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湾区经济引领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探析

2019-05-12程建华李玲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交通网络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程建华 李玲

[摘 要]大力发展台州湾区经济是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建国70年来,浙江经济再创新辉煌、再上新台阶的新的历史起点。目前,台州现代化湾区经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著名湾区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产业融合、对外开放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建设台州现代化湾区,要善于抓住新机遇,补齐短板。要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进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建设一流港口城市群等方面入手,紧紧抓住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主线,聚焦聚力,全力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

[关键词]现代化湾区;高质量发展;产业融合;交通网络

[中图分类号]F0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9)04—083—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全新历史方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迈入高质量的风向标。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浙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如何在总结过去发展成就和经验基础上,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湾区经济,自此,浙江大湾区建设正式提上日程。研究表明,湾区经济在实现产业协调发展、发挥先进制造核心地位、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引领浙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全省“四大建设”之首,也是现代化浙江的空间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下,如何让湾区经济更好地引领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一、关于湾区经济的国内外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湾区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湾区经济概念的研究。王宏彬(2014)认为湾区经济是一种具有开放高效、创新活力等特征的独特空间组织和经济形态。[1]李睿(2015)认为,湾区经济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的高度融合,他将湾区经济定义为都会区和产业群的叠加,他认为城市、区域间依靠市场实现协同发展的湾区经济,是比简单的沿海经济和城市群经济更加高级的形态群经济。[2]二是对湾区经济动力机制的研究。伍凤兰(2015)以湾区经济的动力演进机制为突破口,通过构建“三力模型”框架(基础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深入分析了旧金山湾、东京湾、纽约湾等三大著名湾区的演进历程,总结归纳了其发展经验。[3]林贡钦(2017)通过比较世界几大著名湾区在各自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带动作用,认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和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是推动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4]三是对国内外湾区经济成功经验的研究。申勇、马忠新(2017)分析了纽约、旧金山、东京为代表的高度开放、创新驱动、区域融合和产业高端的湾区经济模式,认为拥有高度发达的港口群、独特生态汇聚的创新要素以及区域融合一体化的一流城市群是世界三大湾区成功发展的共同经验。[5]朱烨丹(2018)将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归纳为四个特性,即:开放性、创新性、可居住性和国际性。她认为引导世界经济发展、引领技术变革的核心和关键在于:1、拥有开放性的经济结构;2、较强的积累及溢出功能;3、发达的国际交流网络;4、有效的资源分配能力。[6]王旭阳(2017)认为编制大湾区发展规划、打造湾区创新高地、推进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互联互通、推动港城联动、产城融合发展、构建陆海统筹的开发开放新格局、建立健全湾区合作体制机制是推动国内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湾区经济的研究文献较多。英国学者 Hoare 提出港口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他还认为港口之间腹地存在着一定的重叠,港口之间的竞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也是相关港口对其交叉腹地的竞争。[7]Miyajima (1986)研究了东京湾区各港口的发展与腹地之间的关系,认为腹地经济是支撑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二者是相互支撑相互依靠的关系。[8]Berkeley(1962)对湾区交通系统进行了研究,认为发达的交通网络是促进湾区发展的必要条件。[9]Makarem(2013)分析了1980年至 2010 年间旧金山湾区和南加州收入差距背后的制度背景和历史,从制度结构层面上揭开了近几十年来湾区经济发展的“秘密”。NP Makarem(2016)重点论证了社会网络在旧金山湾区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并突出了发达社会网络对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0]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有关湾区经济建设的研究成果颇多,对湾区经济的本质和国内外湾区成功案例的研究成果颇丰,涉及湾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啟示、推进路径等多个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然而,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有关湾区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多是从基础设施、创新体系、产业协同等方面研究国际一流湾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且国内研究主要是对粤港澳湾区经济的研究,局限性较强。很少有学者以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以台州现代化湾区经济建设为出发点,深入研究台州现代化湾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从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微观层面研究台州现代化湾区经济建设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

二、湾区经济与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湾区经济是推动浙江三大产业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湾区经济是当前世界区域经济的突出亮点,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协调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湾区经济作为由滨海经济、港口经济、都市经济和网络经济高度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经济形态,对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有着特殊的要求。尤其是湾区经济中的港口贸易、城市发展,需要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一流服务业的支撑。作为沿海省份,浙江濒临东海,海岸线漫长,拥有宁波港、舟山港等众多天然优良港口,同时以杭州湾、台州湾为代表的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集聚度高、腹地广阔的滨海区域经济较为发达,构成了独特的浙江大湾区经济。凭借自身工业基础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等特色优势,浙江大湾区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将浙江区域优势全面转化为发展优势,并通过产业集聚的形式统筹协调辐射区域内三大产业的发展。建立起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支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三大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支撑。因此可以说,湾区经济在促进浙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三大产业协调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湾区经济是实现浙江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先进制造业是实现浙江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夯实现代化湾区建设的基础力量。实现浙江制造高质量发展,要紧紧依托湾区发展平台,充分发挥湾区经济对浙江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现代化湾区发展的客观需求,往往促使一批技术过硬、质量过高的先进制造业产生。浙江坐拥杭州湾、台州湾、乐清湾、三门湾、瓯江口、象山港等六大海湾,尤其是杭州湾、台州湾兼具科技汇聚、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等特性,是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汇集的重要区域。发展浙江大湾区经济,一方面,能有效促使国内外先进人才和高新技术汇集湾区,推动研发和掌握制造业核心技术的能力,提升浙江制造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能依靠湾区经济平台,促使浙江制造业更好更主动的融入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浙江制造业自我更新、自我淘汰,进而加快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三)湾区经济是推动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湾区经济和民营经济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湾区经济是从地理角度阐释的典型区域经济的代表,民营经济则是相对于国营经济而提出一种经济形式,两者是相互包含、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之中。新形势下,湾区经济在推动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大湾区、发展大湾区成为推进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一方面,湾区经济是较大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引领者,能够有效引领浙江经济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新平台,使其在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下,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之中,需求发展新机遇,再创浙江民营经济新辉煌;另一方面,湾区经济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活力,调动民营资本投资湾区、建设湾区积极性。民营经济具有数量众多、经营灵活、市场适应力高、创新创业激情饱满、区域覆盖面广等本质特性,能较好的适应湾区经济发展客观需求,不断在发展中提升自身发展质量。

三、改革开放以来台州湾区经济的发展历程及特色优势

(一)主要发展历程

台州湾区经济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1978-2004年,海洋经济起步阶段,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初期,鉴于台州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的现实状况,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台州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力发展水产、水果及其相关加工业,并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不断拓展外贸空间,加大外贸出口。短短几十年,台州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GPD总量由1978年的 10.13亿元增至1076.48 亿元,对外贸易额也结束了改革开放前长期为零的状态,增至47.89万美元。第二阶段:2004-2011年,滨海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台州经济发展已经处于全国沿海发达城市行列,2011年GDP总量达2754.41亿元,对外贸易额突破205.04万美元,并逐步向海洋强市的目标迈进。在这期间台州先后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建设海上台州战略” “沿海开发四大战略”等重大战略举措,并于2011年6月成立了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统筹台州沿海产业核心经济带发展。第三阶段:2011-至今,实施台州“大湾区”建设阶段。这个阶段,台州经济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期。2017年台州GDP总量已经突破4407.37亿元,贸易进出口高达232.98亿美元,位居全国前五位。在全力推动台州“大湾区”建设,推动台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2016年台州将建设湾区经济发展实验区的设想付诸实施,2017年台州先后设立南部湾区管委会、北部湾区管委会等机构,至此台州现代化湾区经济发展正式提上日程。

(二)特色优势

自然禀赋、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台州现代化湾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第一,港湾禀赋突出。台州位于浙江大湾区中部位置,港湾资源禀赋独特,拥有全省28%的大陆海岸线、全省约21%的海岛。在浙江省六大重点湾区中,台州独占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三大湾区。第二,湾区腹地开阔。台州湾以温黄、椒北两大平原为腹地,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湾区核心区块,占地面积562平方公里,为湾区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撑。第三,区域交通网络发达。台州拥有甬台温、上三、诸永、台金等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贯穿东南沿海,机场辐射全国主要城市,初步形成了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同时沿海高速、台金铁路、杭绍台高铁等项目工程已开工建造,台州區域交通网逐步完善。第四,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2018年台州地区生产总值约为4874.67亿元,比上年增长7.6%,外贸进出口总额174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4个,总投资8.21亿美元,具备发展大湾区经济的基本经济条件。第五,产业集聚明显。民营经济是台州发展的优势和亮点,台州民营制造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态势良好,创新创业动力十足,且大部分民营经济位于台州“三湾”产业带中。2017年台州沿海六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3501.69亿元,占全市的79.5%,其中“三湾”生产总值约占全市50%。2018年,台州上市企业中,注册地位于“三湾”内的企业达29家,占台州上市企业总数的56%。

四、台州现代化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差距比较

(一)科技方面: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有限

发展湾区经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创新是国际一流湾区发展的重要成功经验,是引领湾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纵观世界一流湾区不难看出,国际一流湾区基本都具备较高的技术自主创新水平,湾区内世界高科技顶尖人才聚集,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众多。例如,旧金山湾区是全球科研中心,科技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率、产业化发展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据统计,目前,美国在研发方面的投资额约占GDP的3%,是日本的三倍、德国的4.5倍。湾区拥有硅谷等高新技术研发地,拥有公立型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私立型的斯坦福大学以及世界顶级医学中心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同时还拥有谷歌、苹果公司、Facebook、英特尔、雅虎、惠普等世界五百强企业。

建国70年来,台州科研投入不断增加,R&D经费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经费支出再创新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性产业逐步增多,高科技产品出口比例显著提高,但与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差距较大,科技自主创新水平仍然处于整体偏低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政府部门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人员少,经费支出不足。如表1所示,2008-2017年,台州市政府部门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人员、经费支出总额虽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投入偏少。例如,2017年科技活动人员仅306人,经费支出总额不足1.2億元。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专利授权数量较少。2017年,台州科技成果成交额已突破104万元,同比增长189.4%,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台州市全年申请专利35695件,专利授权26288件,其中发明2767件,比上年增长50.1%。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326项,技术交易额63.36亿元,但从总量上看,科技成果转化率依旧偏低,科技成果对生产力的提升作用不突出。三是企业科技研发机构较少,R&D经费投入不足。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8年至今,在台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R&D活动的企业个数、人员以及R&D经费支出都不断增加,尤其是近三年来,增长态势较猛,企业参与科技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较高。2018年,台州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104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60家,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63家,累计749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65家,累计3787家,科技研发机构明显增多。然而,受制于缺乏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客观实际,台州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高,远远无法满足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对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

表1 2000-2017年台州科技发展情况

(二)人才方面:高素质人才匮乏

高素质人才是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京湾、旧金山湾等世界一流湾区,往往也是国际高精尖人才的汇聚地。据统计,东京湾是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人口35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26.3%,湾区内高科技人才密集,佳能、三菱、索尼、东芝等世界500强企业吸引了众多高端人才,同时湾区内驻有武藏工业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著名学府,能为湾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储备人才。而相比之下,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过程中人才匮乏现象较为明显。如图2所示,2017年,台州从业人员1014186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4.2%,且国内顶尖人才较为稀缺,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较低的从业人员占比高达67.2%,成为从业人员的主体。从实际情况分析可知,台州湾区高等学校稀缺,湾区内仅一所本科院校,且湾区内大型企业较少,仅靠吉利汽车、华海药业、伟星集团等实力较强的企业,难以有效吸引国内高端人才。

数据来源:2018台州统计年鉴。

图2 2017年台州从业人员素质情况

(三)资金方面:外资引进量不足

建立现代化湾区,离不开充足资金的支持,外资引进水平成为影响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台州正大力推进湾区招商引资工程,外资引进量逐步递增,但与国际一流湾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图3所示。1990-2017年,台州外资引进量与实际使用外资额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几年台州引进外资力度逐渐加大,2018年台州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4个,总投资8.2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9亿美元,较2015年有较大突破。国际湾区发展经验表明,湾区建设离不开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然而,仅就外资引进量而言,当前,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不仅与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同一时期杭州湾区相比差距也相当明显(2018年杭州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744家,其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企业224家,实际使用外资68.3亿美元)。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近两年,台州外资引进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2018年台州外商总投资额与实际使用外资额较前年相比,同比减少了48.52%和34.81%。

(四)基础设施方面: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发达

湾区经济依海而兴、向海而生,海洋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发展湾区经济离不开完善发达基础设施的保障。从国际一流湾区的发展经验来看,港口、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完善发达的交通网是湾区发展的基本前提。例如,纽约湾是全球国际航运中心,湾内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公交系统,平均每年旅客客流量近3000万。纽约港作为美国第一大港口,凭借港内发达完善的基础设施,奠定了其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地位。

放眼国内,目前,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仍缺乏强有力的完善发达基础设施的保障和支撑。截至2017年,台州公路总里程12780公里,国内航道里程1007公里,民用航空航线14条,港口货物吞吐量70565962吨,整体交通设施完善程度不及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交通瓶颈较为突出。尤其是当前台州缺乏大型综合性港口,由头门港、大麦屿港、海门港、黄岩港、温岭港、健跳港等六大港区构成的台州港,整体面积较小,分布较散,大型泊位较少,港口吞吐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建设台州现代化大湾区的需要

(五)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发展水平较低

城市建设是湾区建设的重点,发展湾区经济要重点建设湾区城市产业群,明确城市在湾区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定位,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向心力,推动城市建设与产业建设的融合发展。国际一流湾区都有一批功能强大的城市产业群,如,东京湾以东京为核心大都市,周围环绕着横滨、川崎、船桥、千叶等4座大城市,带动了东京湾区产业集中和人口汇聚,形成了日本工业产业最发达的地带和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纽约湾以纽约市为城市发展中心,形成了以纽约市、纽瓦克市、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市等重要城市为主体的城市产业群,并以城市产业群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纽约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长度仅为1.54公里、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华尔街金融区内,集中了全球3000多家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而相较而言,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面临城市发展相对落后、缺乏大型城市产业群等发展瓶颈。台州湾区由台州市、临海市、三门市、玉环市等四个主要城市构成。湾区内人口和经济密度不高,城市国际现代化水平偏低,城市之间协同效应不明显,关键城市发展定位不清晰,缺乏大型综合型大城市,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产业群等城市发展问题较为明显。作为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的主要城市,台州市城市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截止2017年,台州市区常住人口仅161.42万,人口密度远远低于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市区建成面积不足300平方公里,仅位居浙江省第七位,城市发展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

此外,产业协同效应、工业集聚效应未有效发挥、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等也是限制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

五、推动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充分挖掘技术自主创新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发展台州湾区经济,要充分挖掘技术自主创新潜力,努力提升自主创新在湾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效发挥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做到高水平构筑数字制造新高地,高标准加强湾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坚定不移走好科技长征路。

一是要不斷增加科研经费投入。针对台州湾区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要因材施策,一方面要加大对政府部门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调动企业进行科技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鼓励企业主动参加科技研发活动,提升企业R&D经费投入在企业投资中的比例。二是要增强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技术引进是提升台州现代化湾区科技发展水平、加强湾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要积极引导湾区企业重点引进一批高精尖技术,特别是要提升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三是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据相关数据表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限制台州现代化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科学技术只有有效转化为生产力,为生产服务,才能迸发出真正的活力。政府要加大一些应用型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着实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上下功夫,努力让更多更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四是要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当前,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各种制度建设还不健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经验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制度建设还未成熟,亟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来保障台州湾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要依据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实际需求,制定一套有利于湾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用制度建设为湾区建设保驾护航。五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高校、企业中重点培养年轻化、高学历、创新型人才,为湾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后备军。

(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国际发展潮流

世界湾区发展经验表明,湾区经济开放程度直接影响湾区经济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方针。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力建设台州现代化湾区的关键年。在这一重要时期,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要充分借鉴国际一流湾区发展经验,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国际发展潮流之中。

一方面,要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大量引进优质外资。台州现代化湾区的发展离不开大量优质外资的支持。针对当前台州外资引进量不足、实际使用外资效率不高的现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提升对外经济合作项目数量,提高实际利用外资效率,重点引进一批优质外资入驻湾区,为湾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要借助“一带一路”平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发展台州湾区经济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开放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对湾区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台州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民营经济发达。2017年台州工业企业中,民营经济的主体,私营个体企业数量达142115个,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96.06%,且民营经济工业总产值较高,远远超过其它成分经济。推动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要有效发挥民营经济经营灵活、活力十足的特色优势,充分释放民营经济活力,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机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推动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步伐。

(三)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打造完善发达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发达的基础设施是湾区发展的基本保障,有利于吸引国内外企业的投资目光。建设现代化湾区,要重点加强基础社会投资力度,打造完善发达的基础设施。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是湾区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推动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要启动实施台州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加快融入杭州1小时、上海2小时交通圈,努力构建陆海联动、港铁联运的集疏运体系;要稳步推进头门港5万吨、7万吨级通用码头建设步伐;要强化台金高速、沿海高速、台金铁路头门港支线建设等路上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打造湾区一流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世界湾区发展实践表明,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逐渐增加,人们对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基础设施的需求也逐步攀升。推进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要不断强化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加快优质教育、卫生等资源嫁接,重点推动一批中小学、医院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逐步增加对医疗、教育的投资力度,提升增加医疗、教育供给度。三是强化湾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立足湾区发展重点,整合设立原料药、生物药产业园,国家“千人计划”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打造港口产业园区、核心制造业园区、产业科技创新园区等服务型经济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为湾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四)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推进产业融合

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是现代湾区发展的显著特征。建设台州现代化湾区,要充分发挥湾区经济的产业协同效应,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注重湾区经济与其他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台州湾区是“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台州现代化湾区,要充分发挥与宁波、温州等区域的产业协同效应,重点突出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密切台州制造与宁波制造、温州制造的联系。二是密切湾区经济内部不同区域的协同发展。要加快三湾联动、港产城融合,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要以港产城湾一体化为突破点,以台州湾为核心,以三门湾、乐清湾为两翼,大力推进台州湾中心城区和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联动发展;要不断优化湾区产业布局,建设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温岭东部新区、台州北部湾区、台州南部湾区、天台经济开发区等六个万亩级产业平台;要同步建设台州中央创新区、台州市新兴产业基地、仙居经济开发区等若干个特色产业平台。三是推动湾区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也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要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三大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形成以第二产业为核心、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依托的现代化综合体系。另一方面,要推动产业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整合延伸产业链,推动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整合提升,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打造若干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绿色智慧的高质量发展大平台,充分发挥湾区强大的外溢功能。

(五)建设一流港口城市群,发挥城市的核心作用

核心城市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是资源和人才集中地,在引领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解决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中城市发展定位不清晰、缺乏核心城市等问题,要做到两方面。一是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要以台州市区为湾区核心发展区域,临海、玉环、温岭、三门等城市依据自身特色,围绕核心区域依次分工定位,充分发挥城市协作效应,打造一流港口城市群。如,依据临海汽车产业发达特色,将临海市定位为汽车制造之城,依据玉环阀门产业集聚特性,将玉环定位为中国阀门制造之都等。二是发挥核心城市引领作用。要全面强化中心城市在湾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坚定不移做强“台州制造”,将台州市区打造成为制造之都。要以台州市区为建设核心,推动资金、人才、技术要素向台州市区流动,努力将台州市区打造为现代化大都市,使台州成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高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开放高地、体制创新高地,进而更加有效地发挥核心城市在湾区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交通网络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有向图上高维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在交通网络中的应用
国防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模型研究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基于车道的城市交通网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