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语文教材扎实语言训练

2019-05-10程莉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用教材教单元整合

程莉

摘 要:“教材就是个例子”,同一单元的课文,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相似之处,逐篇讲解,费时费力,既降低了课堂效率,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整合”就是打破单元原有结构,按照识字—阅读—背诵—习作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教学序列,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用教材教;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单元整合

一、教材给予的启发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围绕“有趣的发现”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篇课文。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写出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比尾巴》以对话的形式,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描写了青蛙用“呱呱”的叫声来作诗的情景。《雨点儿》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之后,大地发生的变化。

二、学生给予的思考

从以上描述不难看出,这4篇文章所展现的“想象”奇特、新颖,可细细思来,描绘的这些事物又都来源于生活,十分巧妙合理。现在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联系生活实际,读了就能懂,知道文章写什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如果只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而对于文章怎么写不去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技能又怎能得到提高?同时,学习的方法如果一成不变又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改变这种学习状况,就要求教师用心思考,去发现每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从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语文”。

三、发展给予的整合

探索的单元整合式教学,打破了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语文课堂从重复、枯燥、低效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单元整合是将每个单元的课文按照共性,通过设计可行的学习活动,从而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整个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是否扎实,又注重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量的提升,从根本上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识字的整合。在课堂上先出示集中归类的字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自主学习;然后师友互助互学;在交流反馈时,鼓励小组展示方案的创新性与多元化,做到读正确、读得懂、能运用。“学进去,讲出来”的学习方法更是为学生整合识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阅读的整合。一是教材中课文的学习。此处的课文学习,不是去教课文,而是利用教材语言文字的特点教给学生方法,在习得方法之后再迁移运用。

如:学习《比尾巴》之后,学生根据小动物的特点,通过对话的问答形式拓展创编:

谁的耳朵圆? 猴的耳朵圆。

谁的耳朵尖? 猫的耳朵尖。

谁的耳朵听得远? 狗的耳朵听得远。

《青蛙写诗》一课,学生每次读这篇课文都会出现各种“呱呱”声,同时还自我陶醉,笑得很开心。面对这种情况,随机生成:用击掌代替嘴巴,但要和书上的节奏一样。学生练了一次就找到感觉了,整齐的“呱呱”声立即消失了。如果你是青蛙,你能写得和它不一样吗?学生立刻尝试,不同的节奏和韵律代替了不同的诗歌,讲台前面就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表演且带领全班同学击掌“朗读”。这样读诗、编诗的过程,学生兴趣盎然,陶醉其中,当听到朗读自己创作的小诗,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是同类文章的拓展阅读。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如能用到课外阅读中,学生学到的方法就真正变成了学生自己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全面而丰富的营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在广阔的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才是最终的目的。

3.背诵的整合。每结束一个单元都举行诵读比赛。重视开展“经典每日诵”活动,内容有适合学生背诵欣赏的童诗、古诗、蒙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等)。每节语文课伊始,进行三分钟朗读或背诵,然后开课。每周由小组长检查记录背诵情况,进行记分,学年末根据总成绩评选年度“背诵大王”,经典诗文浸润学生成长的每一天。

4.写作的整合。鼓励开展主题习作活动。如春节快要到了,学生学习了如何给家人送上祝福之后,回顾了其他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不仅熟知我国的传统节日,还能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节日的知识。我会画、我会讲等主题实践活动随时穿插于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为习作教学搭建了支架。

作为语文教师,需灵活運用教材、用好教材,帮助学生积累内化语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用教材教单元整合
例谈生物教学中如何“用教材教”
研读教材 合理整合
论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三重境界”
有关课程改革的点滴思考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例谈“用教材教”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