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学生“自我封闭”问题的案例分析

2019-05-13耿荣芝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信关爱榜样

耿荣芝

摘  要:小学生“自我封闭”,主要是环境造成的,加上抗挫折能力差,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不与外界沟通;克服自我封闭的方法有: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树立榜样和个体关爱等。

关键词:自我封闭  环境  抗挫折力  自信  榜样  关爱

【案例】

三年级的一名小女生,平时不爱说话,上课总是在做玩笔之类的小动作,老师同伴提醒她注意上课纪律时,她会像小刺猬一样乍起满身的刺,斜着眼睛死盯着你。问她话,她一声不吭,要么低着头,要么东扭西扭,甚至会发生肢体冲突……大家感觉无法与她沟通,慢慢地就不再和她一起玩了。她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每天就那么呆呆的坐着。

在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孩子:他们或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锁上门不出来;或者一个人呆呆的看天看地;或者我行我素,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不能自拔……别人很难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把一切的来往看作是侵犯,把自己捂在自己的壳里。

行为是心理的表现,他们把自己像蚕茧一样保护起来,拒绝与外界沟通,不轻易展露自己的心扉,性格孤僻,反应冷淡,游离于集体之外。这样的孩子缺少安全感,不信任任何人,缺乏自信,属于“自我封闭”状态。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封闭”,主要是指小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及难以协调与他人关系等心理和行为表现。而这种不良的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丧失自信,难以沟通,极强的自我意识和抵触他人。小学生之所以会形成“自我封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环境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对上述孩子的深入了解,我们知道孩子父母忙于挣钱上班,经常不在家,很少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心理封闭。孩子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而老人不愿带孩子,加上个人生活也有困难,几个子女之间也矛盾很深,天天吵闹不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的小女孩,成了大家的出气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久而久之,小女孩就封闭了自我,躲在她自以为安全的角落,舔舐伤口,拒绝交往。

孩子的世界,除了家庭还有学校。小女孩的在校表现让大家敬而远之;老师在面对几十个孩子的时候,往往也会没有耐心去疏导她、关心她;加上其他人的指指点点,她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个另类,从此更紧的锁上心门。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更是把她推向自我封闭的角落。

二是缺乏抗挫折能力。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丰厚,诸多家长在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或者自己的行为能力时,还在像老母鸡一样张开翅膀护住孩子,不敢放手,把孩子成长路上的困难、挫折都替他打扫干净,一力承担。“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当他离开家庭走进学校,没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就开始手足无措,举步维艰,不会交往、不会沟通,一旦在学习、生活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就会以自我封闭的形式来回避环境。

事实证明,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和不可接受,精神上就会受到压抑,感到焦虑,于是出现总想逃避、远离生活的行为。

三是自卑心理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子在4-5岁时,最需要家长的肯定欣赏和赞美,需要得到心理的滋养。如果这一段时间里,家长给不到孩子这样的滋养,那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就会缺乏自信心,缺少力量。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面对父母和老师过于严厉的管教,又长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一旦遇到沟沟坎坎,遭遇挫折,就会失去勇气和力量,失去自信,从而变得自卑、胆怯。

如果家长和老师再用暴力的行为或者言语来指责他们、贬低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更加的自卑,更加缺少价值感。他们就不再发展与别人交往、沟通的能力,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孤单的活着。他们觉得自己什么也不配拥有,甚至舍弃生命。

综上所述,孩子封闭自己是心智和情绪发展上的一种很严重的障碍,它能封杀孩子把自己融入群体的所有机会。“自我封閉”不但可以毁掉自己的一生,也会让周围的人为他忧伤。所以说,在今天的亲子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师长们一定引起关注,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牢笼,走出自卑的阴影,融入到群体的海洋里来。

帮助孩子克服自我封闭心理,应预防与疏导相结合,贵在早,贵在细,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审视家庭教育问题。但是良莠不齐,尤其是农村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急功近利。有的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把自己未曾达到的人生目标强加到孩子身上,逼着孩子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稍有差池就是鞭打快牛或者贬低训斥;有的家长自己高高在上,所有的家规都是给孩子定的,自己却不遵守,没有当好孩子的模范;有的家长重养不重教,想不起与孩子沟通交流,致使孩子成为一个被忽视的人,自我封闭在“被遗忘的角落”。也有的家庭自己就是问题家庭,残缺或者关系紧张,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所以,当务之急是把家长请到教育序列里来,帮助他们学到亲子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为孩子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长和孩子相处,首先要平等,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也要开始学习;当孩子诉说、表达时,家长需要蹲下身子来,认真倾听;当孩子需要陪伴时,家长就要把自己变成孩子,陪他做他喜欢的事情。事实证明,只有家庭关系和谐平等了,孩子才能有孩子的天性,才能正常成长。

学校也是如此,每个班级都是孩子的另一个家,决不让哪个孩子成为离群的孤雁。我们可以分配给每个孩子一份责任,让他参与班级管理与建设,让学生体验到主人的感觉,融入班级,培养责任感,增强信心;可以教孩子自尊自爱、合作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帮助他们融入到集体之中来。

平等和谐的环境是预防学生自我封闭和让学生走出“蛋壳”的重要条件。

二、提升抗挫折能力

自古英雄多磨难,挫折造就栋梁才。小学生面临各种挫折困难: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方法不正确;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不和谐、孤单;来自家庭的矛盾冲突等,所有这些都会让小学生感觉愁闷、烦恼。所以应该对小学生适时进行挫折教育,帮助他们认识挫折、了解面对挫折的情绪,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坚韧的训练,培养自控力,帮助他们走出逆境,防止他们陷入自我封闭的阴暗里。

家长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及时关注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做家庭的参与者,贡献者,给孩子成就感和责任感。在生活学习中,多陪伴、多了解,少溺爱,少代劳。长此以往,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自信心,走出自己设置的心理孤岛。

三、多种评价机制共行

给孩子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肯定、认可、激励与赞扬,是孩子必不可少的心理滋养,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所得到的欣赏和赞美却少之又少。我们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苛刻,吝啬赞美;又疏于表达亲近的情感,不主动去抚摸、拥抱孩子。长时间理智、冷漠的教育模式必然导致孩子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只有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细化评价体系,让孩子看到、感受到他是一个有用的人、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他同样有自豪的资本、超长的本事。这样就能帮助他找回自信、走出“我一无是处”的弱圈。

四、给孩子树立榜样

小孩子最初走进学校,是非常渴望交到朋友的,渴望融入社会的,但由于诸方面的原因,他们表现得内向、木讷、不善言谈。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地发现孩子在这方面的困窘,想方设法让孩子走出自己的小空间,走向外面的世界。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带孩子走出去,参加一些游戲活动,或者是简单的家庭交往,认识新朋友,了解外面的世界;给孩子打开与外界沟通的通道;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当他们遇到挫折困难时,及时梳理不良情绪,鼓励与别人正确交往。

在学校,老师可以在班级树立榜样,结对子,外向带动内向,把自我封闭的孩子领进集体的行列。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无论他们在哪方面有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给他们集体的温暖、力量,他们就会逐步化解心里的坚冰,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家庭。

五、特殊儿童个别关爱

有自我封闭心理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偏差行为,正是这种特殊的行为,让他们走进老师的眼中心中。针对这样的孩子,老师们切不可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更不可急声色厉、简单粗暴。有些老师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先不去问事情本身,把孩子带到身边,给他整理整理衣服,拍拍肩膀,让他自放松下来;然后问问他心里感受,帮助他克服害怕心理;接着咨询他事情的经过,在叙述中找到突破口;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孩子的感受,与他共享;最后问他,如果时间倒流,你会怎么做?整个过程,始终与他对视,鼓励他说下去。“润物无声”的滋养,和颜悦色的交流,孩子卸下保护自己的层层铠甲,敞开心扉,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美国著名经济师凯思·柯林斯说:“把自己封闭起来,风雨是躲过去了,但阳光也照射不进来。”所以,只有让孩子打开心灵的窗,才能容纳大海;只有打开心灵的窗,才能让自己沐浴阳光,才能感受来自同学的关心、朋友的友谊和家人的关爱;只有打开心灵的窗,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向成功的顶点大踏步前进。

(责任编辑:蓝天)

猜你喜欢

自信关爱榜样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