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专栏
2019-02-19
彭山区人社局扶贫攻坚显实效
眉山市彭山区人社局不断提升优化服务和改善民生力度,扶贫攻坚显实效。
抓就业。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劳动者实名制登记入库动态管理,在贫困村安置贫困劳动者从事保洁、保绿、治安巡逻等工作。2018年组织6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及品牌培训;全年为560余个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抓社会保障。为全区符合条件的4532名贫困人员和4061名低保特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全区1092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购买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代缴参保费用250.23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开通“一站式”结算,确保他们在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支付额在10%以内。
抓治欠保支。健全农民工工资保支治欠工作机制,抓好合同管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两法”衔接为抓手,严厉打击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唐佩
乐至召开扶贫攻坚专题会议
3月21日,资阳市乐至县社保局局长易交斌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关书记杜丽容等一行5人,到龙溪乡政府参加了龙溪乡扶贫攻坚专题会议。
与会领导听取了各贫困村驻村帮扶组组长(第一书记)对当前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及2019年脱贫工作的计划,总结2018年省级交叉检查的经验教训。
龙溪乡乡长、分管副乡长、脱贫办主任就2019年的脱贫工作作出安排,要求因人制宜制定帮扶计划,加强村组干部等人员培训,做好乡内4个贫困村日常交叉检查。
县社保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将尽最大努力配合龙溪乡祠善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工作,尽全力在政策范围内解决两村遇到的困难。
最后,龙溪乡党委书记廖建明表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严守“底线”“红线”,坚决杜绝克扣挤占、优亲厚友、截留挪用、缩水走样等问题发生;要确保集体收益资金到户,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3月底前进行“幸福积金”“幸福超市”兑换,开展脱贫攻坚大讲堂,每月寻找1至2个脱贫正面典型。
乐至县社保局 张雪妮
乐山扎实推进就业扶贫“拔穷根”
乐山市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推动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重要举措,聚力“智慧、造血、励志、乐创、兜底”五项扶贫,深入实施“精准服务跟踪、就业增收护航、技能提升展翅、创业带动引领、就业脱贫保障”五大行动,不断扭紧产业、企业与贫困群众的增收联结。2018 年,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余人,开展技能培训 26791人,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8528人。
|聚力“智慧”扶贫,实施精准服务跟踪行动|
一是精准锁定贫困对象。在全省率先创建就业扶贫信息系统,将全市10157名贫困劳动力纳入系统管理,对贫困劳动力、易地搬迁贫困户、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进行标注识别,分类实施就业扶贫群体“一类一库”、贫困家庭状况“一户一账”、就业援助服务“一人一策”。二是精准掌握就业需求。落实就业通APP移动终端1965个、扶贫专员747名,进村入户核查,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信息更新及时、监测实时。三是精准跟踪重点对象。运用大数据管理,系统自动跟踪服务贫困劳动力。对确实难以实现转移就业的,系统自动提示农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3756 名贫困劳动力受惠。
|聚力“造血”扶贫,实施就业增收护航行动|
一是凝聚就业帮扶合力。探索“互联网+就业”模式,在川浙两省率先开通东西部精准就业协作信息共享平台,向浙江等东部省市劳务协作地转移就业贫困人口3857人。实施美姑县就业扶贫帮扶行动,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帮助87名美姑县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二是打造就业扶贫载体。坚持“政府支持、企业自建、就近就业”原则,立足企业优势和当地劳动力实际,拓展厂房式、作坊式、产业基地式等各类就业扶贫车间模式,建成电子产品、制衣制鞋、民俗工艺品加工等就业扶贫车间18个,认定扶贫基地7个,吸纳3216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三是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推广运用“劳务合作社+贫困户”“农业旅游+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重点项目+ 就业”“村级产业+就业”模式,帮助1003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聚力“励志”扶贫,实施技能提升展翅行动|
一是整合资源。统筹整合部门培训项目和各类培训资金,全域推行“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劳动力选单、政府买单”模式,实现“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目标。二是创新模式。全面建立“线上+线下”培训新模式,把培训从“政府端菜”变“群众点菜”,开设网上“乐山就业创业培训超市”,投放网络培训课程3000余个;依托农民夜校,在12个重点村建立就业扶贫网络培训夜校,培训4000余人次,实现技能培训“随时学、随地学、随意学”。三是质效并重。采取“集中+分散”“田间+夜间”相结合,实施“家门口”轮训+“校门口”集训+“厂门口”送训,26791名贫困劳动力接受培训,脱贫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聚力“乐创”扶贫,实施创业带动引领行动|
一是着力优化创业服务。推进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及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的梯型创业孵化体系,优化“导师团、专家导师团”创业专家资源库,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累计建成创业园区28个(其中省级5个),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基地)23个,入驻企业172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537人。二是着力厚植创业氛围。完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提高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专项奖补资金。扩大创业贷款基金规模,建立创业担保贷款基金逐年增长机制,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00万元,发放贫困劳动力创业补贴51万元,帮助60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创业脱贫致富。三是着力助推创业带动。组织创业名师进村入寨开展创业指导,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远赴浙江对口帮扶地实地学习先进理念和实战经验。2018年,全市新增创业562人,新创办企业130家,实现年产值4182万元,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011人。
|聚力“兜底”扶贫,实施就业脱贫保障行动|
一是政策保障。按照就业扶贫“服务不断线、政策不脱钩”要求,全面落实22项就业扶贫政策。2018年共投入就业创业扶贫资金1174万元。二是兜底保障。坚持救急救难原则,指导贫困地区贫困村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保障就业8528人。三是机制保障。制定就业脱贫攻坚工作考评细则等,采取“责任制+清单制”,挂图作战,确保就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