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
2019-05-13黄梦婷
摘 要:文章首先概述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最后从质量管理参与意识、技能水平、环境监测质量的日常控制、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以及加大环境监测质量管控的力度等几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有效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质量体系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升,对环境的质量监测管理给予了愈来愈高的关注度,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最近几年来,我國开始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监测的力度,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投入到环境保护中,与之相关的环境保护项目蜂拥而至,如何实现环境监测的体系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提升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的综合实力,成为环境保护的关键课题之一。而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成为环境监测的重中之重,需要对此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剖析,从而保障整个监测体系的健康运行。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历程:
第一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美国GE公司菲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的理念,在此之后,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推行和创新运用,日本将全面质量管理与专业技术、管理经营和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第二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实施环境监测的初期,环境质量管理还仅仅停留在最终样本数据分析,并对实验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质量管理,但对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和相关环节没有进行有效的质量管控。
第三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环境监测工作开始引入了创优质实验室和质量认证体系,从监测工作、仪器设备、人员配备、组织机构以及环境制度等角度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跳出了以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局限思维。
第四是,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标准的提出,一些关键的标准开始覆盖所有实验室机构工作的质量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逐步引入到环境监测管理中。
2007年9月,我国环保局实施了新的环境监测管理章程,引入了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再次强调了环境质量监测应该达到应有的标准规定,同时对监测人员的能力水平和考核上岗等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建立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数据库和相关制度体系,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供后备支持。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
在实践操作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保护和监测的重点,环境监测过程中所获取的数据、信息的情况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有着直接影响。由于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环境监测过程中所得到信息和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较低。如果环境监测过程中不能采集到精密准确、完整可靠和代表性强的数据和参数,则很难保障环境监测质量,只有不断提升采集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才能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管理。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从单一、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系统、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往的环节性质量管理到全过程质量管理,有效提升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水平。
(3)环境监测室内质量管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地方环境监测站点修建费用紧张,多数监测站点实行自收自支的管理模式;二是地方环境监测工作没有得到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导致环境监测过程中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得到动态更新和发展。
(4)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由于传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比较重视实验室内质量管控,在现场监测质量管控方面能力薄弱,一些实验室内的经验性数据难以被运用到现实监测实践中去,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监测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当前我国多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均来自于实验室,现场监测能力较低,综合素质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
三、有效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全员质量管理参与意识,提高职工技能水平。首先,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关乎到整个监测机构的每一个工作人员,从采购、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和质量管理等,从评审到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从实验室到数据统计分析。由于传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局限性,一般只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现场监测人员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意识。因此,在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树立全员质量管理参与意识,通过各种质量管理宣传手段、制定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基本质量管控标准等途径实现各个岗位的人员随时树立起质量管控意识。
其次,需要定期对机构各个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工作人员监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因此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器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环境监测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求和员工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监测水平和质量管控意识,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供人才储备力量。
(二)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日常控制和质量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的日常控制和质量保障是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科学有效管理的关键措施。首先,应充分保障室外采样的质量标准采样的质量保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保障采样的质量标准,采样工作人员需要规范采样方法,针对不同的环境监测要求和具体的环境状况,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废气废水排放情况,尽量采集科学、合理、代表性强的样品。由于环境样品保存时间的限制,需要重视采样的有效时间存储。
其次,需要做好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控工作,对不同的样本进行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加标回收率等进行质量管控。质量控制工作人员需要认真核实相关数据,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返工。在计量认证的原则之下对百分之三十的项目进行自我考核,接受国家级和省级的验证,以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最后,对环境监测质量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审核,利用标准方法和相关的技术规定,对上报数据和监测报告实行三级审核,由相关人员进行签发。
(三)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监测质量的保障需要有一个科学、系统、合理的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制度支撑,以技术文件和制度的形式对监测机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实验室的环境要求、工作人員的基本行为职责等进行明确的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归根结底是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建立、修正和执行的过程,因此,监测机构可以建立合理的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监测方案设计、采集样本、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测试、撰写报告等各个阶段的技术性工作规范,并结合环境监测的要求和质量体系的规范标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修正。
(四)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包括了监测计划、采样方法、布点方案、分析测量、样本保存处理、仪器配置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控。
第一是,对布点质量进行科学优化,监测站点的选择应该根据监测对象和污染物特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等因素来进行优化选择,以保障监测数据的科学性;第二是,保证采样质量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结合采样的时间、方法和频率等进行合理采样;第三是,在保障测试质量方面,采用国家相关行业标准方法,运用密码样、加标回收、明码样以及平行样等方式来进行处理;第四是,在保障数据处理质量方面,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检验和异常值处理等进行规范完整的分析,保证数据信息的复现性;第五是,在保障综合评价质量方面,根据监测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国家相关行业评价标准进行分析。
(五)加大环境监测质量管控的力度。为了进一步保障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相关部门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定平行样、质控样、空白样以及加标回收对监测工作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同时,组织协作定值、质量验证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不断促进监测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当前制定的环境监测质量标准、质量体系以及先关技术规范等实行实时动态跟踪和更新完善,并定期对监测仪器、质量监测方法、资质评定等方法进行研发创新,以不断满足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新需求,增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钱振洁.试论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和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19(03):19-20
[2] 张娣.环境应急监测的质量管理浅谈[J].能源与环境,2019(01):106+109.
作者简介:黄梦婷(1991.07- ),女,汉族,福建建瓯人,福建省南安市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