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

2019-05-10刘兆彪

新课程·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课堂教学

刘兆彪

摘 要: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参与式教学活动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良好平台,因为它凸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主动参与,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通过主动参与,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通过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参与式教学活动提倡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组织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合组学习。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类型很多,其中小组讨论是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常用的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确有争议的问题,常常采用讨论的方式加以解决。

关键词:小组讨论;课堂;教学

小组讨论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有如下优越性:小组讨论的参与面大,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看法、彼此交换意见的机会;小组讨论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更广泛的集体经验中学习,在交流与对话中生成新的思想和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有利于小组成员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看法,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小组讨论能够使小组成员产生归属感,使他(她)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小组,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其他组员的学习与成长。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如何让“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观察、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行为表现有的是积极参与,有的是消极参与;有的是有效参与,有的是无效参与。积极参与是情感问题,解决学生愿不愿意学习,有效参与是认知问题,侧重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解决学生能不能、会不会学习。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当他(她)们的认知和情感都卷入教学,从而实现自觉、自主地学习时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认为“小组讨论”在课堂实施中困难重重,从传统的课堂转向新课堂,甚至难以开展。我认为教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应该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我建议采用三步走。第一步,准备。第二步,实施。第三步,调整完善。

第一步,准备。在旧课堂中,座位的排列是秧田似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在这种状况下讓学生一下子进入到积极学习、热烈讨论的状态中去,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不妨让他们先在小范围内活动起来,比如说,同桌之间、上下位之间就某些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一下意见,这种方法在课堂中使用的频率逐渐增加,让学生对“小组讨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传统课堂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因此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欠佳。“小组讨论”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探究性学习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发现不了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了。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实施。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将座位按参与式教学活动的需要重新排列,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这一阶段分组的原则是“自由组合”。这主要是为了让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若按“同组异质”的原则给学生分组,其结果是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言语流利,因此更乐于表达;而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而自由组合可以让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同自己的好伙伴坐在一起,往往可以消除对发言、讨论的恐惧感,在伙伴的帮助、鼓励下,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分组,可能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分配任务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第三步,调整完善。通过以上两个阶段,在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和欠缺。如有的组内个别成员思维敏捷、发言积极,又是说又是写,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而其他成员难以参与进来;有的组死气沉沉谁也不开口,谁也不发言;还有的组讨论时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游离于问题之外,“讨论”成了“漫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对小组进行调整,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重新分组,同时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在调整完善这个阶段,教师既要帮助学生逐步适应甚至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完善,使参与式教学方式发挥出它的优越性。

在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促进“小组讨论”的有效实施。

一、适时设置疑难,鼓励学生展开讨论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金钥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在备课时注意设置有系统、有梯度的问题,因为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引发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注意与学生合作互动,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展开讨论时,教师既是学生中的一员,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引导大家讨论关键问题,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因为教师的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个激励的眼神,可以使学生树立自信,从而激发学生深入讨论。

参考文献:

[1]唐敏.重庆市城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2]易峰.关注课堂节奏 实施有效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22):28-29.

[3].如何激励更有效:因人而异,适时适度[N].经济视点报,2012-04-12(024).

[4]周进军.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