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农村家校合作质量研究

2019-05-13郑铁桥范建霞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微信平台互动家长

郑铁桥 范建霞

摘  要:在我国农村地区,家长或因忙于生计或因能力不足,普遍缺乏对子女的教育,而学校教育有心无力,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笔者认为,新媒体平台作为开展家校合作、进行家长教育的有效载体,对提升家校合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家校交流渠道、组织开展家校交流活动、开辟家校美篇,进而提升农村地区的家校合作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校  家长  微信平台  互动

家庭是哺育子女成长的社会细胞,父母是子女天然的思想启蒙者,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学校教育具有正规性、科学性,有效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将极大地提高孩子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我校将“提高家教水平、提高家长整体素质、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新教育实验家校共建的办学宗旨,大胆探索、努力开拓,建立微信交流平台,让家长在家里就可以参与培训学习,时时关注学校动态,了解孩子价值取向和教育方向,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村地区家校合作存在问题

经调查发现,我校去年开展家长会、家庭培训,参加的大多数是老人或者带孩子的妇女。一个班44名学生家长其中老年人31人,占70%;妇女10人,占23%;另外3人没有来参加。老年人记性差,培训后什么也没记住,回家后就会告诉孩子父母,没有培训什么有用的东西;带孩子妇女只顾看孩子,什么也没记,培训只留于形式,费时、费力,没有效果。由此可见,农村地区家校合作存在如下问题:

(一)单向性

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与学校双方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但在实际活动中,家校合作往往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家长只有被动同意。学校大都采取简单的灌输方法,缺乏互动。由于家长完全处于被动位置,其效果微乎其微。有的教师认为家长是不懂教育规律的,没有发言权,家长到学校只是为了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所以这类教师自认为高人一等,致使许多家长到学校后诚惶诚恐,怕讲错话得罪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二)应付性

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家长忙于打工挣钱,上班工作,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对于家长培训学习的事也看轻、看淡,觉得可有可无。培训学习、召开家长会随便找个人顶替,应付学校差事,不重视家长学校培训,不重视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

(三)随意性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家长只有前“呼”,而没有后“应”。也就是说,即便是家长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家校合作活动,也只是被动接受。活动过后鲜少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也并未给予孩子正向的影响。此外,家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教育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方法的体系。可以说,这种零碎活动的开展难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二、农村家校合作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源

会宁完小经常开展家校合作,召开班级家长会,开设家长培训学校,但是并未呈现出显著的效果。2017年,通过对会宁完小多名学生的追踪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第一,2017年国家放开二胎计划生育,大多家长都有了二胎,无暇照顾大孩。

第二,家长为了生计忙于工作,打工挣钱,对孩子疏于管教,更没有时间参加家长培训。

第三,家长文化水平低,初中毕业或者初中没有毕业,没有能力辅导孩子,没有办法教育孩子。孩子教育出现问题,凭自己主观臆断,随心所欲,盲目说教。

第四,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两耳不听老师言,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达不到家校共建的效果。

第五,隔代教育存在代沟,因为年龄和时代的较大差异造成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不同看法,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家校合作教育质量

针对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会宁完小成立新父母学校,建立家校微信交流平台,制定了授课计划,定期开展网络家长培训班,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新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家校微信平臺

为了使广大家长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家长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开设三个家长学校教学班。教学班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共计80人。每班建立一个微信交流平台,便于培训和交流。学校利用微信交流平台,坚持从家庭和学校实际出发,采取网络授课的方式,利用每周六晚上的时间进行培训。家长通过线上教育参与培训学习,既省时又高效。办好家校交流平台,提高家长素质,有利于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管、齐抓共育的良性循环。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家长素质的提升。

(二)拓宽家校沟通渠道

在微信交流平台,家长可以直接与班主任沟通,向学校领导反映问题,和家庭指导教师平等对话。如果在家庭教育方面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平台咨询教育专家,心与心沟通,面对面交流。除此之外,微信平台还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效率。平时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虽力求平等对话,但有时一些胆小的学生还是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但在微信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们敢说敢言,真正实现了师生平等交流。同时,平时由于没有机会交流的好人好事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在微信畅所欲言。不少事情闪现着孩子们可爱、闪光的一面,班主任鼓励孩子们把这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并积极在微信上写日志,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传递正能量。在这些体现孩子难能可贵精神的文章影响下,家长、孩子都能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

(三)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微信交流平台实行家长学校授课制度。做到授课达“四定”,即定计划、定课时、定时间、定人员。由国家家庭高级指导师郑铁桥、心理咨询师李彦等组成的师资队伍,开展讲座、解答家长的疑问,使家长学校真正发挥作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开展系统家长知识培训,一年级《高高兴兴上学去》培养孩子入学适应能力,《我的手绢我来洗》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二年级《做不好,别笑我》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三年级《和小朋友一起玩》,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四年级《言必行,行必果》培养孩子诚信的美德;五年级《我相信我能行》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六年级《有张有弛效率高》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其实我挺了不起》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通过系统的家教知识培训,家长对小学生教育有了目的性、方向性、针对性。

(四)开辟家校美篇

学校在微信交流平台开设家校美篇和电子报刊。每班建立一个美篇编写团队,搜集学校重大活动和班级好人好事,利用教师手机编织成美篇,发表在家长交流平台。这一做法既能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感到骄傲自豪,也可以使其他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表现优异,促生动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追赶同学,形成一种追、赶、超的良性模式。例如,2018年3月14日下午,邢台县会宁完小开展学雷锋进社区打扫卫生活动。学校组织了五年级100多名学生自带工具对会宁宁苑社区进行清扫保洁活动。重点清理了宁苑小区道路两侧的杂草、垃圾。活动中学生们铲除杂草,清扫路面,捡拾垃圾,大家热情高涨,充分展现了他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精神风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清扫,居民区的卫生环境得以改善。实实在在的清扫活动,给居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使学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教育,也在家长之间传递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正能量。

微信交流平台已经成为开展家校合作、进行家长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微信的交流沟通中,家长工作开展也更加合理化,更加特色化。

(责任编辑:一楠)

猜你喜欢

微信平台互动家长
家长错了
新媒体时代微信舆情的监控策略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家长请吃药Ⅱ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
犯错误找家长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