洞与老旧,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去掌握技能,掌握企业及社会所需,在学校就将功夫练好,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接受住企业和社会的考验,才不至于遭受十年寒窗出来无人问津的困窘。也让企业能够真正得到他们所需人才,而不是仅仅得到了人,并未见到才。
参考文献
[1] 王倩.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 罗易,陈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思考与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6(5):178-179.
基金项目:长春财经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扶持项目“基于“两微一端”新媒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路径研究”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KYQN201832 主持人:赵丹。
作者简介:赵丹(1986.08- ),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助教,长春财经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