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2019-05-13郭振平乔通顺
郭振平 乔通顺
摘 要:初中阶段被称为人生的“危险期”,家长要认识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并采取争取的应对策略,才能帮助孩子健康顺利成长。
关键词:心理特点 青春期叛逆 学习观 配合学校
“初一差别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几乎成为初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孩子的小学时期主要是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的教育,孩子到了初中,随着身体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和学习科目课程的增多加深,如果孩子和家长应对不当,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求学之路甚至人生道路的失败。因此家长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阶段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并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危险期”。
一、正确认识孩子初中时期主要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13—15岁是身体生长发育高峰期,这个年龄段学生平均每年长高少则6—8厘米,多则10—11厘米。男女第二性征差异显著。随着青春期性发育和性成熟,男女之间的外表,体形就会产生明显差别,同时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
这一时期的孩子感觉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时间,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求大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而家长这时候又很担心孩子不成熟,加强约束和规范,这样就产生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家长的管理压制的矛盾冲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对撞更年期。
(二)闭锁心理
孩子虽然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但他们毕竟不成熟,再加上孩子的情绪容易不稳定,自尊心理强,因此不愿意和家长老师沟通交流,出现孤独、苦闷的闭锁心理。如把自己关在屋里,记日记等等。为了补偿由闭锁心理而带来的孤独感和苦闷感,友谊便成了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实精神生活。于是就把地位对等、态度一致、情趣相投同学作为朋友。这个时候家长一定注意孩子的交往。
(三)容易冲动
由于这时期孩子的情绪情感不稳定,再加上孩子的心理不成熟,因此遇到事情容易冲动,不计后果,这也是这阶段孩子容易出问题的原因。
(四)性意识觉醒
性意识普遍萌生,致使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有的出现早恋。
因此初中阶段可以说是一个动荡不稳定的时期,孩子动荡不安,家长提心吊胆,如何让孩子顺利得度过这一阶段,是家长和老师都很费心思的事情。
二、正确认识青春期叛逆
(一)正确認识青春期
青春期就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阶段,是任何人都要经历的,也是人生成长的标志,做家长都经历过,不要谈虎色变。叛逆是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和成长的标志。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是想放飞孩子,让孩子去闯荡属于自己的天地,没有一个家长想永远把孩子拘禁在身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就是想摆脱家长的控制,与家长的希望不冲突。家长一是对孩子不放心,二是对自己不放心,因此总是担心孩子。试问家长,孩子不顺从有自己的想法你不放心,难道孩子事事顺从毫无主见你就放心吗?恐怕你不是放心,而是害怕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关键是要合理应对。
(二)找到合理的应对方法
理解和宽容孩子的青春期反抗行为。尊重孩子的想法,认真对待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孩子的想法无论多么幼稚,毕竟是来自孩子独立的思考,对此应该给予鼓励和尊重。对于孩子那些有失偏颇的想法,父母要耐心告诉孩子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不赞同的原因。杜绝简单的否定或以长辈的身份粗暴地压制孩子意见的做法。
当孩子因不理解父母所讲的道理而固执已见、一意孤行的时候,父母可以选择一些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小事,让孩子到实践中尝试,要舍得让孩子吃苦头。摔了跟头后,孩子会信服父母的判断和预知能力,愿意接受父母的指导和建议,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去对撞,有句话叫“退一步海口天空”,退一步不是退让,是缓和,是对孩子的尊重,然后做家长的再想办法,迂回前进,会效果更佳。
三、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学习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本能。处于婴儿期的时候,就在学习如何吮吸奶嘴,如何发出声音,如何分辨父母,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进行的。因此学习是人类的本能,不是强迫来的。
学习是责任。孩子在上学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学习就是他们的责任。在孩子教育中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勤奋拼搏的精神,就是在培养他们自小树立起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优秀品质,让他们长大后踏入社会后具备积极向上,努力付出的责任感,这才是让孩子在努力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最重要目标。
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学习也是一样。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这过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么快乐。一些专家提倡快乐学习快乐教育,一些家长也以为国外的教育是快乐的,其实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他们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比如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教学领域非常广泛,中小学教室后面经常悬挂着一把戒尺,孩子表现不好,老师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两个老师在场才能执行。所以,让孩子快乐成长是正确的,但是学习过程一定是要辛苦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孩子课外不需要复习,不需要刻苦学习。
(二)学习的目标
龙应台在她的《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给自己的孩子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和目标。
那么学习的目标究竟应该是什么呢?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一个群体中毕竟要有个先后顺序,学习成绩的好坏更不能仅仅成为一个孩子是否成才成功的标准,不少的事例已经印证了孩子的成才或成功,学习成绩、科学知识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恰恰相反,决定孩子将来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孩子的性格、孩子的综合素质、孩子身上的其他很多非智力因素。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一个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学习,这才是一个孩子成功的标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认为这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大的目标。”
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督促孩子好好学习,不要把最终的目标落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上,更重要的是通过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养成踏实、勤奋、要强、上进的品行,这才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四、家长要配合好学校的管理
要教育好孩子,光靠家长或教师是不够的,只有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工作关系。做家长的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和沟通。
一是要摒弃孩子交给了学校就是学校的责任的观念。有句话叫“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更多的是长期受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受家长行为习惯的影响,因此一个孩子出现问题不是偶然的,要克服改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一旦在学校出现问题,一些家长就把责任完全推到学校,或大吵大闹,或封堵大门,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诸如此类的情况,造成现在对孩子“家长不会管,老师不敢管”的情况,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家长朋友们,如果孩子出了问题,一定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
二是克服爱面子和逃避心理,积极主动和老师沟通。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成绩还行,认为没有必要跟老师学校多联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跟老师主动联系没有面子;还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有缺点和不足,惧怕老师的数落。有以上想法的家长很是普遍,为了孩子的成长,做家长的一定要克服以上的思想和心理。家长应当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要求和建议,不要听到孩子的缺点就急忙辩护,或当场打骂孩子,还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既不要为了给老师留下一个对孩子的好印象而光谈优点,也不要为了说明自己严于教子而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
三是重视并积极参加家长会。作为家长能积极参加家长会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和鼓励,非不得已不要缺席或请家中其他人代为出席;不要迟到或早退;不便在家长会上说的想法可在会后与老师个别交换意见;出席家长会最好由在孩子面前更具权威的父(母)出席。
四是不要盲目地批评或指责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家长对老师的指责就会让孩子失去对老师的亲近和尊重,而学生往往就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才喜欢老师的课程,因此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家长和老师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家长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尊严,尤其是不能当着孩子指责老师或说老师的坏话。如果老师真的有问题,家长可以在孩子不在场时与老师沟通交流。
五是通過写书信与孩子沟通。一是可以让孩子有思考理解的时间,二是避免唠叨,避免让孩子直接逆反和对抗。三是可以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更可以逼着家长提高自己。书信中要注意与孩子平等交流,要真挚恳切,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用心。
初中三年是孩子一生学习乃至成长的关键期,这三年孩子身体发育、心理成长的变化和发展是惊人的,往往让父母始料不及甚至不知所措,父母一定要配合好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成长,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要引领孩子确立正确学习和人生的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平等地与孩子相处和交流,及时疏导孩子心理上的问题,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性,养成并强化积极进取、刻苦顽强的意志品质,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期。
(责任编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