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生物教学中如何“用教材教”

2017-02-22张银飞

关键词:有效方法生物教学

张银飞

【摘要】 “用教材教”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理念。它意味着教材仅是“范例”,教师要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教材的重组、转化、延伸与开发,是“用教材教”的有效方法。本文“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用教材教”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用教材教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083-01

0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针对传统教学过分依赖教材,教师的作用就是“教教材”的弊端,教育界提出了“用教材教”的理念,准确把握“用教材教”的内涵和方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人结合生物教学实际谈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定义是:“教材(subjectmatter)一般有两种解释:①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②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等)。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这本工具书将教材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专指教科书,后者则指以教科书为核心、包含一切教学材料在内的教学媒体。

“教教材”中的“教材”与“用教材教”中的“教材”,内涵不同。“教教材”,使用的是狭义的教材概念;而“用教材教”,指的是广义上的教材概念。陶行知强调“书是一种工具”,“要给使用者(特别是教师)选择教材的权利。”“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生是活的,书本到处有,只要活用他就有办法。”

“教教材”,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忠实地讲授教材的教学行为。教材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真理”、“权威”,当学生的见解与教材的观点不一致时,只能以教材的解释为“标准答案”。“教教材”,关注的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漠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它过于强调知识的预设,使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压制。

“用教材教”,则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自主地领会、探讨课程与教学,把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加以利用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钻研教学方法,还包括对教材的理解与创造。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是“范例”,教师要以教材为中心向外延伸、拓展。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教科书是重要的“范例”,教师还是要教的,不可能脱离教科书,只讲授其它拓展的内容。

二、教学要“用教材教”的有效方法

1.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适当重组教材顺序。教师是“用教材教”的主体,学生要在教师精心组织下才能主动对知识进行有效地构建,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讲授,学生的建构活动必然是盲目、低效的。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植物体的组成》,教材顺序是观察一株植物体,观察根尖的结构模式图,练习徒手切片,观察叶片临时切片,观察蚕豆叶永久切片,完成表格,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这节课的教学时间一般都是2月底3月初,此时除了梅花(先花后叶)、迎春花(先花后叶)、山茶花(大多是花苞),常见的植物基本都没开花,所以学生一般只能通过图片来认识一株完整的被子植物体。它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学生对这些器官比较熟悉,但对构成它们的组织非常陌生,教师讲得不必过深。①本人认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参观校园(是第11章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内容),观察常见的植物,看看是否六个器官都具有。此外让每组学生采一片叶子。②学生观察迎春叶横切永久切片,知道叶片结构是由上表皮、叶肉、叶脉、下表皮构成,其中叶肉由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构成。知道上下表皮由一层扁平的细胞构成,起到保护作用,是保护组织;叶肉由薄壁细胞构成,能制造和储存有机物,是薄壁组织;叶脉能输送水、无机盐、有机物,是输导组织;叶脉里还有一些细长的细胞,有支持作用,是机械组织。③学生利用学校里的迎春花或者其他植物叶片进行徒手切片并显微镜观察,看是否和永久切片相似。④学生根据根尖的结构模式图,认识根尖是由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构成。而植物组织就分成这五种,总结出器官的定义。⑤学生根据由细胞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这样改变教材顺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更好。

2.教师对教材加以适当的“转化”。“用教材教”关键是“用”,教材仍然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领会教材的设计理念、把握其特点,根据本地、本校的情况,对教材加以适当的“转化”。教材再好,不可能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可以选用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运用本地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植物体的组成》,其中练习徒手切片的内容,教材图片提供的是马铃薯块茎,蚕豆叶永久切片。实际操作中,马铃薯块茎太硬,影响徒手切片,导致切片太厚,观察效果不好,而且蚕豆叶也不容易寻找,一般都是用其他叶片。本人根据实际操作,发现水萝卜的块根很嫩,徒手切片的效果比较好,学生也能切出比较薄的切片。而且学校实验室只有迎春叶横切永久切片,所以就利用学校的迎春叶横切永久切片和迎春花叶片,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学校其他植物的叶片。

3.教师对教学知识加以延伸与开发。教师对教学知识加以延伸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感兴趣、且能探究的一些内容,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实验,这样学生理解会更加深刻,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能有效提高。

总之,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我们不仅“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

[ 参 考 文 献 ]

[1]朱煜.“用教材教”:内涵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2008(1):34-37.

猜你喜欢

有效方法生物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无人驾驶智能车障碍检测方法探讨