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共青团改革的工作实践探索
2019-05-13钟欣凌
摘 要:探索新时期共青团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对于进一步发挥高校共青团作用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四川旅游学院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为例,提出了“1+2+4+6”團学工作模式,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团学工作的开展的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共青团改革;“1+2+4+6”
共青团工作的意义重大,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共青团工作需要大力改革和实践探索。
一、当代共青团工作的政治背景
2015年7月9日, 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1]
2017年1月,团中央下发《共青团改革方案》,《方案》从四大方面、十二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方案》强调,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推进共青团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部分,是焕发共青团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在共青团谋划自身改革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共青团改革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坚强政治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2018年,团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贯彻党中央关于共青团改革的各项要求,坚持刀刃向内,突出问题导向,凝聚改革共识,落实改革举措,团的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18年,在共青团工作要点中再次提出“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共青团改革”。
二、共青团改革思路下的“1+2+4+6”团学工作模式工作实践
在共青团改革思路下,四川旅游学院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团总支创建了“1+2+4+6”团学工作模式,分别在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积极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服务与引导工作,具体如下:
“1”是指一个中心,即以引领青年、服务青年、团结青年为中心。这是高校共青团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带领青年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任务。
“2”是指两大目标。即打造凝聚青年阵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共青团要明确肩负时代的使命,充分发挥好服务育人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必备条件,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肩负时代的使命,为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力量。
“4”是指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制度化建设。建立合理的监管制度、考评制度,有助于工作常态化、科学化的管理。二是坚持过程化考核。过程化的考核是指对在学生干部、学生组织及班级团支部、团员青年的在每学期开展的各项工作中的考核。三是坚持标准化引领。团支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若有标准化的工作手册做参考,团支部开展工作便会不盲从、不跟风、不偏离。四是坚持精品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是开展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基础。品牌化的活动能满足更多资金、场地、教师等校内外资源,增加学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6”是指六项工作举措。一是建立“1+2+4+6”工作机制。修订并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为工作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实施团支部“五个一”团建工作法。结合“班团一体化”建设,要求各团支部坚持一周一次班团干部班团工作会,一月一次主题团日活动,一月一次团支委经验分享会,一学期一次工作总结,一学期一次专项述职,明确团支部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三是推行两个“联系”制度。一是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建立团内“1+100”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参与好“一学一做”教育实践;二是建立党内“1+1”帮扶行动:党员深入低年级对团支部团员青年进行学业、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低年级同学成长。四是落实“两项工程”。主要对优秀学生群体分层级、分批次进行培训或交流,即先锋工程、星火工程。“先锋工程”主要针对最核心的中坚力量进行培训,旨在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树立学生先锋在青年学生中的标杆性作用;“星火工程”主要针对学生会、班团主要学生干部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并增强学生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五是优化“三平台”。三平台分别指创新创业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全媒体网络平台。首先,通过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以赛促创,以赛促业,选拔优秀的项目入驻孵化园帮助孵化,从而优化创新创业平台。其次,通过品牌化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西部计划、逐梦计划等途径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从而优化社会实践平台。再次,利用QQ、微信、微博等平台,制作适合时代发展、青年关注的热点的问题,引导青年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三观,从而优化全媒体网络平台。六是“精品化”三类活动。第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打造具有人文气息的品牌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第二方面,以学生专业为基础,打造与专业相结合的品牌活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第三方面,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打造与时代内涵相匹配的文体活动,提升学生文化品味。
三、工作成效
在管理层面,常规性、事务性的工作,能够在学生干部层面得以有效处理和解决;监督与考评办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感有明显增强;各组织、各部门的例会内容,不仅仅停留在对部门的“管”上,更加关注在业务技能的“精”上,学生对学生组织的满意度相对提高。
团学活动异彩纷呈,新媒体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必备工具。2018年,学院团总支共开展学院级品牌活动共4项,开展院级常规活动共17项,团学活动实现了团员青年的大面积覆盖。团总支积极开拓新媒体渠道,调整学院网站和微信平台的主要布局,将学院网站板块进行分区重组,在微信板块也重设了微主页、春华秋实、学院攻略、三个栏目,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此外,学院的QQ平台——H君,得到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常发布与同学们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为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提供便捷信息。
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在“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斩获金奖1项、铜奖2项;在第四届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斩获银奖1项;青年志愿者分队特色项目——“明礼小行家”在由2018年10月成都市精神文明办主办的“天府文化 时代风采”——高校社团文明礼仪实践季项目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朗诵班推选节目《太阳和月亮的对话》,在学校“读书月”活动中,荣获诵读大赛一等奖。合唱队在学校12·9歌咏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等等。
四、对下一步共青团改革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以工作机制为内动力,继续细化各项工作管理制度
从制度机制出发,继续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各类制度虽已建立起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要抓注工作重点,避免过急处理,进行调整和完善,并进行广泛的宣传,重视各项制度的“落实”。
在监督机制上,除了有效的监管制度,还应该注重工作的质量而非数量,注重工作的覆盖面而非频率,注重工作效率而非工作阶段,除了充分的调查了解,还需要通过公示栏、投诉信箱等渠道,倾听团员青年的诉求。
在考评机制上,要切实落实并细化考核办法,及时奖惩,以有效激励学生各组织、各部门的工作。
(二)以学生自主性管理为源动力,建立“矩阵式”的学生干部管理模式
继续以“两项工程”为工作载体,打造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建立“两项工程”的学生干部培训课程体系,规范化基层团组织课程的管理,避免课程的“临时”性、“随机”性,要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先锋工程”班的课程体系应该以党的理论知识和团的知识以及工作方式方法方面的通识能力为重心,“星火工程”的课程体系应该以办公能力、摄影能力、礼仪规范等学生干部常见的业务技能为重心。
“矩阵式”管理是指建立矩阵式的管理模型,以实现用纵横交错的方式管理学生干部,使每一层级都有“工作抓手”,从而推进各项工作。在管理纵轴,以年级、班级团支部书记为坐标轴,在管理横轴,以校、院、班、寝的学生干部为坐标,以实现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覆盖矩阵。对于横轴,校、院、班、寝的各个层级都应有合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此外,定期对横轴召开集体见面会、座谈会,增进不同层级学生干部的交流與互动,实现校、院、班、寝学生干部的联动管理机制,形成管理合力。对纵轴,推行每月工作例会,对前期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对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安排部署,以确保基层团支部与团组织的思想一致性。
通过技能强化、层级管理以实现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与指导,增进互动与交流,促进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发展,激发学生管理的自发性、自主性,从而增加学生干部的自信心、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以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为向心力,继续深化基层团组织建设
一是以党建带团建,继续实施“党员入驻团支部”帮扶计划,明确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党员入驻团支部后开展的工作做好记录与指导;二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严格团员教育评议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等基层团建制度,从严管理团支部,做到正本清源、名副其实,增强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三是以“五个一”团建工作方法为载体,继续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对于班级推优、评优等重要决策,经支委会商议通过,再由团员学生大会决定,明确共青团工作的核心地位。
总的来说,要以团支部活力为着力点,以支部活力作为向心力,激发青年学生的激情和热情,提高育人实效。
(四)以创新思维为牵引力,继续打造网上共青团工程
一是要创新网络平台。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用95后、00后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宣传形式进行网络建设,使多媒体平台更接近大学生生活、更加贴近大学生,服务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二是要加强共青团的网上建设。结合全省共青团网络建设的总体布局,加快构建互联网+共青团的格局。以“智慧团建”和“青年之声”为重点,推进共青团网络化的建设,实现共青团网络的深度融合。三是深入完善数据管理体系,对数据统计中心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开展育人质量的监控和成果评估,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
(五)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为驱动力,继续助推共青团改革实效
第二课堂成绩单包含了共青团育人工作中思想素质养成、政治觉悟提升、文艺体育项目、志愿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实习实训、技能特长培养等工作内容。它有效借鉴了第一课堂的经验和方式,是考评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推动共青团改革的驱动齿轮。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对共青团工作“足迹”进行记录,这实现了共青团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同时,共青团工作者也能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对各项关键数据进行分析,这也使共青团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运行。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要在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要结合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数据记录体系、考评体系、监管体系,实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网络数据管理,以助推共青团改革实效。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5-07/09/content_2894833.html.
[2] 黄晨.高校共青团创新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探索.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3):54-55.
[3] 周敏.中国共青团组织职能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138-148.
[4] 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6-137.
基金项目:四川旅游学院2018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新建应用型旅游本科高校团学工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项目编号:18SCTUS06)。
作者简介:钟欣凌(1988- ),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