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制度“桎梏”释放政策“红利”

2019-05-13张璐

四川劳动保障 2019年3期
关键词:桎梏贫困家庭贫困村

张璐

“我年年都上培训班,在殿春果药产业园养护这些果树没得一点儿问题!一天能挣60元,一个月干下来,最多的时候能拿到1800元左右。” 在家门口一年轻轻松松增收1到2万元,这是今年61岁的长滩村村民杨碧华做梦都没能想到的,她反复说道:“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这对我一个老太婆来说,是很不错的了。”

杨碧华口中夸赞的“好政策”,正是巴中市巴州区勇破制度桎梏的做法:突破性地将60周岁以上范围的贫困劳动力纳入服务关注对象,展开就业扶贫。

突破“60”大关 人人有业可就

此前,人社职能部门对“劳动力”的界定是以年龄为界限的,即16—60岁(含)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在实施就业扶贫计划中,各地难以突破该桎梏,就业扶贫对象限定在一个较为狭窄的范围,政策的普适优势难以发挥。

采访中区就业局副局长辛光伟拿出了一张《巴州区就业扶贫统计表》,表中的一组数据深刻反映了巴州区就业扶贫工作的用心突破:2017年全区就业扶贫培训60周岁以上14790人次;2018年全区就业扶贫培训60周岁以上13852人次。这就意味着,巴州区对“超劳动年龄”的“贫困家庭人口”同等给予了就业扶贫政策扶持,在2017至2018两年间累计就业扶贫培训53486名贫困人口中,“超劳动年龄”人口28642人,占比达53.5%。

为何想到突破“60”大关?

“60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很多,他们十分希望能有一份工作贴补家用。这也是对‘掌握一门技、就业一个人、带富一家人’的就业扶贫目标要求贯彻。”辛光伟介绍,在展开就业扶贫数据延伸调查中,巴州区敏锐地发现,贫困家庭人口劳动力大多能经提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就业扶贫政策支持作用积极。但“临界”的“非劳动年龄”贫困人口基数大,留守村内多,培训需求和意愿强烈,对于就业扶贫政策的限制是“不满意”的。鉴于此,巴州区再次开展超“劳动年龄”贫困人口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调查,做到情况“捞底清”。

|巴中市巴州区2019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

2017年5月,巴州区经过多方论证,创造性的提出:对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人口提供免费就业扶贫培训,给予食宿、交通补助。这一提法,变“贫困家庭劳动力”为 “贫困家庭人口”,模糊了“劳动年龄”的界限。随即,就业扶贫培训在当年脱贫村展开,相关扶持政策一并兑现。

杨碧华就享受到了这一突破性的政策红利。她就近在村上的产业园做些锄草、施肥、修枝等简单工作,丰收时她也跟着做采摘,一年能收入上万元。

这一突破性的做法,无疑为巴州区就业扶贫的全面推开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将政策 “红利”惠及面扩大了2倍多,社会效益实现了倍增。

双线发力 喜获政策“红利”

“桎梏”一旦突破,政策普适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其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过程中,巴州区下足“绣花功夫”,巧用资金政策,双线发力,对“桎梏”破而不弃。

工作要推动,资金保障是关键。突破“桎梏”培训,补贴哪儿来?巴州区就业扶贫培训采取“双线支撑”办法,一是地方线支持,即地方财政两年统筹就业扶贫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越线超龄贫困家庭人口就业培训补贴;二是专项资金线支持,即对“劳动年龄”内的贫困家庭人口就业培训,则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

“这一做法确保了我们对就业扶贫培训破‘桎梏’而不越‘红线’,有力保障了全区就业扶贫培训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推进。” 辛光伟说。

|厨师技能培训鉴定现场|

有了“双线支撑”的强力推动,巴州区组织了8家培训机构,两年来,以“人马轮轴、分村轮班”为要求,确保就业扶贫培训“进到所有贫困村,覆盖所有非贫困村”,进一步确保了“对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人口每年至少享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为推进“掌握一门技、就业一个人、带富一家人”就业扶贫目标实现提供了强力保障。

今年刚过60岁的王文军一直是“培训积极分子”,近两年来,只要一有时间,他就积极参加各种关于种植业的就业技能培训。现在,他对果树和中药材的养护了解透彻,在产业园里算得上是半个“专家”了,老板十分赏识他的能力。

为确保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巴州区坚持跟班管理制度,对于每个扶贫培训专班,区人社局、区就业局都派员跟踪监管,做到班班有人跟,课课有人管;成立培训督查组,对各村报上来的培训资料进行复核,对所有参训人员进行培训情况电话复核,确保补贴资金真正发到参训人员手中。

群众得实惠 产业得发展

巴州区人口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10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6314人,占比高达57.1%。无疑,在这场事关全区脱贫摘帽的攻坚战中,就业扶贫培训是该区的一大突破口。

巴州区就业扶贫培训一直坚持“按需培训”,切实提升了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培训人员的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帮助其提升了自身的就业技能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了“劳动年龄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也提升了留守本地的超劳动年龄的“贫困家庭人口”转移就业率。两年来,巴州区就业扶贫培训开班1089期,培训逾5万人次,切实做到了就业扶贫培训“覆盖贫困村100%,覆盖贫困户100%”,确保了“一户、一人、一技”目标实现。

在宏福村、陆家嘴村、长滩河村、椿树村、书台村等贫困村,每村均成立了3个及以上合作社,有力地支持了贫困村产业发展。但是,产业发展,关键因素在人。巴州区本是劳务输出大区,村内产业发展,主要劳动力还要依靠留守村内的人口,但留守村内人口普遍劳动技能水平低下,给村内产业发展用人带来不小困惑。巴州区突破“桎梏”的就业扶贫全覆盖,促进了贫困家庭的劳动技能水平提高,为村内企业、产业用工、用人储备了较好的人力资源,支持了村内企业、产业的长期发展。

记者手记

巴中市巴州区勇破就业扶贫“桎梏”,全覆盖的扶贫培训切实为地方产业发展、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全区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当地群众对就业扶贫工作的知晓度高、认可度高,表明巴州区就业扶贫工作抓准抓狠抓出了实效,切实让群众得利。同时,也感受到,在扶贫工作中,只要是为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促进长远发展,那么,突破制度“桎梏”,也定是积极的、有益的。

猜你喜欢

桎梏贫困家庭贫困村
破茧重萌
智珠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家》:在激荡青春中挣脱人生桎梏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